尽管中国工业互联网比美德两国起步稍晚,目前在关键核心技术、跨行业平台能力、标准化体系、开源社区和工业APP开发等方面也仍然存在劣势和短板,但在政府和市场两端的布局和推进下,整体产业规模和增速已经超过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公开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中国工业互联网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增速高达11.28%,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中排名第1,规模占全球主要工业十国的20.19%,已超过日本与德国之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大关。规模增长的同时,行业应用也在不断深化。
从北京来说,前几年做“数字北京”建设时,提出政府的核心业务要进行信息化,截至目前政府业务信息化率已达90%左右,核心业务基本上都是在系统上套着,这些系统目前为止都是以部门、单个、一体化存在和使用的,现在我们根据一体化、整体化需求把它们整合,比如前台一体化、中台后台都要一体化,因为政府的很多业务,不光是公众服务审批,还有很多内部协同系统也要进行整合,朝一体化方面努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现代化,其实这是非常难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体制、运行机制、公务员的素质如果到不了这种地位的话,那么你能说整个体系能正常运转起来么?
实行系统平台建设与应用内容建设相对分离,为了保障系统生命周期内对业务持续变革的支撑,建议针对系统平台和数字内容应用的项目咨询机构、项目承建方、监理机构等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及后期维护中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信用评价”,并将此结果纳入当地企业征信系统中,作为未来项目建设竞标的参考依据,数字化政务系统平台互通互联和建设单位专业人才配置应形成建设指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应形成新的修正版本,在当下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已经有所成效的基础上,重视系统接口开放管理和维护,将数字化政务系统大建设推向数字化政务智能应用内容大建设的新阶段。
未来的数字化工厂首先是基于重新设计的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产品再设计,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系统。它需要形成一个标准,自动化设备需要接入这样的生产体系——第1,需要具备的是功能和应用场景的丰富化,满足生产需求;第2,满足信息采集的需求,这里的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操作信息;第3,要在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工序工艺的标准化,零部件的标准化)保留一定的生产柔性;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界面友好、维修养护费用较低、调试简单等特性也会加快此类设备的普及。然而,想要完全发挥出数字化的潜力,企业仍需要与主要供应商和大客户实时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