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的写作规范(一)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_公文的写作规范(一)

华图教育|2019-10-2817:12

收藏

一、命令(令)

(一)命令(令)的用途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惩有

关单位及人员。

(二)命令的特点强制性。命令(令)是行政公文中最具有强制性特征的文种,一经发布,受令者必须无

条件地绝对服从,迅速坚决地执行。权威性。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有着法定的权威性。命令(令)作为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

有强制特征的指挥性下行公文,最集中且最充分地体现了发令机关的这种权威性。指挥性。指挥性主要是指命令的内容具有指挥下级机关或有关人员行动的功能。有权限的发令机关。

发布命令必须以法律和法令为依据。

(三)命令的种类

发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惩戒令、撤销令、动员令等。

1.发布令:国务院制定公布行政法规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行政令:强制性行政措施《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国务院关于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的命令》。

3.嘉奖令:《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的民航杨继海机组的嘉奖令》

二、决定

(一)决定的用途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

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领导机关发出的,带有制约、规范、指导作用的下行文。

(二)决定的特点

1.规定性;2.指导性;3.制约性;4.权威性。

(三)决定的种类

1.指挥性决定。用于对某个问题、某种事项、某种行动进行决策性的指挥部署,如《XX

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2.知照性决定。用于发布权力机关制定、修订或试行的法律文件以及由政府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或用于变更机构人事安排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撤销XX同志XX省省长职务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3.奖惩性决定。用于表彰或处分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如《关于表彰2015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

(四)决定的写法

1.标题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由+文种,如:《××市关于平衡财

政收支、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

2.正文

(1)指挥性决定指挥性决定的正文首先要说明决定的根据和目的,之后用“特作出如下决定”引出决定

事项。决定事项常常采用“分条列项式”的写法,在分条列项中讲清要点,以便于下级机关理解执行。最后提出执行的要求。如“上述决定望认真贯彻执行”等。

(2)知照性决定知照性决定的正文,要先写清楚知照的依据(即何时、何会研究决定),接着是决定知

照的事项,一般没有执行要求,往往是一段到底,不列条目。

(3)奖惩性决定奖惩性决定的正文有别于指挥性决定。其正文由“奖惩事实、分析评价、决定内容”和

“希望要求”四部分组成。首先应写清奖惩的事实依据,基层机关的处分决定要在在事实前

写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及职务等有关情况。之后是对具体事实的意义和性质做恰如其分和简明扼要的分析评价。然后写明奖惩和处分的决定内容。

3.落款为突出决定的严肃性,决定应注明发文机关和日期。

(五)写作决定的注意事项

1.文种使用要正确。决定的内容要和“决定”文种相符,避免把“决定”与“命令”等公文文种相混淆,写作之前要用心体会,正确区分。

2.原因要简短明确。决定是制约性非常强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无条件执行。因此,行文时,对于做出决定的原因应写得简短明确,不可长篇大论,以示决定的强制性。

3.事项要具体可行。决定既然要求下级机关无条件执行,那么决定的事项就应该写得具体明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利于下级机关遵照执行。

三、决议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决议的适用范围与决定相比,相对而言比较小,只有国家的高级会议才可以作出决议,发布文件,使下级机关或全体公民遵守。

(一)决议的特点

1.权威性。决议是经过党的会议讨论通过才能生效并由党的领导机关发布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意志的反映。决议的内容事关重要决策事项,一经公布,全党、全国上下都必须坚决执行。

2.指导性。决议表述的观点和对事项的评价都具有指导意义。关于历史问题、个人功过的决议,做的结论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全党必须遵从,做为决策、立法和编撰教科书的依据。

3.集体意志性。决议必须是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的产物,在合乎规定人数通过后才能成立。它是与会人员观点、思想的表现,会议的意志表现。

(二)决议的分类决议一般分为公布性决议、批准性决议和阐述性决议三种类型。1.公布性决议:是为公布某种法规、提案而写作的决议;

2.批准性决议:是为肯定或否定某种议案的文件;

3.阐述性决议:是对某些重大结论的具体内容加以展开阐述的文件。

标题。决议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事由和文种构成。

2.正文。由决议根据、决议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决议依据:一般简要说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作出决议的原因、根

据、背景、目的或意义。决议事项:写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或会议对有关文件、事项作出的评价、决定,或

对有关工作做出的部署安排和要求、措施。结语:一般紧扣决议事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号召和执行要求。有的决议可不单列这

部分。

四、公告

(一)公告的用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宣布影响面很大的专门事项的公告:由有关职能部门,按法定程序发布。如按《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商标公告,以及公布企业破产的公告,企业换证公告,质量监督公告等。

(二)公告的特点

1.发文主体的限制性和权威性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

门的范围之内。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铁路局、人民银行、检察院、法院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告。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一般不能发布公告。

2.发布范围的广泛性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

时是全世界。

3.题材的重大性公告的题材,必须是能在国际国内产生一定影响的重要事项,或者依法必须向社会公布

的法定事项。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既要能够将有关信息和政策公诸于众,又要考虑在国内国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一般性的决定、指示、通知的内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因为它们很难具有全国和国际性的意义。

4.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新闻性公告还有一定的新闻性特点。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应知而未知

的事实的报道。公告的内容,都是新近的、群众应知而未知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闻的特点。

(三)公告的类型

知的事项、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这类公告一般用来宣布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

军事、科技、教育、人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事项,常见的有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变动,领

导人的出访或其他重大活动,重要科技成果的公布,重要军事行动、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决策等。

2.宣布法定事项公告"法定事项",是指国家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司法、检查等机关向国内外宣布有

关事项的处理情况。即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一些重要事情和主要环节必须以公告的方式向全民公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当作出审定,予以公告。”再如经济上的招标公告,按专利法规定公布申请专利的公告;也有按国家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递交诉讼文书无法送本人或代收人时,可以发布公告间接送达,是向特定对象发布的,这些都不属行政机关公文。

(四)公告的写作

1.标题

(1)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2.正文大都宣布具体事项,有的公告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其常用“特此公

告”作结或省去结语。

五、通告

(一)通告的用途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为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告的特点

1.具有知照性;

2.具有约束力;

3.具有专业性;

4.具有广泛性。

(三)通告的类型

1.事务性通告也称为周知性通告,即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需要周知或需要办理的事项,政府机关、社会

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如建设征地公告、更换证件通告、施工公告等等。《××市公安局关于××路施工断路的通告》。

2.法规性通告也称为制约性公告、规定性公告,用于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只限行政机关使用,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的通告》。

(四)通告的写作

(2)发文机关+文种,如《监察部的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3)事由+文种,如:《关于招标的通告》、《关于电气化铁路安全的通告》。

(4)只写公文名称,也就是只有“通告”二字的标题。

2.正文一般包括发布通告的目的或根据、通告事项及结语三方面的内容。

通告缘由通常由“为了……”“根据……,特通告如下”的句式写明发布通告的依据;通告事项写明大家知道或者遵守的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简洁明白;结语常用“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落款写明发文单位和成文日期。

(五)通告的写作要求

1.要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如果内容较多,可采用条款式的方法;如果内容比较单一,也可采用贯通式方法。

2.要做到明确具体,需清楚说明受文对象应执行的事项,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3.语言要通俗易懂。

六、通知

(一)通知的用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是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公文。下行文,也可以是平行文,因而有一定的指挥、指导

(二)通知的特点

1.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最高。

2.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指挥、指导作用。

3.有明显的时效性。

(三)通知的种类

1.批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含“颁发”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和“批转”型通知三种。

(1)“颁发”型通知又称“发布”或“印发”型通知,是指用来颁发行政法规和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的通知。其正文部分,一般首先说明制订所发布的规章的目的、根据,然后写明发布事项,最后是提出执行要求。

(2)“转发”型通知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其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正文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提出原则要求。最后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等惯用语句提出执行要求。一种正文只写转发决定和执行要求,十分简洁。

(3)“批转”型通知是指转发下级机关发来的公文的通知,其写法与“转发”型通知

基本相同。正文一般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宣布转发,阐明意义,提出要求。2.指示性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宣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执行的事项,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

展工作。其正文包括:概述情况和问题,写明通知事项,提出工作要求,用“特此通知,望认真执行”等结语。

3.告知性通知也称为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

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这类通知是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会用到的公文文种。其正文先写明发文机关的决定事项及作出该决定的目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是常用的过渡句。然后写明对有关事宜的安排,应知事项等。最后用“特此通知”结束。

4.任免通知任免通知是国家机关中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群众告知有关用人事项的公文,目的是

(四)通知的写法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如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

(2)事由+文种,如:《关于召开省属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的通知》、《关于印发〈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通知》。

(3)文种

(1)称谓通知的发文对象比较广泛,因此,主送机关较多,要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如人事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主送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社厅(局)、监察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2)内容

①通知缘由指示性通知的写法跟决定、指示很接近,主要用来表述有关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采用的是意义式开头:“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

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

项通知如下:”告知性通知,也可参照上述写法。如《国务院关于更改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

名称问题的通知》,采用了根据与目的相结合的开头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采用的是以“为了”领起的“目的式”开头方式:“为了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根据情况,可以在开头表述通知缘由,但多数以直接表达转发对象和转发决定为开头,无需说明缘由。

发布规章的通知,多数情况下篇段合一,无明显的开头部分,一般也不交代缘由。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②通知事项这是通知的主体部分,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都在

这一部分中有条理地组织表达。内容复杂的需要分条列款。

③执行要求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可以在结尾处提出贯彻执行的有关要求。如无必要,可以

没有这一部分。其它篇幅短小的通知,一般不需有专门的结尾部分。3.落款:注明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七、通报

(一)通报的用途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下行文,各级行政机关均可

使用。

(二)通报的种类表彰性通报:是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

如《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军区关于表彰2015年征兵先进单位的通报》。批评性通报:批评、处分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

通报如《国务院关于克服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关问题的通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福建省人民政府违反规定征收基础设施建设附加费的通报》。

情况通报:用于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沟通信息,指导当前工作,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三)通报的特点

(1)教育性与典型性。通报属于奖励与告诫性公文。通报承负着“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任务,因而具有奖励与告诫性质,这一点不同于通知。

(2)告知性。通报属于传达和告晓性公文。通报虽与通知均有传达、告晓职能,但通知是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而通报则是传达“重要

精神或情况”。

(四)通报的写法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几起中小学安全事故的紧急通报》

(2)事由+文种,如:《关于××学校相继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通报》

(1)表彰性通报正文包括:介绍先进事迹、说明先进事迹的性质和意义、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

和提出希望。

(2)批评性通报正文包括:叙述错误事实或现象、分析错误性质或危害、宣布惩罚决定或治理措施、提

出希望要求。

(3)情况通报一般先写发布通报的缘由,然后写明通报事项,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3.落款注明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五)撰写通报应注意的问题

2.通报决定要恰如其分。无论哪一种通报,都要做到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实事求是,结论公正准确,用语把握分寸。否则通报不但会缺乏说服力,而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3.通报的语言要简洁、庄重。

(六)通告、通报和通知的区别

八、报告

(一)报告的用途报告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报告是上行文。大致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文件的报告等。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如《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通知情况的报告》;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如《陕西省公安厅关于调查×××丢失枪支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不得再提意见和建议,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使用“意见”文种。

(二)报告的特点

1.适用范围广泛

2.行文的单向性

3.表达的陈述性

(三)报告的类型

2.按内容性质划分,分为汇报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和例行工作报告。

(1)汇报性报告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执行机关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

告。这种报告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综合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到一定的阶段,就工作的

全面情况向上级写的汇报性的报告。其内容大体包括工作的进展情况,成绩或问题,经验或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这种报告的特点是全面、概括、精炼。

专题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本系统就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向上级领导部门所写的汇报性报告。其内容与综合性报告差不多,但也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内容专一,一份专题报告只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二是针对性强,一种是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上级汇报以后可以及时得到支持或指示;一种是上级部门在安排部署某项工作任务时要求下级单位在一定期间把工作进展情况按期向领导汇报,因此针对领导的要求进行汇报。

(2)答复性报告答复性报告是针对上级领导部门或业务管理部门所提出的问题或某些要求而写出的报

告。这种报告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涉及询问以外的问题或情况。

(3)呈报性报告呈报性报告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随文呈报的一种报告。一般是一两句话

说明报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据或目的以及与文件、物件有关的事宜。

(4)例行工作报告例行工作报告是下级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

门所写的报告。

(四)报告的写作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市人事局关于人才市场管理工作的报告》。

(2)事由+文种,如《关于开展廉政建设工作的报告》。

2.正文正文由报告缘由、报告内容、结语组成。结尾以“特此报告”、“请审阅”、“以上报

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等作结。

九、请示

(一)请示的用途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二)请示的特点

1.答复性。请批对应,没有请示就没有批复。请示所涉及的问题,一般较紧迫,没有批复,下级机关就无法工作。因此,下级机关应及时就有关问题向上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应及时批复。

2.事前性。请示应在问题发生或处理前行文,不可先斩后奏。

3.单一性。为了便于领导批复,请示行文必须一文一事。这就是说,每则请示只能要求上级批复一个事项,解决一个问题。

(三)请示的类型

1.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

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3.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

(四)请示的写法

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市教育局关于举行大型招聘会的请示》。

②事由+文种,如《关于举行大型招聘会的请示》。

①请示指示的请示: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申明情况,请求予以答复和下达处理意见,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情况的陈述和问题的强调上,一般未提出具体建议。最后以“请核示”之类的语句结束。

②请求批准的请示:就某一问题或事项,提出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批准或表明态度。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意见和办法的说明上,最后提出批准请求。

3.结语以“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意见当否,

请审核指示”、“以上请示,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

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作结。

(五)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

1.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2.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

3.不得越级,特殊情况下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机关。

(六)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请示属于请求性公文,要求上级答复;报告是陈述性公文,上级可回复也可不回复,一般不回复。

2.请示须在事前,报告一般在事后。

3.请示“一事一文”,不能写两件或多件。报告中的专题报告也具有单一性,但综合报告可一文多事。

4.请示只能送给一个单位,不能多头主送,报告可送给多个单位。

5.二者行文目的不同。

十、批复

(一)批复的用途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二)批复的特点

1.行文被动性批复的写作以下级的请示为前提,它是专门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先有上

报的请示,后有下发的批复,一来一往,被动行文,这一点与其他公文有所不同。2.内容针对性批复要针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同意或是否可行的态度,批复事项必须针对请示内容来答

3.效用权威性批复表示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答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不得违背,批复的效用在这方面类似命令、决定,带有很强的权威性。

4.态度明确性批复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语言,使得请示单位不知道如何处理。

(三)批复的分类根据批复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审批事项批复、审批法规批复和阐述政策的批复

等三种。

还有肯定性批复、否定性批复和解答性批复。

(四)批复的写法

1.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

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发文机关+表态+请示事项+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

2.正文批复开头的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即引述请示的标题和

批复主体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批复要求(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

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通常以“特此批复”、“此复”等惯用语,也可以省略以上字句,自然收尾。

THE END
1.办公室公文习题一(精选6篇)14、各级税务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特殊情况”是指(): A 重大灾害 B 重大案件 C 重大事故 D 重要事项 15、对“请示”的注意事项表述错误的是()。A 必须在事前,应当一文一事 B 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C 正文末应当有请示语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u2ee17t.html
2.湖北襄樊2010年公鸭试领导素质能力测试强化训练:公文写作试题14、财政局向规划局请求其批准单位建设规划,应使用(A)。 A.函B.请示C.报告D.请示报告 15.某单位在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市政府决定进行公开批评,应用什么文种合适?(A) A.通报B.通告 C.公告或通告D.通报或决定 16、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文传批管理提高时效和省政府告知国内外长江水未检测出有毒物质、可https://www.wydbw.com/info/20/44706.html
3.牡丹江总工会答: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等。平行文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函等;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决定、批复等。 8、公文在办理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在公文办理过程中,要注重行文效用,遵守行文规则,力求精简发文,避免多头行文、越级行文。 https://www.hljgh.org.cn/Webmdj/View.html?id=9383752
4.公文事项处理注意事项6篇(全文)根据公司有关领导安排和一些部门要求,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就公文处理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一个交流。为了能使我们的交流具有侧重点和针对性,我对今年投资公司制作的150多份公文进行了一个回头看,逐份进行了翻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收集,结合铁路公文处理办法进行了梳理。按照公文处理的一般流程,现在分十个方面介绍如下,不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ornlqm5.html
5.公务文书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https://baike.sogou.com/v10801124.htm
6.全国2021年4月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及答案D.传达事项型 35.公文的催办工作应当注意事项有( ACE ) A.明确催办范围 B.整理归档文件 C.要将催办落实 D.要进行查办立项 E.要建立和加强公文催办工作的组织机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公文行文关系的分类。 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1/gll_0425/28332.html
7.每日积累!公基每日一练!【单选题】两个以上的机关或部门联合下发公文时,关于联合行文的各机关部门应该如何在公文上盖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主办者盖章B.请上级部门盖章 C.都需盖章 D.仅承办者盖章 【题目:2】 【单选题】行文关系系中,可以越级上报的有:是依据机关组织体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QxMzY0NA==&mid=2247713101&idx=2&sn=6d606a079e804974d8450482bd015fdc&chksm=ed3e6bd0500b1a7526ba14115bfff136bdb9b35a6fcdafdfef333ee6a45530bb2db729fa7223&scene=27
8.公文请示的格式范文(精选19篇)秘书基础例如:一家单位申请搬迁,在写搬迁方案是就具体提供了几个方案,详细写出每种方案所需经费。这样,几个方案放在一起,让领导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 思考:我院后勤公司申请继续租用集体宿舍,理由怎么写?(继续租用;另在东塘租用) 2.注意事项(主体) 必须明确、具体 https://www.027art.com/fanwen/msjc/20149199.html
9.公务员常识:公文写作测试题(每日一练)考试题库107、单项选择题 ()是用来说明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或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 A.附件 B.标题 C.附注 D.印章 点击查看答案 108、名词解释 电话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109、名词解释 拟稿 点击查看答案 110、名词解释 查办 点击查看答案 111、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个文种是下行文?() A.决定 B.通报 C.批复 D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6/4536970.html
10.2021年4月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真题与答案自考D.传达事项型 35.公文的催办工作应当注意事项有 A.明确催办范围 B.整理归档文件 C.要将催办落实. D.要进行查办立项 E.要建立和加强公文催办工作的组织机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公文行文关系的分类。 37.简述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https://www.educity.cn/zikao/251354.html
11.[渝粤教育]南宁学院应用文写作参考资料6、【判断题】一份公文的标题:《××县农业局关于委派农业干部到贵校培训的请示》(××县农业局向××大学提出商洽)。该文种选用正确吗? A、正确 B、错误 参考资料【 】 《应用文写作》期末理论测试 1、【单选题】99. 以下事项中应使用通知行文的是 https://blog.csdn.net/yuyueshool/article/details/123584328
12.公文写作:公文格式编排规则与常见错误示例5.附注。①附注用于标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居左空两个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不宜置于正文后、落款前或成文日期的右下方。②请示宜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6.附件。①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宜在版记之前,不宜在版记之后。②“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http://www.gdrsrc.com/gwy/zl/5224.html
13.公文附注名词解释是什么?是指“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公文附注的标注格式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2 9704—2012)规定,“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附注的字体、字号同公文正文保持一致,一般用3号仿宋体。附注的位置紧接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居左空二字,并在文字外加圆括号,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41501442185099524.html
14.公文处理办法4、发文机关署名应用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成文日期是公文的生效时间,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除会议纪要外,公文均应加盖印章。印章的下部边缘压盖成文时间。 5、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注意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 (三)版记部分。主要包括抄送机关、印发部门、印发日期、页码。 https://www.lncc.edu.cn/dzb/gzzd/gwclb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