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资源分布及我国水资源概况(建议收藏!)

【摘要】: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10个国家水资源总储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5%,而严重缺水的情况却在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里普遍存在。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全球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却在急剧减少。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有人担忧,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1、全球水资源分布概况

▌淡水资源储量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古人云“三山六水一分田”,虽然地球上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千米,但其中约97.5%都是咸水,主要是海洋和咸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其中大部分被固定在两极的冰川、永久雪盖和永久冻土中。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淡水资源的30.3%,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5%。

20世纪,全球用水量的增速是人口数量增速的两倍还多,全球每年快速增加的淡水消耗量,使得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水资源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有预言道:在21世纪,水会成为影响国家富裕程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的珍贵性甚至不亚于20世纪初石油对人类的意义。▌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当今世界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

从地理和人口分布来看,地处美洲大陆的加拿大、美国、巴西、哥伦比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俄罗斯、我国、印度,地处非洲的刚果以及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拥有60%的世界淡水资源。而拥有40%约15亿世界人口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淡水不足的问题,这其中处于极度缺水状态的国家就有26个约3亿人口。

从地理环境和自然禀赋来看,除欧洲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较为丰富以外,其他各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缺水的地区。最为明显的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内陆国家,那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严重缺水的问题;在亚洲也存在类似问题。▌水资源的利用从历史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来看,人均用水量始终是不断增加的。例如,公元前每天人均耗水约12升,中世纪时人均耗水增加到20-40升,18世纪增加到60升,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人均每天耗水500升。在发展中国家,对水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我国,近20年城市用水番了几番。历史的趋势不可逆转,自然地理的禀赋差异不可更改,水资源供求紧张的状况也只能是日益严峻。

2、我国水资源概况

202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952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但因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94立方米/人,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远低于加拿大(79240立方米/人)、巴西(41320立方米/人)、俄罗斯(31430立方米/人)等国家。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每年全国缺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左右。根据国际公认的的指标,人均水资源小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000立方米时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则为极度缺水。同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也导致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从地理分布看,占国土面积36.5%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拥有全国水资源量的81%;而占国土面积63.5%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仅拥有全国水资源量的19%。

目前,我国有10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的省、区有8个,分别是天津、北京、宁夏、河北、上海、山西、山东、河南。

三、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水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世界水资源利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数量还在于质量。目前,全球仍有近11亿人口没有洁净的饮用水。每年约有400万人由于使用非洁净的饮用水致病而亡,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了近11%,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其次,未来全球水资源需求量将愈来愈大,如何破解不断扩大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量之间的难题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在农业用水的问题上,必须加大用水高效节约的力度。农业用水占全球用水的三分之二,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科学耕种,高效用水,让今天的水浇地适应未来高效用水的需求才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中国国际灌溉与温室技术设备展览会(IRRISHOW)将于2022年11月29-12月1日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是CAC展的分题展览会,集合了灌溉设备、灌溉系统、检测仪器、温室配套、环境监测等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内容,与肥料、农药、种子、农化装备、农用航空等展区构成农业全产业链平台,汇聚全球优质供应商和采购商。IRRISHOW将有力提升您的品牌形象,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展示机会和一场专业的国际交流平台。2022年11月29-12月1日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IRRISHOW亮点

【规模大】共享CAC农化展23年积累的优质采购商数据,您将获得与40,000多名专业观众面对面洽谈、与1,500余家上下游展商深度对接的机会。

【双线会展】打造365天全球采购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延伸了展会服务链,为展商和观众带来了更多商机与价值。2022年,主办方将继续强化线上线下的双线会展模式。

【集群化】平台涵盖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农化装备、农用航空、灌溉、温室和种子,灌溉及温室企业将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深度融合,共享农资全球销售渠道。

展示范围

灌溉:农业灌溉、园林灌溉、精准灌溉、微灌、滴灌、喷灌、自动控制系统、过滤器、施肥罐,施肥器、泵、管材、管件、阀门、喷头、田间管理、土壤养分测试仪、土肥速测仪,水分测试仪、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物联网灌溉系统等;

温室:温室工程与设计、温室材料、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温室骨架、温室通风降温系统、温室加温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内/外遮阳系统、保温被卷铺系统、拉幕/开窗系统、植物照明补光系统、植物工厂整体设备等;

园艺系统/资材:播种系统、装盆机、基质处理、苗床系统、穴盘、园艺配件等。

THE END
1.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现状随着宣传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危害,并开始主动采取措施减少使用量。此外,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促进了化肥农药利用率的提升。 面临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或信息闭塞,难以及时获取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734688
2.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机肥行业现状分析但现状并非一片风平浪静。农资行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已经引发了土壤退化和水源污染。另一个挑战则是市场的高度集中化,少数几家大公司几乎主导了整个市场,这让小型企业和农民感到生存压力。 突破与机遇正如我们看到的任何行业一样,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以精准农业为例,这种利用高科http://www.ruixueren.com/hf/23159.html
3.2017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博思数据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九章。报告介绍了有机肥料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有机肥料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有机肥料行业的现状、中国有机肥料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有机肥料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有机肥料产业有个系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SMKN.html
4.中国耕地现状范文8篇(全文)中国政府已将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土地日”, 每年通过宣传活动, 采用口头讲解、版画宣传、典型引路、形象教育等形式普及土地资源知识, 集中力量大抓, 统一部署, 全面动员, 造成强大的声势和社会舆论, 唤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忧患意识, 增强对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的了解,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约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e58l8qs.html
5.《生物多样性》专辑推荐: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和地貌不仅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且青藏高原还通过影响季风、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而直接影响毗邻地区的生态安全。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并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汇编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虚拟专辑”,包含《生物多样性》自创刊以来发表的140余篇涉及青藏高原https://ee.xizang.gov.cn/xwzx/hbdt/202305/t20230505_353559.html
6.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合利用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秸秆资源化的应对对策,对推广和实现秸秆资源化,实现秸秆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作物桔秆利用现状分析http://www.zgjgxh.com/news/show.php?itemid=521
7.农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6篇)2.3 中国农产品物流运营状况分析 2.3.1 农产品物流特点分析 2.3.2 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1)农产品物流总体规模 (2)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 2.3.3 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2.3.4 农产品主要物流模式分析 (1)跨区域型物流模式 (2)区域型物流模式 (3)中转型物流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f7i1m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