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匮乏调查报告(精选7篇)

1.1生产生活用水持续紧张,生态环境变坏

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于水环境的影响是致命的。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缺失,以及CO2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特别是一些工业污染项目的开发,对于各条河流的干流和支流的生态环境,均产生了重要的破坏作用。在上游来水方面,以黄河为例,自1986年为转折点,总体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夏秋季明显减少,冬春季有所增多。

1.2超计划用水,湖泊、湿地水量锐减

全国地表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一直是采取多采、多取水的方式,从河流中进行取水作业,保障经济生活。这样的方法对于下游地区的影响巨大。自从我国实施主要河流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在全国一盘棋的总框架下,河流干流用水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调配,已不允许水资源匮乏地区占有过多。这使得作为地区蓄水池的当地中小湖泊、湿地进水量难以达到以往标准。

1.3水资源匮乏地区用水结构不合理

在水资源匮乏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对于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行业发展,没有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存在部分小规模、低水平项目建设。对于用水和后期的治理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由于水利改造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渠系灌溉用水利用程度偏低,在农业灌溉用水过程中的输水浪费较为突出。加之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大大增强,使现有水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等等,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势,成为水资源匮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

2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2.1从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合理推进水资源科学利用

水资源匮乏地区,要认真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和要求,对众多的自然水域不能只索取不投入,要懂得保护、懂得回报。无论是发展养殖、工业生产,都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将养殖、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进行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合理地平衡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的机制和制度,减少地方政府行政上、决策上对水利管理的干预,放水一条生路,通过科学合理地确立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的水权转换机制,进一步增强工业、城市和生态供水保障能力,为地方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2.2合理规划农田用水,大力发展井渠水利灌溉

维持水资源匮乏地区中小湖泊、水库的有效蓄水库容,对于弥补水资源匮乏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丰水期蓄水、涸水期使用等有效手段,合理调配水源处理。同时,对供水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强化用水隐患排查治理,使各类风险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对已确定的用水隐患治理项目,各协同部门应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节奏,尽快下达资金计划,各单位明确项目负责人,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加强过程监控。对治理难度大、危险程度高的隐患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动态监控,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隐患,要加大协调力度,合力推进整改,确保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水资源匮乏地区节水工作要力争做到:①着力推进工业和城市节水攻坚。地方党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水资源管理本质和核心;②全力推进节水科技进步。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科技要重点强化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突出“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成本费用控制,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水资源管理可控成本的管理指标。全面启动能效对标管理,组织落实节能节水技措项目,实现节能节水项目的全面进步;③切实加大水资源匮乏地区节水示范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建立起一批节能节水的示范项目、示范区、示范县,大力加强节水技术、节水常识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全面节水、全员节水、全过程节水的理念,形成浓厚的节水氛围。

2.3水资源匮乏地区要合理研究规划

要根据水资源匮乏地区水面功能,制订研究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组织开展环境评价,确定水面增养殖容量、养捕结构、增养品种和捕捞强度,合理布局,研究利用水面。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要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匮乏地区水产养殖与环境、资源保护、水利建设等多方面的关系。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水源。

2.4发挥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功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用水

对于地方政府已建和新建的工业项目,必须有充足的取用水作保证,而且工业用水不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引用河流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从湖泊中就近取水,净化后用于工业生产,并建设好循环使用、循环供水的渠道。这对于发展水资源匮乏地区工业,振兴水资源匮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水资源匮乏地区可作为工业用水水源的湖泊,应遵循公益优先的原则,对于水域面积大,有效蓄水多的湖泊,可以实行略低于农田农田水利灌溉用水的用水价格。

3务必落实责任,强化执行,切实推动水资源科学利用工作部署

3.1要审时度势、掌握水资源管理大局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利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水利管理是衡量工作业绩和历史功过的基本标准,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把问题想的更复杂一些,把工作想的更周密一些,把措施定的更具体一些。坚决防止出现麻痹、松懈思想,克服潜意识中的惰性和厌战情绪,要始终保持狠抓水资源管理工作不脱节、不变形、不打折扣。要把责任落实到人,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防死守,坚决遏制水资源管理事故的发生。

3.2各级部门要立足本职、狠抓落实

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范畴,层层落实水资源管理职责,结合分管业务实际,认真辨识风险,查改隐患,制定落实强化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知识培训,组织系统水资源管理检查,确保在本系统、本部门得到有效落实。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横向、纵向监督,确保工作落实。

3.3水资源管理队伍要承压奋进、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王俊,荆旭春,王昌高,王云璋.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xx,28(02):112-115.

[2]高鸿永,伍靖伟,段小亮,等.地下水位对河套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xx,22(04):134-138.

[3]辽宁地勘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辽河石油勘探局,供水公盘锦市水资源管理处.辽宁省下辽河平原南部上第三系地下水勘察评价报告[R].锦州:辽宁地勘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辽河石油勘探局,供水公盘锦市水资源管理处,1997.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利用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水资源现状,制定有效对策,对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

1水资源现状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水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要素。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国水资源本就相对匮乏,再加上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现状也就更加不容乐观。

1.1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近3×108m3,居世界第6位,其中河流山川占90%以上,是水量丰沛的国家,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仅2710m3,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位列世界第88位。

1.2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失衡中国水资源地理分布很不均匀,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54.7%,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却要承担全国58.3%的耕地面积。

1.3土质沙化面积大水质状况堪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的局限与人类长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2%,居世界第120位。这两个数字直接反映了中国土质差、含水量少、水土流失逐年扩大的情况。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104km2,约占国土面积1/6.随之而来的是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水资源使用成本上升。

1.4水资源利用开发两极分化极不平衡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因此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非常充分,比如黄河流域为39%、辽河流域为68%;南方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足4%;拥有四条大河的西南地区甚至不到1%.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北方也远高于南方,仅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已达83%.

2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水资源的不足与缺乏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当水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用水需求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就要发挥作用。

2.1统筹协调原则

要求水资源优化配置既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用水,又要充分考虑用水现状及未来用水需求,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公平公正原则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性、可靠性,在充分考虑到区域水资源现状基础上,紧密结合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特点来公平、合理地处理水资源权益关系。

2.3综合平衡原则

结合水量、水质和水生态因素,制定合理的用水规划,控制流域内各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平衡收支;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3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

3.1提升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面临严峻的现状,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增加水库调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同时进行老水库除险加固与新水库修建工作。对老水库的施工从侧重安全向安全与提高水资源利用并重转变。新水库在建时就以统筹供水为第一功能,要建立在对社会转型的评估与预测之上。

3.2跨流域调水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分配尤为不均,而这种不均匀不仅体现在空间水资源分配上,还体现在水资源与经济布局和人口匹配上。因此,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显得迫在眉睫。而跨流域区域引调水能有效缓解与处理该问题,并逐渐成为一项解决用水矛盾的重要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等。

3.3实施生态环境配水改善居民生态环境

3.4构筑大供水网络统筹地区和城乡水资源

在水利工程和资源统筹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将零散的水资源集中起来,将割裂的区域联合起来,从单一水源走向多水源,是社会转型中水资源利用的必然发展趋势。例如,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便进入大规模集中式城乡网络化供水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后期特征明显,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期。在构筑大供水网络的过程中,将工程分级进行,从市县试点到市市联合,一直到跨省合作,引供水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起较大区域范围的引供水管网,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水资源保证率。

3.5利用雨洪资源

4结语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水资源的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缜密的理论、复杂的技术,也需要人们从意识行为层面上的重视与践行。

辽东湾西侧地区地下水海水入侵现状调查

海水入侵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海滨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使含水层中的地下淡水与海水及地下咸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的现象[1].本文以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本区域实测的海水入侵监测数据,研究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在分析该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时的应用。李新运等[2]、郑新奇等[3]通过建立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面积与地下水位负面积的回归模型,指出了该地区地下水位负值区是导致海水入侵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刘冬雁等[4]利用莱州市平原区二十年的水文资料,指出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位负值区存在阶段性演变现象;唐心强利用试验分析了海水楔因地下水位升级而引起的移动规律,给出了能预测因地下水位的升降引起的海水楔前进和后退的数学模型。研究区位于辽东湾西侧,葫芦岛市的西南部。

研究区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砾卵石及砂砾卵石、砾卵石及砂砾卵石混土,分布连续,厚度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厚,渗透能力较强,这种强透水地层为海水入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范围呈扩大趋势。

参考文献:

[1]丁玲,李碧英,张树深。海岸带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20xx,23(2):82-87.

[4]刘冬雁,庄振业,邱汉学,等。莱州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位负值区的演变模式[J].海洋湖沼通报,1999(2):18-23.

十多年来,广东省每年都要公布《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自20xx年起发布的《公报》显示,珠江流域及珠江口海域已经连续7年被列为“严重污染区域”;20xx年5月,广东省发布的最新《公报》指出,广东省珠江流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污染面积比20xx年增加12.33%。

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哺育着千万南粤儿女。珠江河在老人们的回忆中是多么的清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珠江象我国许多大江大河一样,难逃被高速污染的命运,江面垃圾漂游,江水黑臭油腻,20xx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如今担负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1、污染原因

广东省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开展得比较早,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环保措施没跟不上,加上一些企业偷排超排污水,珠江污染几乎失控。1985年以来,富于水脉、航运便利的珠三角地区,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以及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崛起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密集的“世界工厂”。这个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了中国30%的对外贸易额。地处珠江流域的东莞是典型意义的城市。这座拥有32个镇区逶迤相连组成的城市,20年前还是一片盛产水稻、香蕉和荔枝的农村田园,而如今已靠外向型经济爆发式增长所带动,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名城。20xx年以来,东莞全市主要水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排放年均总量达到11.6万吨,为全省。现在,东莞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4820万吨左右,只占该市污水总量的68.64%左右,比预期目标整整落后了10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东莞有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入珠江了。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

A、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

B、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

3、污染对人体影响

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人体成了有害元素的“聚居点”,最后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4、水污染解决方法

A、实施完善广州市污水处理系统。

B、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项目上马,推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用水,减少废水产生量。

C、加强市区河涌整治。改变现有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统,逐步改为分流制。

5、提高大家环保意识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狠下决心投巨资整治珠江,广州投入47亿元治水,其中32亿多元建污水处理厂,15亿元整治河涌。20xx年,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达到4类水质。广州河段是治理重点使珠江水质日渐好转,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最黑最臭的石井河都治理好了,就是很好的例子。最近三年开展的横渡珠江活动,使很多人增强了环保意识,珠江也越来越美丽。这一成绩有目共睹。

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水源并提倡宣传保护珠江,倡导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应该是首要任务。除了政府加大治理河涌力度,严格整治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更需广大的市民参与并治理,在学生乃至市民中间掀起环保理念的高潮,如学校板报,街头环保宣传等。

广州的水环境治理现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效,广州亦将越来越宜居,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遵循“控制源头、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实现广州市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调查目的:

生活中的水是否被污染。

调查地点:

碧浪小区碧浪湖。

调查人员:

调查工具:

两个杯子、放大镜、捞网、石头、线、鱼竿。

调查经过:

先用捞网捞一点水上来倒在杯子里,再取一杯干净自来水,放在阳台上仔细观察。我们用放大镜发现碧浪湖里的水和自来水完全不同。碧浪湖里的水比自来水脏多了:碧浪湖里的水里面有点蓝藻,有很多油渍,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的脏东西。自来水却没有一点油渍。我们有用石头、线、鱼竿又做了一个跟钓竿差不多的东西,并在线上标好了刻度。于是,我们把鱼竿伸长往河中心一扔,就开始往外伸线,直到感觉石头已经到河底了,我们又把线收回来,看看石头,上面全都是一些很脏的污泥。

我们觉得导致碧浪湖受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是因为人们都乱扔垃圾。

调查建议:我们希望每一位碧浪小区的居民们都能保护碧浪湖的环境,因为我们要保护碧浪湖,民民有责!

在市县领导部门,我们来到水库进行调查。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水库水资源保护、大型灌区建设以及水库在抗旱、保民生、促春耕中的作用,分析形势,克服困难,明确下一步要求,促进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更好、效益更好地发挥。

一、水库近期工作的基本评价

(1)工作思路清晰。通过实地考察,我深刻感受到,水库管理局是以发挥水库的功能作用为基础,以抗旱救灾为当前重点工作,提前规划,及时安排,确保灌区抗旱需水量;以保护水资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多措并举,多措并举,水库水质总体保持在二级水质;以推进大型灌区建设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积极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开始实施大型灌区鲁甸灌溉膜一期工程建设;以提高水库灌区运行管理水平为根本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确保水库灌区安全有效运行。总的来说,工作思路清晰,工作重点突出,工作安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基本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已经初步显现。去年水库水色异常变化,水资源保护压力空前加大。面对困难和问题,水库管理局新班子站在大局的高度,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牢牢把握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

二、分析情况,发现问题,做好水库工作

虽然水库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水库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发挥水库应有的效益。

(3)大型灌区灌溉设施不配套。在前期的抗旱工作中,水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灌溉设施不足、缺水等问题,尤其是工程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必须以这次抗旱为契机,在管理和利用现有灌区工程的基础上,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效措施,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和大力推进大型灌区建设,尽快扭转灌溉设施不足的局面。

(4)灌区分级管理不到位。在抗旱过程中,灌区疏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灌溉工程工作滞后、运行不畅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同志认识不足,职责不清,工作缺乏主动性,渠道维护措施不到位。因此,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灌区分级管理,保证供水畅通。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努力搞好水库

(1)做好抗旱工作。干旱是命令。目前,全市抗旱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要各司其职,顾全大局,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协调组织、责任任务、工作措施投入抗旱工作。同时,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水利投入的大机遇,加强向上申报的衔接,尽快启动大灌区昭阳灌溉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整个灌区的建设。

(2)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水库水资源保护。保护水库水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一个部门来完成保护任务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水库管理局应加强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质安全。做好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规划,明确优先项目,突出重点,稳步实施。有必要加强协调。必须加强研究,大力发展经济林成果,增加植被,涵养径流区水源源头,减少水土流失;要努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努力控制或减少水土流失;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各类垃圾处理,确保径流区河流不受污染;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准确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以便随时掌握水质状况。第六,要动员各行各业的力量,建立“3月8日。生态森林和“五四。生态林等,有效改善和保护库区和径流区的生态环境。

(3)全面提高水库运行管理水平。水库管理局要加强团结,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和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水库管理局应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于5月1日前完成。

改革营地管理制度;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大努力,积极推进城市和电站供水价格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研究对策,加强业务开发和管理。严格程序,科学调度,加强监测检查,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确保设施设备完好,确保大坝安全运行。要落实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4)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大旱之后会有大洪水,一定要积极做好防洪准备。

第一、要从防洪抢险组织程序、工作职责和各种险情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

第二、要遵循“宁可准备好也不要用,不可得但不准备好”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准备防汛物资,确保防汛需要。

第三、要大力加强防洪通信预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做好现有设施设备的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一、我市水资源现状

我市是国家商品粮主要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7.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省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入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我市虽然中有洋河东西穿过,北有泷河,南有松、洪、赵等主要河道。还有南北流向的新河、宁、宋及洋松、大观等二十多条大的输水河道,并有几十处涵闸。但是由于拦蓄工程不配套,干旱少雨气候蒸发强烈,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之大部分沟河蓄水量不多,大旱时甚至干涸,加之能用提水设施缺少、而不全,设备不配套,造成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水位下降迅速。目前我市机井管理不完善,淤积严重,布局混乱,全区虽有两万多眼机井,但有的百亩仍无一眼,有的百亩竟达三眼之多。特别是靠近市区的地方机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六、七十眼。地下水日开采量达8万多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三千万立方米,而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年补给量仅为七百多万立方米,常期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有关资料获悉,深层水位70年代高出地面两米多(曾在政府院内、宋营、洋北等地打深井40余眼,当时成井后不用动力抽水,有的能自流,有的水头能喷出地面一人多高)。现在抽水降深至地面下三十多米,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心静水位埋深二十五米左右,动水位埋深六十多米。将造成地面下沉,为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一些地区不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甚优,耗氧有机物“三氧”铁、锰、氧等均超过标准值。据今年二月中旬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洋河铁路桥处的测试,其值为劣ⅱ类水质,属于严重污染。特别是市区人口和工厂迅猛增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及工业、生活废水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影响着我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畜饮水。

二、如何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

浅层地下水,是孔隙裂隙、砂姜盘砂层中的水,水质较好,水量较集中,埋深度距地表面一般10米左右,容易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分布较为普遍,水量较为丰富。但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易污染。

中层地下水,也是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且与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埋深度一般跟地表面30米左右,水质优良,水位较稳定。

深层地下水,水量较为丰富,水位稳定,一般埋深度距地表面300米左右,水质优良。它是封闭的承压水,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不易补给。

在开发利用上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

地表水补给容易,取之方便,沿河沟、坑塘均可建固定站,也可建流动站或不建站既可取之。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沟河塘的水温与作物需要灌溉温度相适应,灌后不会因温差影响作物生长。

2、沟河水绝大部分来自地面径流,无形中把地表一些肥料冲入水中,因此沟河水的含肥量要比一般井水含肥量高。

3、沟河灌溉进水池来水面大,要比用机井灌溉水位下降缓慢或稳定,对提取单位水量来说,要省工、省时,省钱。抽水扬程低,能耗小,抽水成本低。

4、在正常年份沟河水位距地面仅有2米左右,一般离心泵均能适用,在机泵的选择上,不受水泵的扬程和机电种类的限制。

6、若经常大量取用,又可通过向沟河内渗透来缓解沟河中的污染,以达到良性循环。

所以说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反之,只有蒸发渗透和跑漏,久而久之到大旱时期仅存一点污水,即无法养殖,又不能饮用,臭气难闻,一污染环境,二把花了大批经费建设的涵闸白白浪费。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要想解决好我市农业发展和人畜饮水的需求,就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开发地下水要实行“浅、中、深”相结合,分层取水、互相隔离、各为一体。这将是必然趋势。要优先开发浅层地下水,积极开采中层水,慎重提取深层水。要以开采浅、中层水为主。挖掘深层水为辅,井深要科学,井距要合理,严禁集中取水和井距过校不能说是井越深越好,越密越好,以免地下水形成漏斗或地面下沉。

三、管好、用好我市水资源的对策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牵扯着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水是决定人们生存的关键物质,因此要千方百计为水所想,为水所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强化水法制意识,不断开展对水法和水利法规及我市制定的有关发展利用、保护水资源条例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要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提高对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分层和分散取水,以保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

3、要加强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采用行政的、工程的、经费的及法律等手段,鼓励、强制性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因地适宜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要达到建设规划化、级别系列化、模式多样化、配套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供水商品化的格局,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要尽快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定科学的乡镇供水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

5、要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

6、狠抓水质监测系统,严格控制污染源,限量限制污水排放量。增设污水处理工程,提高污水再生能力。

7、严格监控地下水变化情况,限量取水适时合理提高水价,定期采取地下水回灌(以上补下),使之漏斗区逐渐缩小,防止地壳下沉。

8、进一步完善拦蓄水系统,搞好现有工程的维护,增建拦蓄水设施,扩大库容量,抬高地下水,补给浅层水,扩大社会效益。

9、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尊重人才,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0、平衡灌溉用水率。对集中取水地区加一限制,对灌溉死角,提高用水、开源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灌溉农业。使之达到即有临时应对策略,又有一劳永逸的水利工程,即有浅表层水的利用,又有中深层水的补给,以达到水资源的补用平衡。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大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尤其重要,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贯彻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四个统筹”,一要统筹城乡发展,对全市的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二要统筹区域发展,争取省对我市水利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三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全市水利设施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四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水争地的矛盾,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我市的经济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

对于校园水龙头是否拧紧的调查

二、结论

通过调查统计显示,水龙头不拧紧,是水资源浪费的一个生活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分析与讨论

根据以上的调查,我觉得,既然学校的水龙头都没有坏,那么为什么不将它拧紧呢偏要将它开那么一小点你只需要稍一用劲,它就不会再“流泪”。知道吗一个水龙头不停地滴水,15分钟,便能浪费掉200ml水,每天就会浪费掉近20l水,一年就会浪费掉7.3吨的水,不要不相信,听说过聚沙成塔这个词语吗就算是一滴水也要节约呀!如果我们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十滴水,那么我国一天就能够节约260吨水,一年就能够节约94900吨水啊!这能救活多少条将要渴死的人啊!

另外,有些地方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也没有人管,我也不知道当地的政府有没有管过或者说过。

四、建议与措施

1.要利用电视、电脑、报纸、书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全国乃至全世界严重缺水的现状,不要再误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不要将水当成福利来随意地浪费。从而曾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改善管理体制,不要从卖水中获得利润,加大水资源循环使用的意识,不要再肆意浪费!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的次数,教育司机要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不要再去洗车店里去洗。

4.及时维修一些将要坏掉和已经坏掉的水管、水龙头等。还有减少工业排放量,改进工业技术。不要再污染更多的水源。不光为了我们的家园,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THE END
1.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现状随着宣传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危害,并开始主动采取措施减少使用量。此外,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促进了化肥农药利用率的提升。 面临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或信息闭塞,难以及时获取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734688
2.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机肥行业现状分析但现状并非一片风平浪静。农资行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已经引发了土壤退化和水源污染。另一个挑战则是市场的高度集中化,少数几家大公司几乎主导了整个市场,这让小型企业和农民感到生存压力。 突破与机遇正如我们看到的任何行业一样,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以精准农业为例,这种利用高科http://www.ruixueren.com/hf/23159.html
3.2017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博思数据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九章。报告介绍了有机肥料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有机肥料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有机肥料行业的现状、中国有机肥料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有机肥料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有机肥料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有机肥料产业有个系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SMKN.html
4.中国耕地现状范文8篇(全文)中国政府已将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土地日”, 每年通过宣传活动, 采用口头讲解、版画宣传、典型引路、形象教育等形式普及土地资源知识, 集中力量大抓, 统一部署, 全面动员, 造成强大的声势和社会舆论, 唤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忧患意识, 增强对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的了解,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约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e58l8qs.html
5.《生物多样性》专辑推荐: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和地貌不仅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且青藏高原还通过影响季风、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而直接影响毗邻地区的生态安全。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并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汇编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虚拟专辑”,包含《生物多样性》自创刊以来发表的140余篇涉及青藏高原https://ee.xizang.gov.cn/xwzx/hbdt/202305/t20230505_353559.html
6.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合利用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秸秆资源化的应对对策,对推广和实现秸秆资源化,实现秸秆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作物桔秆利用现状分析http://www.zgjgxh.com/news/show.php?itemid=521
7.农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6篇)2.3 中国农产品物流运营状况分析 2.3.1 农产品物流特点分析 2.3.2 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1)农产品物流总体规模 (2)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 2.3.3 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2.3.4 农产品主要物流模式分析 (1)跨区域型物流模式 (2)区域型物流模式 (3)中转型物流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f7i1m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