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每周一课——张燕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每周一课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教材中首先解释了农业的概念、介绍了农业的特点;之后呈现不同的农业景观,展开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并以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作为活动探究,进一步强化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选择与布局的影响;最后,落脚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反季果蔬为切入点,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材内容清晰,逻辑链明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2、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1、通过五常水稻种植案例,熟练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能够根据图文资料归纳五常市的气候类型、地形特点。

【地理实践力】

1、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食堂的午餐照片:

“同学们,今天中午在食堂吃米饭了吗?你们去超市都选购产自什么地区的大米呢?一粒大米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大米的品质、口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节课,我们来了解东北大米的故事。”

观看照片,回忆自己的午餐。

“东北大米。”

“水稻成熟以后就是大米。”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

新课讲授(一)

播放视频《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提问:水稻的种植过程有哪些?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展示五常大米图片:

【过渡】黑龙江五常市的稻米品种只适合在本区域生长,同样的品种在别的地方种植,品质就会发生变化。这体现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很大,这导致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上节课,我们提到过制糖业,我国南北方制糖原料不同,北方用甜菜,南方用甘蔗,这便体现了地域性。”

提问:大家还能想到其他案例吗?

【过渡】在五常市流传这一句谚语,“立夏种稻,小满插秧,芒种拔节,夏至抽穗,待到秋季黄金满地”,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五常水稻的生产特点,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观念。

【过渡】大家对水稻自身有多少了解呢?刚刚视频中提到过哪些生长习性?

展示图文资料,学生归纳水稻的生长习性。

提问:影响五常市水稻种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这个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五常市水稻种植的?”

【小组活动】

第一组:

①气候包括哪些要素②影响五常米种植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教师总结】

提问:热量与光照是一回事吗?

“大家想一想,热量充足的地区,光照一定丰富吗?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还能不能想起两个特殊的地区?”

“这位同学分析得特别好,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对于热量与光照,我们一定要正确区分。”

【过渡】下面,请第二组发言人来介绍一下水源条件对五常市水稻种植的影响。

第二组:

①五常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②除提供灌溉水源外,河流还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第三组:

①从地形角度分析五常稻米的区位条件。

展示不同地形区的农业景观:

提问:地形还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第四组:

从土壤角度分析五常稻米的区位条件?

【教师总结】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厚薄、疏松度等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类型。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由于土壤的差异,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不好。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同桌交流。

“水稻的种植过程包括犁田、播种、插秧、喷洒农药、收隔、晾晒、脱壳等。”

“地域性。”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季节性和周期性。”

阅读资料,同桌交流,思考问题。“水稻好暖、喜欢湿、喜阳。”

认真阅读资料,了解五常市的自然环境。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小组活动,思考问题,交流想法,小组代表发言。

“气候包括热量、光照、温差、降水。”

“不是。热量主要指温度,光照主要指太阳辐射。”

小组讨论。“四川盆地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热量充足。但是受到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散发,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青藏高原则是相反的情况。”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河流还提供便利的水运;河流冲积形成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五常市位于盆地内,地形平坦,便于水稻种植;特殊的地形使得五常市8、9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水利化。”

“黑土有机物含量高,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稻米品质优良。”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

通过制糖业原料,引导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差异性,同史还能复习巩固工业类型。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热量与光照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为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差异。

新课讲授(二)

【过渡】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所以,五常市水稻种植除了受到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会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

展示五常市人文资料:

提问:五常市水稻种植受到哪些人文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五常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农业技术不断革新,培育了新品种。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五常大米成为知名品牌,市场广阔。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农产品需要运往市场销售,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提问:除了上述提到的人文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教师总结】农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技术等。

认真阅读文字资料,思考问题。

“种植历史、技术、政策、市场。”

“资金、劳动力、文化、政治、饮食习惯等。”

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概况影响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农业是贴近自己生活的,不是很虚幻、遥远的事情。

课堂小结

“农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展示亚洲水稻分布图:

“亚洲季风区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后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情感升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板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五常稻米”为情境,贯穿整堂课,师生共同探讨五常市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本节课共分三个内容,“农业生产的概念与特点”、“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人文因素”。

整堂课教学流畅,结构完整,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取得较好反响,但本节课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节内容设计了小组活动,欲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高一学生毕竟初学地理,综合知识还不扎实,对材料的总结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会偏离我的预设答案。由此可知,我对问题的设置还不够清晰明朗,没有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梯度。在小组讨论前没有及时给予思路点拨,致使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摸不着头脑,出现部分小组热火朝天,部分小组鸦雀无声的现象。过渡环节处理得不够自然,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有些生硬,应该再多推敲,多试上几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THE END
1.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中国农村地区地理因素分析及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模式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其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地区地理因素对农业生产模式转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与意义 https://www.242hsjek.cn/di-li-ren-wu/433543.html
2.农业区位因素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劳动力:它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力和劳动效率。农业生产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地区。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决定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例如,我国的水稻种植业、旱作谷物农业等,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由于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需求较少。总结 农业区位因素是影响农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682783363563298&wfr=spider&for=pc
3.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1、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因素决定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构成事物的要素、成分。 《关于重庆谈判》:“世界上的事情是重复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https://m.yyk.iask.sina.com.cn/q/51K7mdgsvtn.html
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什么(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1a5f4f4a065d9af93c0a4efffa2ad13.html
5.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都有哪些高考资讯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也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2263035.html
6.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网上有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 http://dongtai-machine.com/dayi/180923.html
7.《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教学方案.docx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示意”图。(板书)3.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观看视频《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教师提示: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5961938.html
8.农业区位因素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且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千差万别(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发展历史不同;不同区域居民的食品爱好和需求不同,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为此各地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大的差异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5a0f66f238fb39a5f8b/blog/6316ab43fa83386736e6e511
9.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该地【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解读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单选题-题组|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有216个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图示意我国四个育制种基地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https://zujuan.xkw.com/18q19117354.html
10.农业的区位因素大揭秘:探寻影响农业的神秘力量三农视频农村养殖基地关注https://tv.sohu.com/v/dXMvMzM4OTE1NTg4LzUwMjk5NDIxMS5zaHRtbA==.html
11.农业的区位因素(35张PPT)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五常市雅臣中学 白剑霞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内容索引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目标一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目标二 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内容索引课程导入:农业区位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最好的大米出自五常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五常大米发展的区位因素一、农业区位因素五常大米https://www.zxxk.com/soft/11487088.html
12.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内容 2.结合实例,能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六、教学重点: 说明农业区位要素对农业具体的影响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4/8010072017006042.shtm
13.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http://m.fz18z.cn/nd.jsp?id=354
14.高考文综答题技巧(精选5篇)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②交通运输―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https://www.1mishu.com/haowen/5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