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三讲

1、1区域农业基本概念(一)第三讲22.1.1区域的概念一般性区域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个部分(一个地区、国家、若干国家)。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概念,没有严格的范畴、边界、方位。2.1区域3地理学的区域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单元特征内部连续匀质,区域内外差异明显。沙漠、沼泽。4政治学区域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国家(各级政府)权力范围。省、市、县、乡。5社会学区域相同语言、信仰、习俗等人类聚居群落。少数民族区6经济学区域经济上完整的有特殊性的地区、空间范围。(因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经济联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72.1.2区域的特点层次性2相对独立性3开放性4地域性1地域性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

2、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它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载体地域空间。地域空间概念具有水平延展的特点。层次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是某个较大区域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较大区域都可划分为多个较小区域。由低层次较小区域耦合成高层次较大区域是一个非线性过程。1+12相对独立性区域内部主体具有独立性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功能差异和界限分割经济活动往往跨行政管辖权的范围,这种跨行政区、甚至跨国界的经济意义上的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开放性一个独立区域必须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优化组织结构,发挥组织功能。一国之内,不同区域之间即分工又协作,即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即相互独立又

3、相互联系,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体系。122、2、经济区域为了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政策制定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内部同质性和功能一体化是其基本特征,分区原则。13142.2.1经济区域基本内涵有限、特定的空间概念;政治上的统一性,与行政区划一致(现实操作的方便性要求);经济上的整体性、独立性;结构的层次性(内部的联系与外部的分工),生存发展机制。城郊经济区15成渝经济区162.2.2经济区域的类型(1)点区域、线区域和面区域点区域:经济活动比较集中的“点”状区域线区域:经济活动比较密集的线状区域面区域:具有较大空间范围的经济区17点区域中心城市、增长极、增长点、商业

4、零售网点、矿产区、居民点线区域面区域交通线、江河流域区、沿海延边经济区我国过去的东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以及现在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18(2)比较单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划分依据:按主体经济的构成主体经济:区域中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主体经济的构成,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它是区域差异的重要特征。区域经济发展史证明:比较单一的经济区域具有向综合性区域发展的趋势。19(3)自发经济区、自觉经济区划分依据:按区域经济的运行特点划分两个类型的经济区是经济区域发展的两个阶段。自发经济区:经济区域发展的早期,区域界限十分模糊,它主要反映社会生产的区域差异和经济活动的地域集散,体现出自然式的被动型的作

5、用功能。自觉经济区:反映了人们为了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经济手段组织和规划区域经济活动,区域范围相对稳定,它的作用功能由自然式的被动型转变为经济能动型。20(4)发达区域、次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划分依据: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发展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全世界各个国家可以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划分为发达、次发达和不发达评价标准各有不同它对宏观区域分析、区域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具有必要性21(5)行政序列区域、城市序列区域划分标准:区域的层次性特点行政序列的区域层次:跨国区域、国家区域、省级区域、地市级区域、县市级区域城市序列区域(城市经济区):超大城市经济区200万特大城市经济区100-200万大城市经

6、济区50-100万中等城市经济区20-50万小城市经济区10-20万吴殿延.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922(6)错位区、重合区划分依据:空间覆盖范围错位区:跨行政区域跨国界、跨省界、跨市界、跨基层行政区重合区:不跨行政区,两者区界大体一致重合区多出现在区域经济比较落后或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两种场合。重合区有向错位区发展的趋势。23(7)流域区划分标准:按自然特征划分流域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区域。山区和平原一般均可归属某个流域区流域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经济区,也是未来社会发展不衰退的经济区。长江经济带24(8)经济特区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即在国家领土范围内划

7、出一定的地域,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域的开放政策,以减免关税、提供良好基础设施等办法,吸引和激励国外投资者兴办工商业和其他经济事业。世界上约有400个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具有较长的历史出口加工区:始于二战后1979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984年:14个出口加工区和对外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设省,全面开放,我国最大经济特区25同质区域区内重要特征要素一致性或相似性为标准。特点在于共同性、对外被动依赖性、无序结构、静态稳定。说几种农业经济区?不同生产带(玉米、大豆、小麦、棉花),(9)同质区域、异质区域和目的区域26极化区域异质部分功能联系构成整体。意义在于结构、动因、有序

THE END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精选5篇)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矛盾 协调关系 结构调整 保障措施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有七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60 M3,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https://www.1mishu.com/haowen/185429.html
2.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18.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滥伐森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生产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8ea08c9777fdfe1c6796ee86d55eccde
3.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pt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C *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2008年美国农业出口额创纪录 245亿美元 出口顺差 765亿美元 进口额 (比2007年增加了190亿美元) 1010亿美元 出口额 ——新华社发 几种世界出口量第一的农产品 世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平均每个劳动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522/5314121040001013.shtm
4.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看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 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突破了对农业传统认识的局限,促使人们对农业重新审视,赋予了农业新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应制定新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多功能性 可持续农业 发展 一、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http://www.card.zju.edu.cn/2005/0908/c24484a917069/page.htm
5.美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到了绿色生态转型的发展阶段,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中西部黑风暴事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以来,从法律、政策、科研、教育、推广等方面,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治理,探索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做法,可为我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http://sass.cn/109001/57421.aspx
6.再生农业——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可持续农业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再生农业定义的梳理,把再生农业概述为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在减少机械作业和化学品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在提高作物产出的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促进土壤固碳、改善土壤健康、最大化生物多样性的农业模式。通过与其他可持续农业模式相比,从粮食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25/17/37581541_10058731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