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分析角度

(1)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优势条件表现在: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②劣势条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区域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见下表所示)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畜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②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④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⑤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⑥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2.明确商品农业发展的方向

【试题链接】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蔗习性喜温、喜光,需水量大,年积温需5500°C~8500°C。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长期是我国的产糖冠军,七八十年代,广东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从1993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与蔗糖产量始终稳居我国第一。与巴西、澳大利亚等甘蔗产区的机械化收割不同,广西的甘蔗种植、收割主要靠人工完成。近年来广西农村大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下图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广西适宜甘蔗种植的原因。

(2)分析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位居我国第一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4)为了改变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

(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热量充足,满足甘蔗种植的热量条件;距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受北部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利于甘蔗越冬;南方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满足甘蔗种植的水分需求;邻近广东,利于借鉴广东甘蔗种植的经验。

(2)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土地价格较低;临近广东,有利于甘蔗种植经验及技术的引进;政府对甘蔗种植的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3)我国甘蔗收割劳动力需求量大,而广西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甘蔗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种植业受到冲击;受国际市场影响大,竞争力弱。(任答三点)

(4)提高种植、收割的生产效率,增强甘蔗产业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等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提高甘蔗收购价格;加大甘蔗深加工,提高甘蔗行业利润水平。(任答两点)

【解析】

(1)本题实质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去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首先分析纬度位置:广西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热量充足,满足甘蔗种植的热量条件;另外由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受北部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利于甘蔗越冬;其次分析经度位置:广西靠海,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为甘蔗的种植和生长提供有利的水分条件;最后分析相对位置,广西靠近广东,有利于向广东学习和借鉴甘蔗的种植经验;

(2)分析广西成为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第一的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广西的甘蔗种植、收割主要靠人工完成,说明广西具有劳动力优势,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种植面积位于全国第一,说明土地价格低;政府对种植甘蔗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临近广东,有利于甘蔗种植经验及技术的引进;

(3)分析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图表进行分析,广西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减少,结合材料便可分析原因:广西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力成本上升;甘蔗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种植业受到冲击;受国际市场影响大,竞争力弱。

(4)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2.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年龄段比重(%)小于35岁5.135-54岁33.555以上61.4

2010年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

生产规模(公顷)比重(%)小于250.92-1033.6大于1015.5

(1)据图概括意大利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

(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3)据表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请你为意大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波河平原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在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撒丁岛均有分布;葡萄主要分布在亚平宁半岛西部和撒丁岛北部;橄榄主要分布在西西里岛东部和亚平宁半岛西部;柠檬主要分布在亚平宁半岛东部。

(2)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

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3)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体系和农业保险政策;培育良种,形成农产品品牌;发展绿色农业旅游;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水平等。

(1)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且向地中海延伸的亚平宁半岛上,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结合图例说明即可。

(2)读图可知意大利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波河平原。当地属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热量充足,而降水少、水分不足,且是农作物生长重要时期,需要人工灌溉。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3)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意大利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中老年人口占比重大;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农场规模小,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②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体系和农业保险政策;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培育优良品种;④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⑤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⑧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

THE END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精选5篇)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矛盾 协调关系 结构调整 保障措施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有七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60 M3,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https://www.1mishu.com/haowen/185429.html
2.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18.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滥伐森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生产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8ea08c9777fdfe1c6796ee86d55eccde
3.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pt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C *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2008年美国农业出口额创纪录 245亿美元 出口顺差 765亿美元 进口额 (比2007年增加了190亿美元) 1010亿美元 出口额 ——新华社发 几种世界出口量第一的农产品 世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平均每个劳动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522/5314121040001013.shtm
4.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看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 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突破了对农业传统认识的局限,促使人们对农业重新审视,赋予了农业新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应制定新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多功能性 可持续农业 发展 一、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http://www.card.zju.edu.cn/2005/0908/c24484a917069/page.htm
5.美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到了绿色生态转型的发展阶段,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中西部黑风暴事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以来,从法律、政策、科研、教育、推广等方面,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治理,探索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做法,可为我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http://sass.cn/109001/57421.aspx
6.再生农业——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可持续农业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再生农业定义的梳理,把再生农业概述为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在减少机械作业和化学品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在提高作物产出的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促进土壤固碳、改善土壤健康、最大化生物多样性的农业模式。通过与其他可持续农业模式相比,从粮食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25/17/37581541_10058731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