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促进社会资金流向乡村和农业领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焦点议题。
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体农户的融资存在诸多限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少问题突出。下一步,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以及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是大势所趋,农业资源的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将有效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市场的可预期性,乡村产业融资的难点也有望得以破解。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促进社会资金流向乡村和农业领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焦点议题。
乡村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品牌化市场之路,为此需要构建标准化的产业链,包括种植端、加工端和流通端。
其一,农业企业要对接好需求市场,如淘宝、京东、百果园等电商平台,确保果品销路畅通。
其三,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种植端,这既是整个产业链最重要的基石,恰恰也是农业产业链中风险最高的环节。农业种植端普遍性存在两大痛点:一是农产品面临气候、虫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二是规模化种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种植业标准化和抵押资产的缺失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生物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资本助农的有益设想和现实选择,主要做法是:以当地国资平台为依托,设立土地流转基金,完成土地经营权的集约,为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种植奠定基础,对每亩种植标的年预期收益进行评估,再以农业种植作物(如果木)资产既定期限的经营性收益为基础资产,如优质的农产品订单,将其可预期得到的农产品订单销售收入权益组合成基础资产池,并将其资产组合证券化,利用“订单+期货+证券”或“订单+包销+证券”的结构化运作,将农产品的价值在订单合同中提前锁定,利用期货市场或政府包销等方式保证这种远期合同的实际履行,再将这种确定的、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权证化或证券化,以此获得资金。
具体操作流程:一是原始权益人在分析自身融资需求的基础上,选择确定可以用来证券化的资产(订单模式下的销售收入权益);二是再向SPV(发行人)转让以销售收入权益组成的基础资产池;三是SPV将证券化产品进行内部和外部信用增级,如加入农业专业保险公司的保障;四是SPV委托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评级;五是SPV发行以农产品订单收入权益为资产池的资产证券;六是SPV委托服务银行将发行证券的收入支付给发行人,管理资产池,在证券偿付日,SPV委托服务银行按时、足额向购买证券化产品的投资人偿付本息;七是偿付完毕后,如果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还有剩余,则交还SPV按照约定的比例和分配方法在各机构间进行分配。
农业生物资产证券化,对国资平台来说,可以改变以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工程、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投资惯性,转向对特色农业的支持,切实带动农业品牌构建和农村居民就业增收,并使其在不占负债率的同时补充了资本金。对于致力于种植端和流通端市场化的企业来说,这种金融手段可以消除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纠纷,有效疏通其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的资金困境,使其专注于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
(成春林系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田志系中投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