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第三章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教学目标n掌握生态调查的内容、方法、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和生态调查报告的要求。教学重、难点n重点:生态调查的内容、方法和生态问卷调查的内容。n难点:生态调查的内容内容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第二节生态调查的程序和方法第三节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第四节生态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规范第一节生态

2、调查的内容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四、重点生态区调查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这方面的数据将主要用于生态评价以及生态功能分区的依据。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1、自然生态

3、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区域的地质、地貌、土壤及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情况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1)地质岩石包括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分布面积、风化程度、风化层厚度等。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

4、态调查的内容(2)地理、地貌包括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海拔高度、地貌部位、坡面坡度、坡向、重力灾害等。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3)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的砂砾含量、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肥力、pH值等理化性质

5、。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4)水文调查:是指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主要包括:河流水情要素调查、湖泊和沼泽调查、地下水调查等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5)气候调查:气候是降水和温度的决定因素,是生态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降水调查、风情调查、气温

6、调查。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6)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如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崩塌、滑坡;气象灾害,如洪涝、旱灾、风灾、冻灾等;生物灾害;火灾等。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7)生态环境破坏指水土流失、荒漠化及其他方面。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8

7、)环境污染指三废的排放(点源污染)及其他方面的污染等。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是指在生物圈中,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有效用的各种自然客观要素的总称。包括以下资源: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参

8、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土地,它包括现在正在被人们所利用以及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的总称。包括:可耕地资源、山坡地资源、草地资源、土地后备资源、为利用地资源、沙滩等。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2)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储量、地下水储量、年径流量、过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力资源、潮汐资源等

9、。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3)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光象景观、风象景观、雨雪景观、避暑型气候、避寒型气候、光热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等。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肉类、果品、油料、毛皮、药材等

10、各种消费品和工业原料。生物资源包括森林、作物、草地及优势、特色与特有、珍稀等动植物资源、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草药资源等。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4)生物资源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森林资源包括森林的起源、林种、树种、树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冠郁闭度、灌草的覆盖度、生长势、枯枝落叶层等;第一节

11、生态调查的内容草地资源包括草地的起源、类型、覆盖度、草种、生长势、高度、草地质量、利用方式、利用程度、规模和轮牧、轮作周期等;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4)生物资源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作物资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产量、播种面积等。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4)生物资源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优势、特色与特有、珍稀等动植物资源包括

12、种类、数量、用途,是否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用途,收购量等。此外,对一些野生的珍稀植物、工业用、药用、食用等植物产出进行相应的调查。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4)生物资源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5)矿产资源矿产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贮存于地表和地壳中的、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

13、类型、储量(包括地质储量、远景储量、设计储量和开采储量)、质量(包括矿产资源的品位、含有杂质状况和伴生情况)、开采利用条件(包括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等。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6)旅游(景观)资源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旅游景观一般是指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各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称之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调查的内

15、质量的评价,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方案提供依据。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重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一个首要的工作就是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土地利用分类是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特点、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三、土地利

16、用现状调查重要内容在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7、重要内容调查的内容:对上述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质量、分布、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在野外调查时,可根据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3S技术进行辅助调查。这方面的数据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分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四、重点生态区调查重点生态区可分为三类:1、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如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

19、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五、社会经济调查(一)人口和劳动力1、户数,包括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户数;2、人口,包括总人口、男女人口,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民族构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等;3、劳动力,包括各行业劳动力人数、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农村劳

20、动力的构成情况及质量(包括智力、体力等因素)等。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五、社会经济调查(二)城镇基础产业设施情况1、交通:包括交通运输的方式,如铁路、公路、内河索道等;运输能力、交通运输工具的情况以及交通工程建设等;2、邮电通讯:包括邮电站所及分布邮电通讯的线路、业务量、容量等;3、电力:包括发电站及发电量,各变

21、电站所的分布、容量、输电线路等;4、科研:包括科研机、教育、文化等。5、商业服务:包括各种商业服务型机构的数量、分布、人员数目等;6、城市乡镇的分布情况、规模及其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城镇建设等情况。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五、社会经济调查(三)社会经济情况及产业状况n综合经济: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居民生活消费

22、情况,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等国民经济有关情况。n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淡水渔业、副业和农业现代化等内容。n第二产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内容。n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金融等。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五、社会经济调查(四)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区域的社会环境:包括对区域有

23、明显影响和重大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包括水土保护、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区、“三废”处理及“三废”的综合利用等。第一节生态调查的内容一、调查的程序与步骤二、生态调查的方式三、生态调查的方法四、生态调查的基本要求第二节生态调查的程序与方法一、调查程序和步骤组织准备(一)准备

25、测量、小气候观测、动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以及社会经济活动调查等。野外详细调查的资料多标绘在(1:5000)或(1:10000)图件上。(4)专题调查:根据规划主题,对某一特定(特殊)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专项调查,如动植物资源专题调查等专题调查。对于专题调查的结果,通常需要编写专题调查报告。(5)补充调查:也称拾遗补缺式调查。第二节

26、生态调查的程序与方法三、生态调查的方法第二节生态调查的方法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表示出来。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150000)地形图为底

27、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kmlkm,有的也采用0.5km0.5km(网格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元。生态调查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调查法。第二节生态调查的方法(一)收集资料法1、查阅文献法生态环境调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座谈访问

28、法: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手段,参与性强,能反映公众的看法与问题。第二节生态调查的方法第二节生态调查的方法(二)现场调查法1、声像摄录法:这种记录手段不仅再现实地景观和生态过程的动态性,还增加调查结果的可视性。2、实地观测法:在野外考察中,通常需要对一些重点地区或重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测、采样和调

29、查,具体包括地形地貌的测量与绘制、小气候观测、水文观测与水样采集、大气质量测定与采样、动植物群落调查与采样等。(三)遥感调查法GPS、RS和GIS技术已日益成为生态学野外考察的重要方法之一。3S技术在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植被调查中的应用十分普遍,3S技术方法可使生态环境调查覆盖面广,省时、省力、省钱,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

30、。第二节生态调查的方法四、野外生态调查的基本要求(一)遵循“八多”原则,即“多想”、“多看”、“多听”、“多问”、“多饮食”、“多写”、“多摄”和“多走”。(二)要遵循“跳出规划区来看规划区”的原则。具体做法是“访邻”、“取经”。第二节生态调查的方法一、问卷的组成部分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32、教育程度等。(2)调查项目:是调查问卷的核心内容,是调查者根据调研主题将所要调查了解的内容,具体化为一些问题和备选答案。3、作业记录部分第三节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基本功效:(1)能正确反映调查目的和具体问题,突出重点,能使被调查者乐意合作,协助达到调查目的;(2)能正确记录和反映被调查

33、者回答的事实,提供正确的信息;(3)收回的问卷能便于资料的统计和整理。2、基本原则(1)问卷上所列问题应该都是必要的。(2)所问问题是被调查者所了解的。(3)在询问问题时不要转弯抹角。(4)注意询问语句的措辞和语气。第三节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三、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和编排技巧1、调查问卷设计要求题量要适当;问题简

34、单易懂,使被调查者能够并愿意作答;要有利于使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选择;不能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合理;将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和涉及被调查者个人隐私的问题放在最后;第三节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三、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和编排技巧1、调查问卷设计要求提问不能有任何暗示,措辞要恰当,尽量采取中性态度提问;问

37、题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查清村、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3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4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

38、等,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n一、土地利用专题调查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单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地形图的比

39、例尺是近期1:10000、重点林区1:25000、一般林区l:50000、牧区1:50000或1:10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属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二级地类)、属于同一个权属单位、同在一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线的封闭地块。第三节专题调查一、土地利用专题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的

40、原则全面、科学调查的原则一查多用的原则第三节专题调查n一、土地利用专题调查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步骤(1)准备工作阶段(2)外业工作阶段(3)内业工作阶段第三节专题调查二、水土流失专题调查1.水土流失调查内容在水土流失调查中着重调查不同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及其侵蚀强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

41、)的分布面积、位置与相应的侵蚀模数,并据此推算调查区的年均侵蚀总量。第三节专题调查加速侵蚀土壤侵蚀正常侵蚀水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击溅侵蚀(溅蚀)面状侵蚀(面蚀)山洪侵蚀沟状侵蚀陷穴泻溜崩塌滑坡泥流石洪泥石流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七)植物侵蚀也称生物侵蚀,

42、在人为作用下,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第二章土壤侵蚀原理落叶松人工林人工植被退化二、水土流失专题调查2.水土流失水力侵蚀调查方法(1)溅蚀和面蚀(2)沟蚀(3)山洪侵蚀第三节专题调查侵蚀针法坡面径流小区法(一)水力侵蚀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称为水力

43、侵蚀。1.溅蚀:是指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溅蚀过程图溅蚀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条件;2.面蚀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称之为面蚀。按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生程度不同,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沙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1)层状面蚀:

44、降雨在均质土坡面上形成薄层分散的地表径流时,把土壤可溶性物质及细小的土粒以悬移为主的方式带走,使整个坡地土层减薄,肥力下降的一种侵蚀形式。(下层土壤不变粗)耕地层状面蚀(2)沙砾化面蚀:是指由于降雨在土石山区坡面上形成薄层分散的地表径流,将土壤中可溶性物和比较细小的土粒以悬移方式为主冲走的一种侵蚀形式。(下层土

45、壤变粗)(3)鳞片状面蚀:在非农耕地坡面上,由于有植被处和没有植被处受冲蚀的程度不同,局部面蚀呈鱼鳞状斑点分布,这种面蚀特称之为鳞片状面蚀。(4)细沟状面蚀:在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过后,坡面被分散的小股径流冲成许多细密小沟,这些细沟基本沿着流线的方向分布,称为细沟状面蚀。(1)溅蚀和面蚀n程度判断:水土流失量或

46、径流量判断。n强度判断:坡度为指标。3无面蚀38有面蚀815有面蚀、沟蚀1525有沟蚀25有重力侵蚀F非农耕地n程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覆盖率。生长状况程度覆盖率良好无70%一般弱50-70%较差中30-50%极差强30%n强度判断:以植被生长状况。农耕地非农耕地F农耕地沟蚀:是指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

47、成切入地表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根据侵蚀程度和形状分为浅沟侵蚀冲沟侵蚀切沟侵蚀浅沟侵蚀(1)浅沟侵蚀: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切沟侵蚀(2)切沟侵蚀: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增大,沟深切入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沟头跌水。切沟侵蚀的特点是

48、横断面呈“V”字形。第一阶段的侵蚀沟形态第三阶段的侵蚀沟形态第二阶段的侵蚀沟形态冲沟侵蚀(3)冲沟侵蚀:切沟侵蚀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大,沟壁向两侧扩展,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第四阶段侵蚀沟第四阶段侵蚀沟俯视山洪侵蚀:是指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具有流速高、冲刷

49、力大和暴涨暴落的特点。受山洪冲刷的河床称为正侵蚀,被淤积的称为负侵蚀。正侵蚀负侵蚀(2)沟蚀沟壑占坡面面积比(%)1010-2525-3535-5050沟壑密度(km/km2)1-22-33-55-77分级轻微中度强度极强剧烈强度分级(3)山洪侵蚀其一是查清以往发生山洪的条件、发生规模、发生频率、造成的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其二是判定今后发生

50、山洪危害可能性的大小。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n以重力为主要外营力的侵蚀形式主要有:重力侵蚀泻溜陷穴滑坡崩塌发生在25的陡坡上1陷穴在黄土地区或黄土状堆积物较深厚地区的堆积层中,地表层发生近于圆柱形土体垂直向下塌落的现象称之为陷穴。陷穴沿着流水线连串出现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出现时叫蜂窝状

51、陷穴。2泻溜是指崖壁和陡坡上的土石经风化形成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泻的现象。岩屑锥3崩塌边坡上部岩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破坏现象称为崩塌。黄土区崩塌土石山区崩塌4滑坡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称为滑坡。滑坡崩塌发生的坡度不同区别

52、:有无滑动面堆积物第三节专题调查n二、水土流失专题调查3.重力侵蚀调查程度判断强度判断根据重力侵蚀发生形式、发生条件的调查,分析坡面土石体的稳定性和今后发生重力侵蚀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重力侵蚀面积占坡面面积比(%)1010-1515-2020-3030分级轻微中度强度极强剧烈风力侵蚀是指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

53、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蚀柱沙丘沙尘暴沙尘暴第三节专题调查n二、水土流失专题调查4.风力侵蚀调查风力侵蚀调查包括封山发展历史与现状、风力侵蚀发生的程度并判定其发展强度、风蚀危害和造成风蚀的原因。常用的方法有标杆法和形态测量法。n标杆法是地面风蚀调查最简便实用的方法。利用2m高度的标杆埋入地面

54、1m深,使杆顶与地面高差为1m。n形态测量法是在每次大风之后,进行沙丘或沙地的大比例尺(1:100l:10OO)等高线地形测量,绘制地形图比较几次的测量结果,可计算出某个测点的风蚀深度,同时计算出某个测点的积沙厚度。三、森林资源专题调查1.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收集、验证或编制森林调查、经营所用数表和模型。

57、林资源小班调查:小班以林分为基础划分的。(1)调查因子:1权属2地类3地形地势4土壤5下木植被6立地类型7地位等级8更新9经营类型lO经营措施类型11林种12林层13起源14树种组成15优势树种16平均年龄17平均高18平均直径19优势木平均高20郁闭度21每公顷株数22每公顷蓄积量23枯倒木蓄积24,病虫害第三节专题调查n

58、三、森林资源专题调查2森林资源小班调查:(2)调查方法样地调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回归估计法第三节专题调查小班面积(hm2)l234567-89-1011-1516-20角规点数(个)3578910ll121314n1.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说明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n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和内容。n3.水土流失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n4.小班调查的主要方法有那些?思考题

THE END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时.其调查方式包括()①实地调查②到当地的环保解答:解: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方式可以是: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02ad0ed38040d66e75e9ce5ba75f70d3
2.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全国尺度的生态地质调查,要在充分收集已有小比例尺相关调查成果基础上,整理汇编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资料,开展生态地质条件补充调查,形成全国生态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数据集。同时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地质解译、生态信息提取和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https://www.163.com/dy/article/F8KCC5JA0512A4OA.html
3.生态修复中生物多样性和矿山生态修复中水资源污染调查重点分析总之,水资源调查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本文所介绍的方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者可以对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调查,从而保障和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三 河流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在河流生态系统普遍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河流生态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资料的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05/22/1083624482_1083624482.shtml
4.动物资源调查报告8篇(全文)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精选8篇) 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第1篇 动物绝版与动物新生调查报告 一、提出问题 近几年来,有那些动物品种从世界上消失?又有哪些接近接近绝版的动物从此新生? 二、解决方法 乘坐网上直达车,画出统计图得出解决方法。 三、统计图 名称 情况 寿命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v94ze9s.html
5.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家乡旅游资源调查,使学生了解家乡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革命圣地,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活动的展开,促进学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能力转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一步:按籍贯分组。 https://www.cnfla.com/diaochabaogao/71698.html
6.森林生物量的调查方法(精选八篇)因此,为了正确评价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所发挥的作用,森林生物量作为有效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2],其研究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航天遥感技术应用技术的提高,利用卫星影像特征判读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己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森林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poa28f.html
7.水资源调查报告(通用16篇)调查方法: 查阅地图、资料、实地考察 调查所得: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而山东省更为特殊,导致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与人口和土地资源分布不相适应。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分别我国的南北两侧,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 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3785707.html
8.资源导刊杂志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2018年第17期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资源调查 监测 自然资源管理 管理机制 永续发展 中华民族 利用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自然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其开发与利用方式、管理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作为查实查清自然资源的重要管理手段,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https://www.youfabiao.com/ziyuandaokan/201817/
9.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森林动植物资源调查表森林A.2 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A.2.1 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类型,以及调查重点和调查范围划定的依据。 A.2.2 确定调查指标 需要开展调查、监测和评估的植被与动物资源特征以及相关表征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说明指 标筛选和确定的依据。 A.2.3 植被调查 植被调查的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3/8002106007004125.shtm
10.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生物调查工作怎么做?对已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治理的部分矿区,应调查治理工程的时间、措施类型、植被生长、原始及残留植被、自然恢复植被等。 (一)调查方法 矿山植物调查并不意味着要“踏遍青山”,只是需要在调查地点中选择若干地段进行调查。根据这种考虑,在调查方法上可从以下两种中选用一种。 https://www.51ore.com/qtxw/48019.html
11.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你知道多少?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结合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有关要求,从科学经营角度岀发,调查森林经营条件、提出经营规划措施,评价经营成效。 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调查方法 采取总体抽样调査与小班区划调査、遥感监测与地面调査、定期二类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调查,对于地类http://www.hnryly.com/news/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