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精选3篇)

海啸地震的另一个次生效应是地震海浪也称海啸,可行性论证阶段滑坡勘察的要点,坡当前和工程使用期内的稳定性做出合理评价,且恢忠蚧肪橙钡饣蚋坏馑鸬牡,矿井突水的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1、什么是地震效应176

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壳表层出现的各种震害及破坏现象成为地震效应。对于工程建筑物来说,地震效应大致可分为场地破坏效应和地震动效应两个方面,它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大小和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1)场地破坏效应

A地面破裂效应

B斜坡破坏效应

C地基变形破坏效应

(2)地震动破坏效应

A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B地震周期对建筑物的影响

2、地震灾害的破坏形式表现在那些方面179

(1)地面运动:地面运动是地震波在浅部岩层和表土中传播而造成的。地面破坏与地震烈度有关。

(2)断裂与地面破裂:在地面发生地震破裂的地方,往往出现建筑物开裂、道路中断、管道断裂等现象,所有位于断层上跨越地层的地形地貌均被错开,有时地面还会产生规模不同的地裂缝。

(4)火灾:火灾是一种比地面地面运动造成的灾害还要大的次生地震

效应。

(5)斜坡变形破坏:在陡峭的斜坡地带,地震震动可能引起表土滑动或陡壁坍塌等地质灾害。

(6)沙土液化:沙土液化现象在多数大地震中可见。

(7)地面标高改变:地震还会造成大范围的地面标高改变,诱发地面下沉或岩溶坍塌。

(8)海啸:地震的另一个次生效应是地震海浪,也称海啸。水下地震是海啸的主要原因。

(9)洪水:洪水是地震的次生灾害或间接灾害。地震诱发的地面下沉、水库大坝溃决或海啸均可引发洪水。

3、地裂缝危害的主要特点151

(1)地裂缝危害的直接性:

(2)地裂缝危害的三维破坏性

(3)地裂缝破坏的三维空间有限性

(4)地裂缝成灾过程的渐进性

4、水土流失防治对策204

(1)以防为主,加强管理

(2)改造坡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兴建保水固土工程,蓄水拦沙

同时,为加速恢复林草植被,在营造林草的同时,还应采取封、管、补、造及节能互补措施。

5、泥石流调查主要内容91

(1)收集资料

(2)自然地理调查

(3)地质调查

(4)人类活动调查

(5)冰川泥石流的调查

(6)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

(7)提交泥石流调查报告

6、可行性论证阶段滑坡勘察的要点47

(1)查明滑坡的现状

(2)查明引起滑动的主要原因

(3)获得合理的计算参数

(4)综合测绘调查、工程地质比拟、勘探及室内外测试结果,对滑

坡当前和工程使用期内的稳定性做出合理评价。

(5)查明滑坡的危害程度,进行滑坡灾害分级

(6)提出整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或整治方案。

(7)提出监测预测方案

7、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主要有209

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主要有甲状腺、氟中毒、克山并大骨节病等。

(1)甲状腺肿,又称地甲病,是一种因环境缺碘或富碘所引起的地

方玻

(2)地方性氟中毒,也称“地方性氟脖。它是因长期饮用高氟水或

食用高氟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玻

(3)大骨节病: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畸形骨关节玻

(4)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属于生物地球化学玻主

要症状是心脏扩大、心脏功能失调,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等,是一种较严重的心肌疾玻

8、矿井突水的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174

(1)致灾条件

1)地层含水系统中地下水的水头压力和水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水压愈大,愈容易发生矿井突水;水量愈大,矿井突水的几率愈大。

2)采掘空间与含水体之间围岩软弱带的厚度、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及岩体结构类型。

3)矿山地压对围岩的破坏程度:地压对围岩破坏越严重,断裂和

裂隙越发育,诱发突水的通道越发育。

4)水源补给的丰富程度及过水通道的渗透能力:矿井突水通过的

水路,称为过水通道。它是地表水体、地下岩溶水、采空区积水及富水含水层中的水突然涌入矿井的途径。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井突水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围岩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地形地貌对矿井突水有很大影响。

2)人为因素:采矿活动中,乱采滥挖、破坏防水矿柱、进入废弃矿井采掘残煤或乱丢废弃渣而堵塞山谷、河床等人为因素对矿坑突

水有很大影响。

9、洪涝灾害的成因220

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0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2)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3)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4)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5)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

1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234

(1)现状评估:应对评估区内已有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体作用的

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2)预测评估:应对评估区内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诱发或加剧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大校

(4)综合评估: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

按照致灾地质体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内相同、区际相异原则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和用地适宜性评估:根据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结果,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并作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11、地面塌陷调查的要点142

(1)广泛收集资料

(2)地形地貌

(3)第四系地质情况

(4)基岩地质情况

(5)水文地质情况

(6)气象水文情况

(7)人类经济活动情况

(8)查明地面塌陷历史,计算塌陷平均密度,划分危险区

12、地面沉降影响因素

13、工程地质测绘的要求15

(1)比例尺的确定

(2)测绘范围

(3)使用的地形图必须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测绘比例尺的

地形图

(4)实测地质体的最小尺寸一般为相应图上的2mm

(5)开展测绘之前,应实测地层剖面,建立地层岩性柱状图,确定

填图单元

(6)测绘方法采用穿越和追索相结合

(7)观测点布置应目的明确、密度合理,崩塌边界、地质构造、裂

缝等要有足够的点控测

(8)观测点的测量要求

(9)野外记录要求

(10)采集具代表性的岩土样、水样进行鉴定和室内试验

(11)测绘过程应经常校对原始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及时编制

各种分析图表,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指导下一步工作

(12)测绘工作结束,原始资料整理完毕,应组织野外验收

14、影响煤层自燃的因素172

(1)决定煤层自燃的条件: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其自燃倾向越小

(2)煤层自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煤层的厚度、倾角以及地质构造

条件,煤层愈厚,愈容易发生自燃火灾。煤层倾角对于自燃也有影响,煤层倾斜愈大,自燃危险性越大。

(3)在断层、褶皱等地区,由于煤层破碎吸氧条件好而更易氧化,

因而煤层发生火灾几率较大

(4)采矿过程中的回采率、回采速度以及通风条件等也对煤层自燃

有影响。

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地质环境调查要求232

(1)调查前,应收集区域内的气象、水文、地震及各种地质资料,尤其是地质灾害及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资料。

(2)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等

(3)调查所有地图,应是能准确反映区内地形地物的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

(4)剖面线布置应考虑总体地形坡向、岩层倾向

16、泥石流形成的简图88-89

17、滑坡的力学原理36图

18、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因某种自然因素或

人为因素触发形成的地质灾害。

19、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

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20、水土流失:

21、崩塌11: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完全脱离

母体,以滚动、跳跃、坠落等方式运动的过程。

22、软土189: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

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液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23、土地荒漠化191: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

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24、地裂缝149:指岩体或土体中直达地表的现状开裂现象。

25、盐渍土188:岩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盐胀腐蚀

等工程特性时的称为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和脱碱土。

26、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7:为评价与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依据。

27、泥石流按成因分为83:(1)暴雨泥石流(2)冰川泥石流(3)

溃决泥石流(4)混合型泥石流---坡面侵蚀性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渍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

28、地质灾害评价和调查的方法8:遥感图像解释、工程地质测绘、

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山地工程、实验等。工程地质测绘是地质灾害调查最基本、最经济的手段

29、崩塌灾害防治应优先考虑什么原则29:防灾躲灾原则

30、湿陷性黄土的危害有哪些184:(1)建筑物地基湿陷灾害,建

筑物地基若为湿陷性黄土,在建筑物使用中因地表积水或管道、水池漏水而发生湿陷变形,加之建筑物的荷载作用更加重的了黄土的湿陷程度,常表现为湿陷速度快和非均匀性,使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破坏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及上部结构的完整性。(2)渠道湿陷变形灾害:黄土分布区一般气候比较干旱,为了进行农田灌溉、城市和工矿企业供水,常修建引水工程。但是,由于某些地区黄土具有显著的自重湿陷性,因此水渠的渗透常引起渠道的严重湿陷变形,导致渠道破坏。

31、土地荒漠化类型192

(1)风蚀荒漠化

(2)水蚀荒漠化

(3)土壤理化特性退化

(4)自然植被长期退化

(5)耕地的非农业利用

32、特殊土地裂缝南北方有何差异183

中国南方主要是胀缩土地裂缝,北方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地裂缝为主

33、煤层自燃的条件有哪些172

(1)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的煤

(2)充足的空气供氧以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进行

(3)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热大量蓄积

34、采空区处理方法166

(1)充填法(2)崩落法(3)支撑法(4)封闭法

35、水土环境异常表现在哪些方面207

表现为(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36、地质灾害致灾动力条件1

(1)外营力、(2)内营力、(3)人为活动的影响

37、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5

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特点,华北、东北、西北诸省,荒漠化作用强烈;西南山区降雨多而集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广泛发育;沿海诸省,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强烈发育。

38、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包括190-191

土质改良法、换填法、补强法

39、灾度分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指

标反映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程度。

40、泥石流灾害治理的生物措施119

主要是指保护与营造森林、灌丛和草本植被,采用先进的农牧业技术以及科学的山区土地资源开发措施等。主要包括(林业工程)(农业工程)(牧业工程)。

41、滑坡的发育阶段包括

密稳定阶段。

42、崩塌按发生部位分类14:根据崩塌发生的具体地貌部位,可分

为坡体崩塌、边坡崩塌、坡面崩塌。还有人根据地貌分为山崩(山坡崩塌)和岸崩(岸边崩塌)

43、影响地面沉降的人为因素128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

(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才是地面沉降的内因)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城市建设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水平‘地铁、隧道、给排水工程、道路扩建;垂直‘开挖,降排水、盾构掘进、沉桩等。建筑物增加载荷)

44、软土的特征189软土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软土粒度成分

以粉粒及黏粒为主,矿物成分除有石英、长石、云母外,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富含有机质的粘性土,亲水性强,孔隙比大,但孔隙细小,透水性强,软土强度很低,具有蠕变性、触变性。

45、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最基本最经济的方法(8):工程地质测绘46、地方病的发生与什么有关(209):地方病的发生与地理位置、

47、地面沉降的机制是什么126岩的地面沉降机制。

48、抗滑桩的布置取决于哪些因素76滑坡的形态和规模,特别是

滑面位置及滑坡推动力大小等因素。

49、地质灾害的分级有哪几种(4):灾变分级、灾度分级、风险分

级。

50、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128):自然因素(地震、新构造运动、

火山活动)、人为因素(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51、矿山项目的重要性由(229):矿山规模和地面保护对象重要性

确定,取两者中的较高者。

52、岩爆发生在什么地方(166-167):岩爆又称冲击地压,是指承受强

大地压的脆性煤、矿体或岩体,在其极限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是一种采矿或隧道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在煤矿、金属矿和各种人工隧道中均有发生。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

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

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

13、地方病;

2

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3、数据库系统建设

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1999;

参考标准:

3

4、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5、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6、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2000

7、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万),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1996;

8、参考《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8。

(二)工作方法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矗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

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4、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

4

在调查地质灾害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调查精度,尽可能按国际标准术语进行编目(Inventory),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的按有关的行业标准进行.

5、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GPS、RS和野外原位快速测试技术等),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资料.

6、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2、工作区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水源、电源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分各阶段简述工作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明确本次工作基础,同时指出已有工作成果及其使用存在的问题。

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3、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工作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1、气象水文

2、地形地貌

3、地层岩性

4、构造格架、新构造和地震

5、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灾害现状概述

7、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概述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1、工作部署原则

2、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工作部署原则,分不同层次和类型作出总体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3、工作量和工作进度

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说明年度工作安排,当年的工作安排尽可能详细。

第五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野外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4、适当布置槽(井)探、物(化)探和岩、土、水样试验工作;

5、确有必要时,可安排少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量;

6、配合调查开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重点问题研究;

7、适时布置群测群防或长期观测工作;

8、室内综合研究

(1)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9、图件编制说明

10、技术标准

列出执行标准和参考标准。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及其经费预算。

第七章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

第八章组织管理

具备完成本项任务的资质,选派的人员应是多年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防治工程设计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交高质量的实用成果。

1、组织管理

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第九章保障措施

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第十章预期成果及成果表达形式

1、预期成果

(1)文字报告

工作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价报告

(2)图件

工作区地质灾害现状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害分区预测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2、成果表达形式

基本要求是,提交纸质和数字化两种形式成果,包括:

(2)工作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库实体、信息传输与应用机制)

(3)纸质图件

(4)基于数字图层的地质灾害图集

附录:

1、交通位置图

2、以往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研究程度图

3、本次野外调查工作布置图

4、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量表

5、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经费预算表

6、工作区各种地质灾害的调查表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1、崩塌;2、滑坡;3、泥石流;4、岩溶地面塌陷;5、地裂缝;6、斜坡稳定性;7、胀缩土;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4、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

5、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6、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2000;

6、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THE END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时.其调查方式包括()①实地调查②到当地的环保解答:解: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方式可以是: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02ad0ed38040d66e75e9ce5ba75f70d3
2.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全国尺度的生态地质调查,要在充分收集已有小比例尺相关调查成果基础上,整理汇编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资料,开展生态地质条件补充调查,形成全国生态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数据集。同时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地质解译、生态信息提取和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https://www.163.com/dy/article/F8KCC5JA0512A4OA.html
3.生态修复中生物多样性和矿山生态修复中水资源污染调查重点分析总之,水资源调查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本文所介绍的方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者可以对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调查,从而保障和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三 河流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在河流生态系统普遍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河流生态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资料的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05/22/1083624482_1083624482.shtml
4.动物资源调查报告8篇(全文)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精选8篇) 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第1篇 动物绝版与动物新生调查报告 一、提出问题 近几年来,有那些动物品种从世界上消失?又有哪些接近接近绝版的动物从此新生? 二、解决方法 乘坐网上直达车,画出统计图得出解决方法。 三、统计图 名称 情况 寿命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v94ze9s.html
5.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家乡旅游资源调查,使学生了解家乡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革命圣地,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活动的展开,促进学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能力转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一步:按籍贯分组。 https://www.cnfla.com/diaochabaogao/71698.html
6.森林生物量的调查方法(精选八篇)因此,为了正确评价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所发挥的作用,森林生物量作为有效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2],其研究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航天遥感技术应用技术的提高,利用卫星影像特征判读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己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森林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poa28f.html
7.水资源调查报告(通用16篇)调查方法: 查阅地图、资料、实地考察 调查所得: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而山东省更为特殊,导致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与人口和土地资源分布不相适应。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分别我国的南北两侧,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 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3785707.html
8.资源导刊杂志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2018年第17期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资源调查 监测 自然资源管理 管理机制 永续发展 中华民族 利用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自然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其开发与利用方式、管理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作为查实查清自然资源的重要管理手段,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https://www.youfabiao.com/ziyuandaokan/201817/
9.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森林动植物资源调查表森林A.2 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A.2.1 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类型,以及调查重点和调查范围划定的依据。 A.2.2 确定调查指标 需要开展调查、监测和评估的植被与动物资源特征以及相关表征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说明指 标筛选和确定的依据。 A.2.3 植被调查 植被调查的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03/8002106007004125.shtm
10.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生物调查工作怎么做?对已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治理的部分矿区,应调查治理工程的时间、措施类型、植被生长、原始及残留植被、自然恢复植被等。 (一)调查方法 矿山植物调查并不意味着要“踏遍青山”,只是需要在调查地点中选择若干地段进行调查。根据这种考虑,在调查方法上可从以下两种中选用一种。 https://www.51ore.com/qtxw/48019.html
11.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你知道多少?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结合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有关要求,从科学经营角度岀发,调查森林经营条件、提出经营规划措施,评价经营成效。 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调查方法 采取总体抽样调査与小班区划调査、遥感监测与地面调査、定期二类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调查,对于地类http://www.hnryly.com/news/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