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生态调查海洋生态调查((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技术))c)游泳动物游泳动物种群数量、渔获重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种群数量、渔获重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d)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栖息密度、湿重生物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栖息密度、湿重生物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e)潮间带生物潮间带生物栖息密度、湿重生物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栖息密度、湿重生物量、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三、海洋生态评价三、海洋生态评价四、四、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评价4.1生物量评价生物量评价1)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微生物、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微生物、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
2、、游泳动物群落游泳动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2)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分析各类群的分析各类群的个体数量、生物量,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个体数量、生物量,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浮游植物横门湾横门湾浮游植物密度分布特征(浮游植物密度分布特征(106个个/m3)细胞数量的平面分布由湾底西南角向湾口及外海逐渐减少细胞数量的平面分布由湾底西南角向湾口及外海逐渐减少横门湾横门湾浮游动物密度分布特征浮游动物密度分布特征(104个个/m3)浮游动物个体数量水平分布呈浮游动物个体数量水平分布呈西北东南向西北东南向由湾底
3、向湾口逐由湾底向湾口逐渐减少趋势渐减少趋势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横门湾横门湾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分布特征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分布特征(个个/m2)栖息密度水平分布呈栖息密度水平分布呈由湾底向湾口逐渐增加由湾底向湾口逐渐增加趋势,偏东趋势,偏东北向增加较快北向增加较快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优势度、丰度。优势度、丰度。对于某一个站对于某一个站上的优势度上的优势度D第第i种的百分比优势度;种的百分比优势度;ni第第i种的数量;种的数量;N该站群落中所有种的数量该站群落中所有种的数量nj13)结果表达结果表达分析群落分析群落优势种丰度优势种丰度及其及其优势度优势度,绘制空间分,绘
4、制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种类种类丰度丰度指数:指数:S为群落中的总种数,为群落中的总种数,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2)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分析不同环境压力(如污染)下生物群落出现的分析不同环境压力(如污染)下生物群落出现的指示性物指示性物种,计算其生物量种,计算其生物量;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环境和群落环境和群落的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2)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分析食物网各营养阶层的分析食物网各营养阶层的关键物种关键物种,计算其生物量,绘制空,计算其生物量,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间分布图,
5、评价其变化趋势。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一般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一般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指数,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如下:HH种类多样性指数;种类多样性指数;PPii群落中第群落中第ii种的数量或重量占样品总数量之比值;种的数量或重量占样品总数量之比值;ss群落中的物种数。群落中的物种数。3)结果表达结果表达计算生物群落的计算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制作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制作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的等值线取值标准为:多样性指数的等值线取值标准为:0.5,1.0,1.5,2.0,2.5,3.0,3.5,4.0,4
6、.5,5.0,6.0,7.0,8.0。4.6群落均匀度评价群落均匀度评价1)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群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群落。落。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均匀度指数(均匀度指数(J):H群落实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实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N群落中所有种的数量;群落中所有种的数量;S群落中的物种数;群落中的物种数;3)结果表达结果表达计算不同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制作空间分布图计算不同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制作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等值线取值标准为评价其变化趋势。等值线取值标准为0.2,0.4,0.6,0.8,1.0。
8、演变趋势。评价其演变趋势。五、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五、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结果表明,结果表明,种类更替加快,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增加,种类更替加快,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增加,从从而使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演替加快。而使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演替加快。调查用网具调查用网具1986年年为为452目目170mm,1998年和年和2000年年为为836目目120mm,囊网网目分别为,囊网网目分别为20mm和和24mm。每站起网后,观测每站起网后,观测温度、盐度、溶解氧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所等环境因子。所有渔获物都在船上进行分析,记录每种的有渔获物都在船上进行分析,记录每种的重量
9、、尾数重量、尾数。1材料和方法材料和方法1材料和方法材料和方法2结果结果2.1资源量的年间变化资源量的年间变化各生态类资源量出现明显的变化各生态类资源量出现明显的变化(图图2)。2000年调查的生物量年调查的生物量(kgh1)与与1986年相似,但仅为年相似,但仅为1998年年的的52.2,主要是中上层鱼类下降,为,主要是中上层鱼类下降,为1998年年34.7;底层鱼类略有增加,经济无脊椎动物生物量年间变化不底层鱼类略有增加,经济无脊椎动物生物量年间变化不大。大。2结果结果2结果结果鯷生物量鯷生物量2000年仅分别为年仅分别为1986和和1998年的年的49.3和和
10、32.0,优势度明显下降优势度明显下降(图图3),然而平均渔获尾数却呈小幅度的增加,然而平均渔获尾数却呈小幅度的增加,表明表明2000年个体偏小。年个体偏小。1986年分布范围较小,仅不足一半的调查站位出现,年分布范围较小,仅不足一半的调查站位出现,1998和和2000年分布范围较大。年分布范围较大。2结果结果2结果结果丰度指标年间变化趋势与种类数一致。丰度指标年间变化趋势与种类数一致。多样性指标以单位网次渔获重量多样性指标以单位网次渔获重量表示,表示,2000年最高,年最高,1998年年最低,以最低,以尾数尾数表示自表示自1986年至年至2000年呈增加趋势。年呈增加趋势。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