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博罗杨侨举办首届柑桔文化节。这是主播在线上推销柑桔。

龙门依托龙门工业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当前,惠州正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建设,突出抓示范带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取得新成效。

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市政府工作报告,认为我市要保持“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劲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努力推动惠州“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做强县域经济

推动各个县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推动各个县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

“2024年,博罗县将全力冲击千亿级经济强县。”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表示,该县将结合“百千万工程”,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做出新探索。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招商选资,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强化商业服务,实现产城人融合,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空间。发挥营商环境、要素保障以及与深圳福田开展产业共建协作等方面的优势,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探索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模式,实现联城带村推动城乡融合。

“市政府工作报告很全面、很详实,未来工作目标非常切合实际。听完之后有点坐不住、等不及,有立马开干的感觉。”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志彪表示,围绕今年冲击千亿级经济强县的目标,博罗将笃定制造业当家的理念不动摇,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聚力产业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饱满的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发展乡村产业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耕甜玉米、马铃薯、荔枝、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茶叶是惠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产业之一。”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种子推广部部长单泽林说,发展惠州特色茶产业,应重视强化当地茶叶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惠州有南昆山毛茶、惠东仙人茶等宝贵茶叶品种资源,应通过科学普查等方法将茶叶古树分布情况摸清楚,采用挂牌保护等方式保护好,并通过采集种子、芽条等方式进行茶苗繁育。

单泽林建议,逐步对惠州茶加工工艺进行改良,提升茶叶的口感和品质。引进智能自动加工设备,加强茶产业规划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导茶农规范化生产,推广生态茶园和智慧茶园技术,采用诱虫灯、增施生物有机肥等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种植茶叶,采用5G设备精准监控茶叶长势,不断提升惠州特色茶知名度。

“博罗县荔枝产业基础好,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市人大代表、博罗县湖镇镇副镇长田丽粉建议,认真开展高接换种工作,推动荔枝生产结构优化;加强罗浮山荔枝文化挖掘和品牌宣传,打造全国乃至国际荔枝名牌;建设荔枝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拓宽畅通产销对接渠道。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徐新超建议,重视农业科技的基础性作用,保障每年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以科技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

开拓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新渠道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多借助二产、三产的平台和渠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人大代表、龙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东说,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要形成特色、规模、体系。龙门县将借助龙门工业园这个平台,大力发展特色预制菜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动农业向工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打造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董平天建议,大力发展目前省内主推的深加工食品、预制菜、年菜等,更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保质期,解决滞销问题。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发展,建设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基地。

在市人大代表、民进惠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吴瑞强看来,惠州资源禀赋丰富,各县区制作预制菜原材料都不相同,应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搭建全市预制食品产业架构,打造以客家菜为主的预制食品系列品牌,形成多品种、多风味预制食品体系。

激活内生动力

让庭院“方寸地”成农村“增收园”

当前,我市正促进乡村释放内生动力,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商到惠州观光投资,促进乡村旅游,推动绿色经济和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民建惠州市委会副主委费霞说,惠州地域广阔,镇村各有优势,建议制作惠州乡村名片,汇编成册,通过各种媒体向外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惠州,熟悉惠州乡村风景、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

“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市政协委员、市妇联副主席黄玉玲说,近年来,我市创新推出四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如将美丽庭院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群众创办微菜园、微果园、微茶园。聚焦“非遗”、陶瓷等手工坊,打造“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利用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休闲庭院”家庭服务。聚焦庭院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出圈”“走俏”等取得了不错效果。

黄玉玲建议,加强对农家庭院的科学分类指导,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连片打造,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示范带头人及龙头企业等,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农家庭院“方寸地”成为农村家庭的“增收园”,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农产品打开销路、打响品牌。“直播电商在乡村振兴中赋能‘百千万工程’的角色非常重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市政协委员、民建惠州市委会委员、惠州读者文化园总经理邵灿辉建议利用当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联合运营,建立县级为中心的直播基地。同步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推广,提高乡村振兴直播电商从业人员数量。

深入推进改革

结合典型镇村建设做好基层规划

市人大代表、惠城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服务中心主任张玉臣认为,惠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需要从机制体制、土地改革、产业平台、人才保障、发展观念等方面寻求突破。

“建议做好镇村基层规划,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和利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张玉臣建议,在编制镇村发展方案时,要结合典型镇村建设做好规划,引入高端运营思维,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针对全市农产品加工项目还没有专门园区的情况,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比如惠城区在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上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将有效填补惠州农产品加工短板。

“我们村想扩大鹰嘴桃种植规模和建设加工厂,却受生态林保护区的限制,出现林业用地审批难和配套设施没有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横沥镇观音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振良提到,用地难和公共基础与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成了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的难题。

廖振良建议,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根据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需要,以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区、农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实际用地需求,预留建设用地指标,编制乡村产业用地指标申请流程和使用规范,因地制宜使用土地,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用地难问题。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本版文字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龚妍陈春惠李燕文侯县军骆国红刘炜炜谢宝树刘建威

THE END
1.农村分田到户单干好,还是大集体好?听农民怎么说。庄稼鱼塘田地李叔说:“单干呢?自己劳动所得是自己的,大家都很努力地干。但我喜欢生产队那时候的劳动。那时生产队队长一吹口哨,吆喝道’出工喽!’社会员就一起出工,然后一起收工。有生产队队长考虑,什么时候种什么收什么,不同自己操心,多好呀!” 李哥很怀念大集体,他说,大家在一起劳动,有说有笑,很热闹,很有趣。就拿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SRLDJ05566RSQ.html
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意思就是支持家庭农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意思就是支持家庭 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精深加工。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中央文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eebf9e9b2b14fb4b0580b8825d4531f.html?fm=bd2f8541f7b73ab8c59a6799e27ea46fb2
3.“农头”链“工尾”拓宽农业新天地这为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整合和优化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实现农民增收。而其中,如何链接好“农头”与“工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位于农安县的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豆制品2万余吨,其中大多数原料就来自周边农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建设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3-07/05/content_8872276.html
4.安徽省委书记的调研“路线图”对安徽来说,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有着怎样的深层意义? 4月25日,安徽省召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韩俊在会上强调,安徽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期,安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上有什么、做什么?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10107
5.“农头”链“工尾”产业“牛”起来我市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做好“粮头食尾” “畜头肉尾” “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全市肉牛产业形成了大干快上、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安徽众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现场。 郭亮用牛粪生产的有机肥。 利辛县安徽万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牛肉http://m.bozhou.cn/p/291508.html
6.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这些词你了解么?“粮头食尾”:农业种植在源头,农产品走在餐桌在尾端,着重解决农产品种与销的问题。“农头工尾”: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种得好,更要销得好。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接受新华社https://zswldj.1237125.cn/html/ws/qb/2019/2/21/7bf60acc-414e-432c-9240-1449bd6818c9.html
7.农民插田的句子精选309句37. 有没有觉得cs85的尾门开口打开之后,看起来特别的有个性 38.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39. 戴上草帽,穿上水靴,我们要下地插秧啦!脚踩进湿软的泥浆中是什么感觉?如何把水稻秧苗种得又直又均匀呢?在这个环节,我们将在户外水稻田进行传统水稻插秧的实践,感受劳作辛劳的同时,也体验内心的http://www.wdjuzi.com/juzi/5VBDKR1W.html
8.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下游产业延伸湛江作为农业大市,当前正突出稳定“一水”(水稻)、加快发展“两水”(水果、水产),积极发展海洋牧场和远洋捕捞,深耕蓝色粮仓、唱响海上牧歌,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加快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下游产业延伸,努力迈向现代化农业强市。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12/c7558870.html
9.关于“实施‘粮头食尾’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广大农民在融合发展中同步http://www.zgstpp.cn/xinwendongtai/xinwendongtai/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