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产业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记者刘心杨摄

乡村冰雪风光。郭柏林摄

写在前面

2月4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2月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做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龙江建设的“三农”新篇章。本报今起推出系列专题,全面解读我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

链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民族奶业。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促进小农户和

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摘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个“高质量”为现代农业“定音”

又是一年春来到。回望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203.76亿斤,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达到12665元,结构调整实现“一减一稳六增”目标。诸多可喜的成绩为我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澎湃动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战略部署,成为2018年我省农业工作的总抓手。全省农业战线将以此为统领,找准工作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是什么?2月10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一锤定音”。着力点就是“高质量”发展,也就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

种出高质量提高多元有效供给水平

高质量的农产品,首先是种出来的。要向种植要质量,坚持质量兴农,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多元供给。

今年,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前提下,我省深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继续调减四、五积温带非优势区玉米;在第三积温带重点推广品质优、适口性好的水稻品种;大力发展加工型专用玉米、高蛋白食用大豆;继续运用好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温室、大棚、冷藏等设施建设。另外,要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走农业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强“三品一标”的认证和管理,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力争突破8000万亩。

用出高质量提高科技支撑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向科技要高质量,通过良种良法良技的推广应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推广应用新技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农作物高效栽培、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今年将建设1000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创建省级科技园100个。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方面,我省将深入研究职业农民的内涵,抓好培训和认定,年内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

护出高质量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农业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生态要高质量,实施绿色兴农战略,保护好我省的金字招牌。

推广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肥沃的耕层构建,培肥地力技术模式提高耕地质量,今年全省有机肥施用量要达到1600万吨;推广米豆米、米豆麦、米豆杂等多种轮作技术模式,轮作面积要扩大到1000万亩。全省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要达到3500万亩。

管出高质量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舌尖上的安全关键在管理,要向管理要高质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出重拳、求突破。

今年我省将扩大全省农业投入品可追溯平台试点范围,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推进质量安全智慧化监管;全面整合执法资源,推进市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全覆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出台野生鱼类资源保护意见,加大鱼类增殖放流和保护区管理力度。

融出高质量推动“两头两尾”一体升级

今年,我省将深入落实精深加工升级、龙头企业提升等“十大工程”,着力发展米、稻、乳、肉等“十大产业”,增强主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展到2050个,销售收入达到3300亿元;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要发展到6100个,营业收入要达到90亿元;深入推动优势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

销出高质量拓展价值链增收空间

产品好还要卖得好,必须向销售要质量。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

今年我省将统筹安排好各类展会、推介会,有组织地帮助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找市场。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工作,将品牌建设与“三区”“三园”建设、绿色食品产品认证等紧密结合起来,全省要再遴选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完善以大米网为核心、辐射各市县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力争全省8967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全部开通农产品营销网店。

创出高质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当前农民创业可谓风生水起、成效显著,已从传统的种养产业,不断向新品种养、新技术开发、新模式拓展。要向创新创业要质量,培育新动能。

围绕果蔬、食用菌、电子商务等产业,我省将着力打造创业园区,年内要创建100个省级农民创业园、1000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鼓励支持农民成立创业协会、联合会、促进会等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推动农民抱团发展。深入挖掘各层面、各领域的农民创业典型。另外,要从解决农民“猫冬”习惯入手,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外出就业增收,全省要转移农村劳动力580万人。年内全省农民创业人数力争达到160万人,实现创业收入360亿元。

扶出高质量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必须向产业扶贫要质量,努力让贫困群众有增收产业、增收项目。

改出高质量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必须向改革要质量,以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

我省将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清产核资、成员认定和劳龄登记工作。2019年底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好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逐步构建起“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农村土地经营机制。

建出高质量让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常年治理脏乱差,引导农户搞好室内卫生,稳步推进农村室内改厕。建设好基础设施,重点是水、路和房子等问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完善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记者宋晨曦)

全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金会

新年伊始,春耕在望。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11日,记者对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金会进行了专访。

王金会谈到,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全面部署了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新龙江的历史任务,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抓好“三农”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看到全省农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包括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潜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电商、林下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潜力巨大,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市场调出好结构、卖出好价钱;把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农民创业,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和创造力。

王金会介绍说,为此全省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总要求,在四个方面持续聚焦发力:

一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体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合力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是坚持塑型铸魂、标本兼治,建设生态宜居和谐美丽家园。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趋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让农村成为富有魅力的地方、人皆向往的去处。加强乡村管理,掀起“四个革命”,即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能源革命、菜园革命,彻底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以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动,破除制约“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改革扩面、提速、集成,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活力。

以上四个方面中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着力点,应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结合全省实际,我省将重点推进种植、科技、生态保护、市场监管、产业融合等十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上下大力气,继续落实好农产品营销“十六条”措施和水稻营销“四种模式”,围绕农民创业八条路径,落实“帮学干”措施,拓展价值链增收空间,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水利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省积极深化水利改革,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针对过去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的实际,我省以增加资金投入为支撑,强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将其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任务来抓。据介绍,我省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其中2015年、2016年地方配套资金分别为77亿元、103亿元。2017年,在地方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全省仍落实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40亿元,进一步推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以提高服务农业生产能力为保障,我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旱田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为抓手,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全面加强农业灌排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挡升级和种植结构调整。去冬以来,全省新修维护泵站86座,新修防渗渠道524公里,清淤沟渠2910公里,新修加固水库23座;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新增水田14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7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7万亩,全省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100万亩,水田达到6000万亩。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我省切实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建立五级双河长体系,全省共设置河长39518人,省、市、县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截至2017年底,五级河长累积巡河近万次。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2017年底前完成治理面积510万亩,进一步改善局域生态环境。

据悉,今春我省将抓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督导,广泛动员,集中力量,切实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记者贾红路马云霄)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THE END
1.农村分田到户单干好,还是大集体好?听农民怎么说。庄稼鱼塘田地李叔说:“单干呢?自己劳动所得是自己的,大家都很努力地干。但我喜欢生产队那时候的劳动。那时生产队队长一吹口哨,吆喝道’出工喽!’社会员就一起出工,然后一起收工。有生产队队长考虑,什么时候种什么收什么,不同自己操心,多好呀!” 李哥很怀念大集体,他说,大家在一起劳动,有说有笑,很热闹,很有趣。就拿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SRLDJ05566RSQ.html
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意思就是支持家庭农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意思就是支持家庭 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精深加工。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中央文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eebf9e9b2b14fb4b0580b8825d4531f.html?fm=bd2f8541f7b73ab8c59a6799e27ea46fb2
3.“农头”链“工尾”拓宽农业新天地这为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整合和优化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实现农民增收。而其中,如何链接好“农头”与“工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位于农安县的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豆制品2万余吨,其中大多数原料就来自周边农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建设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3-07/05/content_8872276.html
4.安徽省委书记的调研“路线图”对安徽来说,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有着怎样的深层意义? 4月25日,安徽省召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韩俊在会上强调,安徽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期,安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上有什么、做什么?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10107
5.“农头”链“工尾”产业“牛”起来我市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做好“粮头食尾” “畜头肉尾” “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全市肉牛产业形成了大干快上、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安徽众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现场。 郭亮用牛粪生产的有机肥。 利辛县安徽万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牛肉http://m.bozhou.cn/p/291508.html
6.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这些词你了解么?“粮头食尾”:农业种植在源头,农产品走在餐桌在尾端,着重解决农产品种与销的问题。“农头工尾”: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种得好,更要销得好。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接受新华社https://zswldj.1237125.cn/html/ws/qb/2019/2/21/7bf60acc-414e-432c-9240-1449bd6818c9.html
7.农民插田的句子精选309句37. 有没有觉得cs85的尾门开口打开之后,看起来特别的有个性 38.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39. 戴上草帽,穿上水靴,我们要下地插秧啦!脚踩进湿软的泥浆中是什么感觉?如何把水稻秧苗种得又直又均匀呢?在这个环节,我们将在户外水稻田进行传统水稻插秧的实践,感受劳作辛劳的同时,也体验内心的http://www.wdjuzi.com/juzi/5VBDKR1W.html
8.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下游产业延伸湛江作为农业大市,当前正突出稳定“一水”(水稻)、加快发展“两水”(水果、水产),积极发展海洋牧场和远洋捕捞,深耕蓝色粮仓、唱响海上牧歌,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加快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下游产业延伸,努力迈向现代化农业强市。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12/c7558870.html
9.关于“实施‘粮头食尾’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广大农民在融合发展中同步http://www.zgstpp.cn/xinwendongtai/xinwendongtai/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