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基础,智慧农业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理解:
1,农业思想认识的智慧化,主要指对于农业发展思考方式的转变。
2,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主要指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通过农业生产的高度智能化、管理科学化、控制自动化,实现对农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控制。
3,农业发展环境的审美化,主要指农业发展表现形式的转变。农业生产的过程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影响因素,不能超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
4,农业生产运行的系统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对象的转变。智慧农业就是要维持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把农作物生产、自然环境与人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深入分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益。
5,农业产品质量的优质化,主要指农业发展内容的转变。智慧农业一方面强调生产安全、生态化的农业产品,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土地的永续利用,充分体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的统一。
6,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化,这是农业发展过程的转变。智慧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不仅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而且不能损害后代和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为此要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资源的总体平衡。
精准农业又称精确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或精确农作(Precisionfarming),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倡导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统称。所谓精准农业,是指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精确农业要求做到3个精确:
一是定位的精确,精确确定灌溉、施肥、杀虫等的地点;
二是定量的精确,精确地确定水、肥、药、种子等的使用量;
精准农业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农业管理系统,它利用传感器及监测技术可以方便、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当时土地的必要数据,再根据各因素在控制作物生长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迅速做出恰当的管理决策,进而控制对作物的投入和作业。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由10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R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3S”(即GPS,GIS,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简单来说,精准农业就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土壤和作物的各项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
三、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区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中共瑞昌市委瑞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瑞昌市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