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获得利益更直接。经销商老板喜欢能马上变现的东西,这一点业务人员做不到,也无权做到。他们最多只能按照程序和级别,层层报告申请。且不说最后批复如何,就算能批下来,那还不猴年马月?经销商与厂家高层沟通就不一样了,领导点头答应的东西,马上就能变现。既然如此,经销商当然不愿意与厂家的业务员讲那么多废话,有什么事情,直接找厂家高层来得更快。
4.担心业务人员有所隐瞒。百分之百的经销商,都会认为自己的市场是个竞争非常激烈、非常特殊的市场,需要厂家重点照顾和投入,才能做得更好。与此同时,许多经销商总在怀疑业务员:是不是隐瞒了厂家的新政策?是不是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本地市场的难处?是不是报喜不报忧,没有争取政策?心里有了这些疙瘩,经销商自然会设法与厂家高层直接联系或沟通,以及时获得真实信息,看看业务员有没有蒙自己。站在经销商老板的角度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业务员不是自己人,都是为了厂家利益,甚至只是为了收入和晋升而工作的。为避免业务员将自己的损失拿来做垫脚石,及时与厂家高层沟通自然是非常必要的。
老总为什么耳根软?文华润雪花啤酒(青藏)公司总经理丁小兵
一个巴掌拍不响,经销商爱向厂家老总打“小报告”,事实证明“小报告”往往是奏效的,许多厂家老总就爱听“小报告”。厂家老总爱听“小报告”可能有以下原因:□想直接了解营销一线的现状,尤其是客户情况,想和一些客户多沟通、交朋友;□管理上想“一竿子插到底”,事无巨细,都想自己说了算;□对部下不够信任(不信任他们的业务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如果公司小、业务少,老板在业务开拓期亲历亲为也无可厚非;如果公司较大,营销架构和组织也比较健全,经销商还是绕开业务员,这个企业注定搞不好!即便你是老总,但就某一个区域市场、某一个客户而言,你的信息肯定不如该区域的业务员,由你直接决策造成的风险很大。客户绕开业务员直接找厂家领导,如果厂家老总默许,或有求必应,实质上是破坏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制度。客户一有事就找老总解决,还要营销团队干什么?得不到尊重的业务员,从无所适从到无所事事,甚至离开企业。老总你再能干,所有的活儿一个人能干完?
业务员,你也要反省厂家的业务人员也应该自我检讨、反思一下:我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是不是要改进一下?沟通内容是不是要变一变?是不是也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问题?自己平素里的行为是不是有失检点,让客户难以信任?厂家业务员往往学历高、经验少,与经销商的背景刚好相反。背景的差异反映出来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需要厂家业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多学习,多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经验不能取代教育,教育也不能取代经验。但现实中,厂家确有一些业务员嘴上厉害非常,手下稀松平常,让经销商失望不已。业务员得有真本事、硬功夫,你要真能让经销商赚钱,还怕他不唯你马首是瞻?
“越级沟通”不能升级为“越级决策”
文刘新华张艳明
1.脑中无自我。大凡喜欢指手画脚、越级决策的主管,基本都是好大喜功、自我膨胀的角色。这种主管一般本事不大,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总要时时刻刻表明自己的存在,生怕下属瞧不起(内心其实很自卑)。“脑中无自我”,其实就是要求高层主管要有“忘我”精神。德鲁克曾说,“卓越的领导不是体现在个人的名望上,而是体现在工作的成果上”。因此,高层主管考虑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团队绩效上,要把团队和其他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在乎自己缥缈的形象和乌有的面子。因此,高层主管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公司的整体利益?是否有利于团队的协作?是否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GMT+8,2024-12-1315:18,Processedin0.030346second(s),17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