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价值汇总十篇

一、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指标的重要性与传统分析指标的不足

传统的价值分析指标指的是证券投资类书刊中常用的财务指标,或者是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财务报告如年报、中报、季报中必须计算并披露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利润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以及反映公司成长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这些指标对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和获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经营安全性以及后期的成长性,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和参考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由于这些指标自身的局限性及应用的时效性,很难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反映股票投资价值的全貌[1]。鉴此,构建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综合指标,力求从综合、创新的视角反映股票投资价值极具学术和操作价值。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市值角度出发,将宏观市值(即股票市场市值)与宏观经济指标GDP相比,及微观市值(即单个上市公司市值)与微观经济指标公司销售收入相比,得到包含诸多子乘积因子和子影响因素的两大综合指标。

二、宏观价值指标:证券化率或股票化率

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下同)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该指标可以用来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量化关系,进而可用于衡量前者对后者的反映情况。虚拟经济的存在主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既不能过于低迷拖累实体经济的增速,也不可过于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基础。与此伴随,证券化率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过低意味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反映不够,过高则意味着证券市场存在泡沫。由于证券市场中可流通交易的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而本文重点研究股票投资价值中的指标体系,故现需从分子证券市值中去除债券市值,所剩为股票市值,该指标相应改称为股票化率,其公式与证券化率类比可得:

股票化率(Stockratio,简称R)=[SX(](股市)市值(TMV)[]GDP[SX)](1)

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市总市值的增长会带来股票化率的提高,而GDP的增长会导致股票化率的降低。总市值的增长率应与GDP的增长率保持一定的适应性,若前者增速较于后者过慢,则说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若前者增速明显快于后者,则说明股市存在较大泡沫。因此,一国股市投资价值(从反方向来看即投机泡沫)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证券化率的大小。由证券化率演绎而来的股票化率即为宏观价值分析指标,故公式(1)中市值为股市总市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股本乘以股票价格。总股本即市场发行股票的总股数,属于数量因素;股票价格由股价指数来反映,即指市场的总价格水平。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在对GDP指标进行核算时,假定社会所生产出的全部商品Q以社会平均价格P卖出来实现其价值即形成收入,由此得GDP=P×Q。

下面来分析股票化率的两个构成要素――股市市值与GDP及其影响因素。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的高低既取决于TMV的大小又取决于GDP的大小,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应该通过较高水平的TMV与较高水平的GDP两者并存来达到,并且应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是R受分母GDP的影响。在实体经济的循环过程中,社会总需求使生产和销售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销售(P×Q)形成社会总收入,总收入在数值上即等于名义GDP,这是从核算的角度。也就是说,名义GDP可看作是经济中的平均价格水平和真实产量水平的乘积。如果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GDP,实质上其应该等于价格指数P与真实国内生产总值Q(实际产量指数)的乘积:GDP=P×Q,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即是对社会生产出的全部商品进行的分配。从支出法的角度,名义GDP即为整个经济的最终支出之和,包括家庭消费(C)、政府支出(G)、对新资本投资(I)和净出口(NX)。由真实GDP(Q)即为真实支出的和:Q=C+I+G+NX[2]。综上所述,Q的增大与P的提高均能带来GDP的增长,政府可通过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P和Q,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目标。

二是R受分子TMV的影响。TMV=市场总价格水平×市场总股本,市场总股本即股市总股本规模,等于市场中所有股票的股数之和。显而易见,市场总股本规模扩大,在总价格水平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TMV增大,反之亦然。股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是用各时期的股票总价格水平与基期(假设为100)得出的,现用股票价格指数来动态地反映市场总价格水平。TMV虽不能简单地用股价指数与市场总股本相乘得到,但股指作为市场总价格水平的代表,其变动会对TMV产生直接影响。股指上升会引起股票价格不同程度地上涨,在总股本没有明显缩减的情况下,TMV增大,反之亦然。

具体而言,股价指数的涨跌变动受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预期及股市中资金流动性等的综合影响,且各因素之间亦相互影响。首先,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利率、汇率、税率的波动等。理论上讲股指的波动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是基本一致的,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股指上涨;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危机阶段,股指下跌;而利率、汇率、税率的调整也会导致股指不同程度的波动。其次,国家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能够明显影响投资者的未来预期,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上冲或下推的作用。政策因素包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扩张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张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和增加货币供应等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带来股指上涨;反之,若政府实施紧缩政策,会引致股指下跌。再次,各市场参与者如投资者、分析师等对股市的中、短期走势的乐观或悲观预期也会对股价指数产生影响,若为前者,则刺激股指上涨;若为后者,则可能引致股指下跌。

此外,股市中资金流动性的充沛程度也会直接导致股指的波动。股票也同普通商品一样,价格的涨跌根本上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若市场流动性较好,资金充裕,则对股票的需求增大,在供给没有明显变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股市总股本规模的增减变动主要受上市公司的决策及行为的影响。企业在一级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行为及在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如配股、增发、转增等)与替代性股本(如债转股)等行为会引起市场总股本的扩张,而上市公司回购部分或全部股本、注销部分或全部股本、退市等行为则会引起市场总股本的减少。

事实上股价指数和市场总股本的变动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也不无关联。具体来讲,股市总股本规模的增大(扩容)会引起股价指数的波动,而股指的持续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股市的扩容速度。理论上讲,股市扩容会通过资金面的减少影响股价指数,无论是一级市场扩容(IPO),还是二级市场扩容(再融资),都需要吸收相对应的资金量,从而使股市中流通的资金减少,引起股指下跌。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扩容速度加快时,股价指数往往处于上涨周期,扩容速度放慢时,股价指数则处于下跌周期。这是因为股市扩容只能在股价指数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股价指数越高说明股市中资金充沛,对股市扩容的消化能力越强;反之,股价指数越低,股市资金不足,扩容难度相应增大[3]。

三、微观价值指标:市销率

市销率(Price-to-salesratio,简称P/S),是上市公司市值与公司销售收入(一般以主营业务收入代替)的比率,亦可用每股市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得到,用公式表示:

市销率(P/S)=[SX(](单个公司)市值(MV)[]销售收入(S)[SX)]=[SX(]当前股价×总股本[]销售收入[SX)]=[SX(]当前股价[]每股销售收入[SX)](2)

该指标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公司经营业绩(收入乃绩效之源)的价值,它告诉投资者每股销售收入能够支撑多少股价,或者说单位销售收入所反映的股价水平,以此来判断企业的估值是偏高或偏低。同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一样,市销率也属于相对估值法的范畴,其使用时也应与同行业其它股票或其它行业乃至整个市场中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才有意义。在进行比较时,公司之间在各方面的相似度越高,该估值方法越有效。理论上讲市销率越小,表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每股销售收入的每股价格越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

二是P/S受公司销售收入(分母)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S=pc×qc,pc为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qc为公司产品产量(此处隐含假定:产量=销量,即应收账款为零),产品销售价格的提高及产量的扩大均会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由于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是获取利润,故pc应由生产产品的保本价格p0加成一定的目标利润率p得到,即pc=p0(1+p)。保本价格指产品处于保本销售状态时的价格,其应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和生产性税金。考虑到生产的连续性,保本价格应该在前期生产成本、三项费用和生产性税金的基础上,加上当期成本、费用和税金的变动。而目标利润率的形式包括产品毛利率和产品净利率,其中,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会引起销售价格上涨,进而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与pc类似,qc也包括保本产量q0和有盈利产量q,即qc=q0+q,而q0包括前期总成本率下产量和当期总成本变动率下的产量,q包括老项目扩产、新项目投产所增加的产量以及购销净增额。

四、从股票化率与市销率两大指标公式的分解中进一步考察综合性特征

从影响因素出发,对股票化率和市销率进行分解,从而可以定性观察两大指标与构成要素的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指标进一步分解,还可定量认知两者对其它指标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

首先,股票化率之所以能作为判断股市投资价值的指标,因为它同衡量市场投资价值最常用的指标有着直接的数量关系。

其中pe代表单个公司市盈率,eps代表单个公司每股收益,np代表单个公司净利润,PE代表某个时点整个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NP代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NP′代表全体上市公司利润率。

其次,市销率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反映企业价值的关键性指标,是因为其它同类指标能够而且必然会从其“分解”得出。传统理论认为公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司净利润上,净利润受公司费用影响显著,而市销率指标不考虑费用等因素影响。恰恰相反,通过公式的进一步分解却能清楚寻找到市销率与费用指标的关系,并最终指导上市公司通过费用管理来影响公司市销率。

税后经营利润率剔除了财务费用对企业价值分析的影响,准确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企业议价能力、日常管理制度等诸方面原因,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企业财务费用比率是净利润与税后经营利润的比值,若企业有借款并归还利息时,该比率就小于1,它的数值反映了借款利息对企业获利能力所起负作用的大小,该比率越接近于1,说明企业的财务负担越低。具体来看,企业财务费用比率的表达式为:

最后,弄清了两大指标的各自分解脉络之后,接着进一步审视两者之间的内含逻辑。股票化率将虚拟经济的股市总市值TMV与实体经济的总产值GDP进行比较,旨在衡量某时刻一股市的估值水平。一国的股票化率水平并非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还受到国家的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市销率将单个上市公司市值与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进行比较,旨在考察单个股票的投资价值。个股的市销率由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销售收入和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等决定,是衡量股票是否被高估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假定社会上所有的企业都成为了上市公司,则全社会的总产值即为所有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即GDP=∑p,则R=TMV/GDP=∑mv/∑ps,即R为宏观视角的P/S,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若市场上每只股票的P/S均提高,则R也会相应增大。反之,若R出现大幅提高,则意味着总市值相对GDP的大幅增长,单只股票的P/S亦会增大。

总之,传统的投资价值分析指标多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为基础构建,单一性和静态性较强,如对上市公司估值常用到的每股收益(E)、每股净资产(B)、每股经营现金流(C)以及以此为基础结合股票价格构建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现率(PC)、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均可包含在股票化率与市销率两大指标当中。股票化率和市销率作为虚拟经济市值与实体经济产值的比率指标,分别从宏、微观的角度度量股票的投资价值。换言之,对两者的构成要素及指标公式进行深入分解分析后较易发现,此两指标涵盖问题较为全面,影响范围较大,称其为股票价值分析中的两大综合指标,无论在理论还是操作层面,均有创新与导向价值。

五、基于两大综合指标的后续新型指标的构建指向

1.市值贡献度。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值成为一个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公司治理、管理层绩效、投资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市值贡献度分析即是对市值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在市值的变化中股价和股本的贡献比率。从公式看,股价贡献度=ps/V×100%(V:value即公司市值),股本贡献度=qs/V×100%。若公司市值的增长主要由股价的大幅上涨带来,即股价贡献度较大,在缺乏业绩支撑、收益未有大幅上涨的情形下,由高股价支撑的大市值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代表公司价值的提升,应警惕股价短期快速下跌导致市值缩水的风险;若公司市值的增长若主要由股本扩张所致,则此市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也应清楚分析该公司股本扩张是否源于其发展所需,扩张背后是否有良好的经营业绩来支撑。

2.股本泡沫度。股本泡沫是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中发行的超出其市场价值的股份资本,很多经营业绩差的中小盘股经常会通过高送转来扩张股本规模,吸引投资者眼球。这类企业的股本扩张速度远远赶不上其净利润增长速度,最终会导致每股收益不断下降的现象。笔者尚没有找出能够精确衡量上市公司股本泡沫程度的指标,但股本泡沫与股价泡沫关系密切,股价泡沫化率指股价超过每股净资产的部分在股价中所占的比重。两种泡沫都有每股收益、股息率偏低和市盈率高企的表现;但同时两者也有区别,即公司股本规模在急剧扩张后,每股收益偏低的状况极易造成市盈率激增,因此股价泡沫有时是股本泡沫的转变,泡沫的形成源于上市公司筹资决策而非市场不理,投资者在面对股票泡沫时应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泡沫。

3.公司增长适应率。现有理论在分析利润与收入关系时多采用两者比值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属静态指标,而公司增长适应率则是两者增长率比值,是动态变化率指标。公司增长适应率公式表达如下:

公司增长适应率=[SX(]利润增长率(p′)[]收入增长率(S′)[SX)]

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关系适应程度,比值越接近1,说明公司收入增长与利润增长越同步,比值增大,反映公司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说明公司的期间费用得到改善。若能照此良性循环,上市公司势必会提高其产品议价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对公司的利润率提升起到明显推动作用,公司股价也会有良好表现。

5.市场占有增长率。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强调销售收入的重要性,公司若想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先决条件。前文所述的市销率综合指标中提到的销售收入(S)指企业当期销售收入,属静态指标,而我们在研究公司发展能力时则更需要动态指标的体现,市场相对占有率增长率反映了公司在该行业地位的变化情况,该比例持续、较快的增长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业绩的迅速提高和市场地位的提升,表明公司拥有较强的发展能力。

市场相对占有率增长率=[SX(]qc2[]Qc2[SX)]-[SX(]qc1[]Qc1[SX)]

其中qc1、qc2分别代表企业上一期、本期的产量,Qc1、Qc2分别代表该行业上期、本期的总产量。

本文对证券化率与市销率两大综合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给出了若干创新指向,试图对现有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及其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与创新。正如“理论是灰色的,唯实践之树常青”所言,股票投资价值问题乃理论与实践属性十分显著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探索,一个相对完善而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才可能真正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顾纪生,吕厚军.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中的指标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1(4):31-34.

[3]李惠男,付晓梅.对股价指数变动影响因素的几点思考[J].学术交流,2001(1):82-85.

[4]刘国芳.加强市值管理,协调虚拟与实体经济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8-09-16.

[5]杜惠芬,平仕涛.在A股市场使用市销率系列指标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35-38.

一、股票投资价值使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原因

二、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灰色系统”一词是被在1981年邓聚龙教授的上海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随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灰色系统的论文,为灰色系统的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起更多学者对它的兴趣,参与到它的研究中。可实际,灰色系统是由英国科学家的“黑箱”概念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它融合了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灰色系统是一种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系统,主要用于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利用已知的信息来探索和预测未知信息,从而知晓整个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概率论方法一样都是来探索不确定性系统,具备使用“少数据”寻找现实规律的良好能力,解决了数据不充分或是系统周期太短的问题。如今灰色系统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譬如经济管理、生态系统、工程控制等领域。同时在股票投资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下面探讨下灰色系统如何在股票价格走势上得到利用。

灰色系统理论利用搜集和整理系统原始数据,来寻找其发展规律。灰色系统表明,所有灰色序列都能展现本有的规律,在使用一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后,也就是说,利用灰色数据序列来架构系统的反应模型,然后就能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灰色系统模型利用微分方程来反应系统的客观规律。

有了灰色系统理论,想要掌握市场价格走势和方向,我们并不需了解是什么信息影响了或是如何影响了股票价格,例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宏观的经济因素变动、市场参与人数增减与否等等会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综合因素,我们只要加入能改变原有的价格趋势的新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来驱动市场价格变化的,可这些新信息的影响也不是立马能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功能,它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驱动力,但是有也有一定“惯性”,灰色系统在股票投资上的利用,正是要解决如何利用这种驱动力来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三、灰色系统模型在股票投资价值上的应用

(二)新陈代谢模型、事后检验

四、结束语

[1]李祚泳.灰色系统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J].大自然探索,1992(01).

[2]李国平,王址道.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股市大盘组合预测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5(04).

[3]徐维维,高风.灰色算法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7(11).

一、引言

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上市公司方面考虑,应用价值投资理论可以完善治理结构;从中小投资者方面考虑,应用价值投资理论可以让投资充分实现理性化原则。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考量,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均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鉴于此,本课题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推广与运用方针,价值投资理论的现状及其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价值投资理论在推广与运用方针的基础上,主要的表现出了两大现状和一大作用。两大现状便是“我国A股已经基本具备投资价值”与“推广价值投资理论符合市场要求”;一大作用便是“QFII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具有激进作用”。下面笔者便从这两大现状和一大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我国A股已经基本具备投资价值

有人认为我国A股没有投资价值,原因在于他们把市盈率的概念强加运用于我国A股市场上。这种浅显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我国股票市场同种股票在不相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价格源于我国实行了部分股权上市策略。而用某一类股票的特殊价格除以全部股权的每股盈利所求出来的市盈率是没有意义的。通过许多充分有效的案例与数据证实,就价值投资理论的现状而言,基于推广与运用方针之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拥有了投资的价值。

(二)推广价值投资理论符合市场要求

让投资者的个人利益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是股票市场赖以生存之根本。把投资者当作主导者,股票市场才能健康并长久地发展下去。股票市场应该减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推广价值投资理论便符合股票市场的这一要求,价值投资理论是可防守的,它以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进而对被低估的股票通过价值的发现进行投资并规避风险。这一点在切合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上考虑与市场要求相辅相成,具有共同推进的作用。

(三)QFII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具有激进作用

《QFII管理暂行办法》是由征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的,简称QFII,表示科学规范的国外机制投资者制度。QFII制度的掌控对象是国外机制投资者,通过对国外机制投资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对部分外汇资金的有效汇入,汇入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交换成为当地货币。这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开放模式,在目前货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状况下,实现此开放模式对整个证券市场具有盘活的效果。通过QFII制度对价值投资理论的激进,相信价值投资理论势必能让我国的股票市场越愈繁荣。

三、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考量,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都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价值投资理论运用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诚信与道德危机、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扶持以及关联交易现象日益严峻等。下面笔者便从这些方面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诚信与道德危机

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在企业诚信、包装上市有效性、包装利润真实性、信息披露完善性以及庄家操纵股市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伪劣造假的行为,这些现象直接让股票市场面临巨大的诚信与道德危机。其次,很多绩优股形象的破裂,如东方电子、银广夏等,这些都导致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失去了信心。另外,在中小投资者中,因为他们是股票市场的弱势群体,所以对股票抱有怀疑的主流思想,一昧地热衷于短期投机。根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A股市场的投机性的流通股周转率长期以来都是非常高的。

(二)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

价值投资理论运用在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便有“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从交易机制层面考量,成熟的股票市场既可以做多,又以做空。单边的做多机制是我国股票交易机制的主要表现特征,而明显的“单边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匮缺做空机制。“单边市”的存在隐患是非常困难降低中小投资者的系统性风险。据统计,我国股票系统性风险大约占总风险的61%。这是缺乏做空机制所导致的,做空机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也让价值投资理论很难发挥出作用。

(三)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扶持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对资金的需求上远远大于供给。据统计,2013年我国A股和B股的市价总值高达六万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当年GDP的58%。从可流通方面考量,资本市场化率约莫仅有1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方面远远大于供给。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上的扶持。

(四)关联交易现象日益严峻

上市公司关联教育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有着资源转移的倾向,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非常规商业义务。从双方利益层面考虑,其关联交易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它能形成一种经济节约机制。但是我国的关联交易的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没有竞争以及自由的交易市场,往往会出现大股东利用权力控制上市公司的运营利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偷窃上市公司资金的不良现象。此不良现象必须在关联交易中被禁止,因为这种现象非常不利用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

四、基于我国股票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在运用层面上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以引导为方针,彻底改变中小投资者的主观意识

股票市场的主导者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一定处于劣势地位。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整合工作里,需要通过合法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自身权益,还需要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引导教育,进而转变他们的主流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意义。事实和理论都证明了价值投资理论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但要让中小投资者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性,还需要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分红的策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股票市场在其封闭式的状态下形成了一种“随机漫步”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股票市场不能呈现谷峰与谷底、也没有泡沫与破灭。由此可以看出增强投资者自身信心的重要性。特对对于中小投资者,由于自身对股票市场的不了解和对价值投资理论在认识上的不充分,导致投资不能、投机不易,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现象。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上可以通过分红的策略,这一策略不但可以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各上市公司的优劣状况,而且还可以以此盘活整个股票市场。

(三)对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控股权进行控制

近年来,股权结构处于非均衡状态是我国上市公司呈现的一大问题。非均衡状态表现为国有股与国有法人股大约占拥61%,社会公众股大约占拥28%。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所造成“一股独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另外,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没有对上市公司直接的控制力,这样便让中小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更进一步让中小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在弱化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控股权措举上,首先应该对大股东的投票权进行限制;其次是设立优先股,以此减少大股东的投票权。

(四)杜绝不正规的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具有必要性的,但是对于非正规的关联交易必须严加防范。防范非正规的关联交易工作就需要重视评估环节,这样做有利于优化关联交易的价格,让中小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害;从另一方面考量,完善评估制度能够防范大股东对交易价格的操纵。其次,应该建立相应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范大股东在表决权上滥用、错用,进一步控制了非正规关联交易的生成。另外,需要在救济措施上做到尽量的系统化。系统化救济措施的救济对象为中小投资者,系统化救济措施的建立可以充分有效地保护到他们在股票投资上的合法权益,并且应该赋予中小投资者相应的决策权力,让他们可以通过请求法院的有效途径否认股东大会上一些不合理的决议。

五、结语

我国证券化率从2006年的42%一举突破100%,达到目前的140%左右水平,但证券市场的巨幅波动,让大多数投资者无法估量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无法估量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致使投资者的投资带有一定的盲从性。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有必要采用科学的估值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价值评估,以此将投资者的目光引导到企业内在价值的投资上来,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计算一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尝试将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应用于股票的长期投资决策。

一、企业价值与股票的内在价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经为大多数企业接受,并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标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合理运营,实现未来获利能力的最大,表现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沃伦.巴菲特定义的企业内在价值为:“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公司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公司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贴现值。但是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如此简单,它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修正时必须加以改变的估计值。”根据巴菲特的定义,企业价值(亦称公司价值)等同于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表现为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现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上市公司中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及其市场价值决定的,在资本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股票数量一定时,企业价值由股票价格决定;同时股票价格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价值。其企业价值高时,内在价值高,股票价格也高;反之,股票价格偏低。因此,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研究应以股票市价为依据。

资本市场中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表现为股票价格,并遵循价值规律,价格依据供求关系而围绕着企业价值上下波动。即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了股票的价格,股票的价格以内在价值为中心轴线,围绕中心轴线上下波动,但波动的方向、幅度受资本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价值的目的是研究股票价格变动的中心轴线。

经营者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时,要合理地安排经营活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正因为如此,投资者才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以企业价值作为决策依据时,必然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的问题,通过企业价值评估明确企业的价值,揭示股票中心轴线的价位,分析其市场表现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以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取向。如果股票价格低于企业价值,具有投资价值;反之,没有投资价值。通过价值评估可以提高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可以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应以上市公司为例进行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中,证券公司与资本市场联系最为紧密,而且业务比较典型,具有普遍性,不受生产工艺的限制。因此,本文以X上市证券公司为例说明企业价值的评估,说明企业价值评估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我国证券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确定

2.1证券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成本法是依据资产的重置成本,考虑各种贬值因素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成本法受到资产使用状态、收益弥补的计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适用于个别资产的价值评估。市场法是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市场法受到是否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和可比资产的限制,适用于个别资产的评估。收益法是通过评估未来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法受到未来收益能否以货币计量及其预测准确性的限制,适用于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总和,而未来现金流量与未来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收益又是企业整体资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收益法评估该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

采用收益法对证券公司价值进行评估时,其前提条件是能够用货币预测未来收益,即未来现金净流量。公司价值与利润和现金净流量均有关,但利润受到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等因素的影响,而现金净流量具有客观性,且公司价值最终是由现金净流量决定的,因此,本文选择现金净流量预测未来收益,并采用合适的折现率将其折算为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折现模型分为股利折现模型、公司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股权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模型的价值评估是以股利为基础进行折现,受公司是否分配股利的限制。公司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的价值评估是以公司的全部现金净流量为基础,受非正常的现金净流量的影响。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的价值评估是正常的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股权现金净流量对于周期性较强、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来说有时候会出现负数,但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转暖,中国证券公司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赢利和现金净流量状况都比较好;同时国家政策对证券公司的资金杠杆率有硬性的规定,大多数证券公司不会出现股权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的情况,具备了使用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进行估值的条件。

股权现金净流量是指企业的净利润扣除折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偿还本金后,再加上新发行债务收入后的数额。表示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因此,又称为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

[1]【美】汤姆.科普兰著,《价值评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4

[2]【美】AswathDamodaran著,《投资估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美】戴维.G.卢恩伯格等著,《投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4]【美】StephenH.Penman著,《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5]【美】兹维.博迪等著,《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6]【美】本杰明.格雷厄姆等著,《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2

[7]【美】戴维.弗里克曼等著,《公司价值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8]牟海霞,蒋义宏著.《证券公司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

[9]陈佳贵主编.《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

[10]中国证券协会编.《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

[11]任淮秀主编.《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

[12]胡奕明主编.《财务分析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13]仔孟华著.《流动性溢价与资产定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14]朱锡庆,黄权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8月

[15]卢勇,虎林.《西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适用性》,《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16]中国证券网

[17]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2)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

市场风险溢价是预期市场有价证券投资组合回报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估计市场风险溢价是通过估计道琼斯指数或者其它具有代表性指数的平均收益率相对于10年政府债券的几何平均数的溢价计算。

(3)公司β(BETA)系数估计

公司β系数可以通过下面线性回归方程表示:

其中,Y为股票的收益率,X为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该股票的纵轴截距,为回归线的斜率,既该股票的β系数,为随机误差项。

β系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为特定股票的收益率与股票平均收益率的协方差,S2为股市平均报酬率的方差。

在成熟市场中有机构对公司BETA系数进行长期研究,定期公布研究结果,如果公司股票上市,可以使用公布的β系数。我国有关的研究机构开始研究β,并可以提供公司β系数测算的结果。

三、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

利用某证券公司的实际数据应用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评估该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价值如下:

3.1计算股权资本成本

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的关键是对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预期收益率、β系数等的估算。

(1)估算无风险收益率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因此无风险报酬率为2.5%。

(2)市场预期收益率

907.5(1+x)214=2591

x=0.0049144

年市场平均收益率=0.0049144×12×100%=5.9%

(3)β系数

本文采用第一搜股网站的数据,报告年度X证券公司的β系数为1.5。

(4)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2.5%+1.5×(5.9%-2.5%)=7.6%

3.2预测股权现金净流量及增长率

以X证券公司报告年度的股权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专家组逐一测算未来现金净流量。股权现金净流量实质上是指股权资本自由现金净流量,即公司在履行了各种财务义务,还清了债务、弥补了资本性支出及追加营运资本后剩下的现金净流量。其计算方式是:

F=S+D-C-Y-A+E

其中:F是公司股权资本自由现金净流量;S是公司净利润;D为非付现费用;C为资本性支出;Y为营运资本追加额;A为债务本金偿还;E为发行新债务。

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X证券公司报告年度股权资本自由现金净流量为89.79亿元,专家组测算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的预测结果分析,该证券公司的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多为5%,为稳健起见选择5%的增长率为基本增长率。按照保守性和客观性原则,考虑到永续增长率大致和经济增长速度持平,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3%左右,而我国仍然继续保持高增长后的惯性,初步估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为4-7%,因此估计X证券公司的永续增长率的最低为4%,最高的增长率为6%。

3.3计算X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

假设X证券公司是持续经营,并在未来12年内是永续增长,按照永续增长的模型计算X证券公司的价值。现采用不同增长率的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评估Z证券公司在不同增长率情况下的公司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2

其中:F为报告年度X证券公司股权现金净流量8.98元(89.79÷10,该证券公司发行股本10亿股),g为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增长率,R为股权资本成本7.6%,折现率为2.5%。计算结果如下表。

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稳步发展,X证券公司公司的价值也会逐步增长,因此,有必要计算永续增长期的价值。

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通过运用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对X证券公司进行估值,根据中国国情及谨慎性原则,当X证券公司股票的永续增长率在4%时,其每股合理价格应该在66元左右;当X证券公司股票的永续增长率在5%时,其每股合理价格应该在77元左右;当X证券公司股票的永续增长率在6%时,其每股合理价格应该在142元左右。

股票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价值的评估只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的依据。投资者还是应根据目标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情况、股票价位、资本市场走势等等因素判断其投资价值。

一、公司前景分析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在全国设立了33家直属分行,518个营业机构,员工达18420名,从而架构起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格局。

截止2009年9月30日,浦发银行总股本为88.30亿股,实际流通A股79.26亿股,总资产15874亿元,在全国上市银行中排名为第六名。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外,浦发银行资产规模排名仅次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之后,资产实力比较雄厚,总资产规模较大。截至2009年9月30日,浦发银行主营收入为263.42亿元,在全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8位。净利润增长率为4.53%,在全部上市银行中排名为第五位,位于民生银行,深发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之后,但远远高于行业平均的-0.45%的增长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业绩。截止2009年9月30日,每股收益为1.30元,排名第二位,高于行业平均的每股收益0.69元。可见浦发银行在行业中各方面表现均较为稳定,有着较高的收益率。

综上所述,浦发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中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并有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收益率。

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的运行态势。

1.国内生产总值以稳定的态势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实现同比增长6.1%,7.1%,7.7%。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以较快的速度保持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分别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8129.10亿元、91321.00亿元、155057.1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为28.80%、33.50%、33.40%。

3.2009年11月,实现进出口总额为20821386.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1365342.9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进口总额9456043.10万美元,同比增长26.70%,而11月份进口同比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2008年11月进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基数的下降。如果去年11月份基数没有大幅度下降,那么今年11月份进口量就没有那么大的增长幅度。由于2008年12月份进口量的大幅下降,估计今年12月份进口同比还会有一个大的增幅。2009年1月份到11月份的情况来看,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增长率一直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4.2009年1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与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21%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总体来说,维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率。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11月上涨0.6%,这是自2009年2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通胀的预期并没有实现。

(二)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银行业是一个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宏观经济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量、不良贷款率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环比增长率、大盘指数走势、银行贷款总计余额的环比增长率等多项指标对银行指数的走势具有显著影响。

作为经营货币特殊的金融企业,银行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周期行业,不管是利率、汇率变动,或是全球经济波动,银行都会首当其冲,暴露在风险之下。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体的融资框架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风险大相径庭。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企业盈利情况良好,贷款质量往往不会发生问题;但在经济衰退时期,除直接影响银行经营收入外,还可能因为企业经营与效益受较大影响,给银行带来新一轮的不良资产。此外,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经济过热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又让银行成为了风险的重要承担者,银行信贷规模增长速度和投向受到“压制”,必将给银行的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在2008年11月份之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长均出现了一个缓慢下滑的趋势。然而,以2008年11月为转折点,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迅速上升,直到2009年7月份,这种上升态势才逐渐结束,转向一种比较平坦的向下的走势。M2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长率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长率之间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出现几乎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在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速下降的时候,浦发银行出现一个向下的走势,当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长的时候,浦发银行的价格走势是向上的。可以看出,浦发银行的价格走势受M2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存量的影响,与大盘指数有基本相同的走势。

三、财务评价

(一)资产质量分析

资产质量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来衡量。资本充足率是指风险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2008年底,浦发银行所有者权益为417.02亿元,比2007年底增加了47.37%;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7518.21亿元,比2007增加2010.44亿元,增长36.50%。2008发行了82.00亿元的次级债券,适时补充了资本,但充足率还是从上年的9.15%降至9.06%,核心资本充足率则由5.01%上升至5.03%。2009年6月末浦发银行所有者权益为468.09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12.31%;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9,724.65亿元,比上年增加2,206.44亿元,增长29.35%。资本充足率从上年的9.06%降至8.11%,核心资本充足率由5.03%下降至4.68%。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有待于提高。

(二)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具备的变现或偿债能力,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资产的偿债性是通过存贷比例来衡量的。2008年底,公司负债总额12677.24亿元。其中,本外币一般存款余额为9472.94亿元,增加1838.21亿元,增幅24.08%,存款余额在上市银行中位居中游水平。全年人民币和外币存贷比分别为72.85%和40.36%,严格控制在监管标准之内。2009年上半年,公司负债总额15,726.26亿元,其中本外币一般存款余额为12,344.56亿元,增加2,871.63亿元,增幅30.31%,存款余额在上市银行中位居上游水平。

(三)盈利能力分析

1、获利能力分析

资产收益率。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其资产运作能力,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9月30日,资产收益率(ROA)为0.65%,去年同期资产收益率为0.88%,比去年同期降低0.23个百分点。2008年,2007年,2006年浦发银行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96%,6.01%,4.86%。可见自06年以来浦发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是逐渐上升的,但由于在09年资产的大规模的扩张,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股权收益率。股权收益率又叫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衡量股东净资产收益能力的关键指标。2009年9月30日,股权收益率为15.8%,而去年同期为25.8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08年,2007年,2006年浦发银行股权收益率分别为30.01%,19.43%,13.57%。预计2009年的股权收益率要低于2008年,但是2009年银行业的股权收益率出现了普遍下降的情况。

2、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四、股票价值分析

根据股票价格的推算公式:股票价值等于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

根据稳定增长公司的股权资本的价值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市盈率(PE)的表达式为:

其中DPR为红利支付率,gn为股票红利的增长率(永久性),r为股权资本要求的收益率。

1、红利支付率和股票红利的增长率

2008年浦发银行的股东权益为4170179.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2.2110元,实现净利润为1251596.81万元,2008年,浦发银行实行每10股派2.3的方法,得出浦发银行2008年的红利支付率为10.40%。根据2001年来浦发银行的分红情况,可以得出浦发银行红利的增长率为21.21%。

2、股权资本要求的收益率

股权资本的要求收益率r可以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得出。

r=Rf+β(Rm-Rf)

其中,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预期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一般用一年期的国库券的收益率来预测无风险收益率。我们以2009年10月份发行的第五期凭证式国债一年期的收益率2.60%为无风险收益率。

β值是反映个别股票相对平均风险股票变动程度的指标。可以用浦发银行的每月收益率与同期上证指数每月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我们选取了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10年间的浦发银行的月收益率和上证指数的月收益率。根据从股票市场取得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分析确定出β系数为87.4%。

市场预期收益率是指市场各种投资未来的平均收益率。我们把市场预期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定义为风险溢价。通常使用市场平均预期报酬率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来估算市场风险溢价。我们计算从1996年到2009年每年的年平均收益率与当年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的平均值为22.10%。

所以得出的股权资本要求的收益率为21.92%。

综上所述,将所有的数据带入公式中,计算出来的市盈率为16.8。

根据预测,浦发银行2009、201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38.8、17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28.8%;每股净收益分别为1.53元、1.96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7.65元、9.54元。所以2009年浦发银行的股票价值应该为25.77元左右。目前浦发银行的股票价格在20元左右,所以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五、总结

参考文献

[1]赵立东,张新海,牛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11-12.

[2]于洁.银行股投资的财务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04-207.

一、研究背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家庭资产呈多样化发展,城乡居民家庭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开始涉足股市,由于个人之间风险意识、信息充足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别,投资收益存在很大的差别。

二、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现状

(一)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比例

从目前的情况看,家庭个人投资方向中,银行储蓄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总投资的57.5%,现金为17.93%,股票则为15.45%。鉴于银行储蓄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银行储蓄一直是居民和机构投资的首选。在当前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银行储蓄收益偏低,扣除通胀之后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也促使投资者在满足日常流动性的基础上将部分资金投入收益更高的领域,股票市场就是典型的高收益工具。

(二)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盈亏状况

亏损与收益的对应,是金融市场上的常态。损失和收益交替出现,和经济形势的好坏交替呈同步变动。除了经济形势之外,行业的周期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转变也会影响到盈亏状况。

家庭个人投资股票是否盈利,除了上述基本面的情况,还与个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与规避风险能力有关系。

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股市中盈利的群体只占总人数的22.17%,其余77.83%则为亏损或者持平。这正好体现了股市“二八”法则,即在股市中,二成投资者盈利,八成投资者亏损或持平。

三、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

家庭个人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有多种,但在一般情况下,家庭个人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胀风险,其他风险较少遇到。

(一)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违约风险不多见,ST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退市的风险,但退市后仍可以在三板市场交易,而且可以参与分红。至于债券违约,2012年山东海龙债由于资不抵债,濒临违约,政府出资解除了违约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下调,银行存款收益低,从而造成买证券者增多、证券价格便会随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调,银行存款收益高,则证券价格也随之下跌。

(三)通胀风险

物价指数上涨时,债券价格下降,但是,股票却是一种保值手段,因为物价上涨时企业资产也会随之增值,因此,物价上涨也常常引起股价上涨。不过总的来说,物价上涨,债券价格下跌,股市则会兴旺。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股票市场内部因技术性操作因素引起股价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因素包括投机者的投机性操作、股市的强弱变动趋势、股价循环、信用交易和证券主管部门对股票市场的限制性规定。不同公司的技术风险差异可通过Beta系数来反映。

四、股票投资的风险控制

(一)分散系统风险

1.投资工具分散

将资金平均分散到多家公司股票上,总的投资风险会大大降低。市场上的投资工具对利率的变动有不同的效果,如果选择两只反向变动的资产,则可以对冲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任意选出的60种股票的组合进行投资,其风险可将至11.9%左右。

股市在得知上市公司派息消息后,股票价格会有明显地变动。短期投资宜在发息日之前大批购入该股票,在获得股息和其他好处后,再将所持股票转手;而长期投资者则不宜在这期间购买该股票。

3.行业选择分散

(二)回避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来自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回避方法。

1.掌握趋势

对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

2.搭配周期股

3.选择买卖时机

以股价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算出标准误差,并以此为选择买卖时机的一般标准,当股价低于标准误差下限时,可以购进股票,当股价高于标准误差上限时,最好把手头的股票卖掉。

4.注意行业周期

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经济气候好时,股市交易活跃;经济气候不好时,股市交易必然凋零。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为大宗股票投资期。

(三)避免利率风险

了解企业营运资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时,负债较多的公司会遇到资金困难,从而殃及股票价格,而利率的升降对那些借款较少、自有资金较多的企业或公司影响不大。

(一)预防和安全的作用

投资者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应当对股票市场处于多头还是空头市场进行认真地分析,要想做到多股票市场准确无误的把握,就应当从财务报表分析入手,去判断最佳的股票投资时机。

二、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价值评估

(一)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是企业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相对的指标。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等。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的话,市倍率和市盈率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指标,下面就是对市倍率、市盈率及市盈率相对增长比率的介绍。

2.市盈率。市盈率是决定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好了某一只股票的时候,还应当注意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因为只有把握好了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市盈率能够帮助投资者找到买入或者卖出股票的最佳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证券市场上有这样的盈利率水平的标准,当市盈率为1至13倍的时候股票价值被低估;13至15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是回归的;16至20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被高估;21倍以上的时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存在着泡沫现象。但是,但是并不是所有股票的买卖有是依据这样的标准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则必须要注重该公司的以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经济走势,如果只是孤立的按照这样的盈利率标准去衡量是不是买入或者卖出的最佳时机的话,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对最佳投资时机判断失误,机械地运用市盈率不是股票投资方法的合理运用,这样只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而不能获取很好的收益,甚至只有亏损的可能。

(二)基于财务分析的价值评估

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的关键是首先进行股票价值评估,将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高估和低估。在价值评估中,财务分析占重要地位。

1.账面价值法。首先分析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运用该企业的大量原始信息,再根据股票价值=公司账面价值+溢价的公式计算出该公司的股票价值。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是懂得会计知识的人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当然这种方法用的多了就会导致股市上股票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股票数量减少。从价值的角度考虑,虽然股票的价值低于了账面价值,不会有什么投资风险,但是股票价值低也说明了该公司的经营不景气,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如果将来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升,股票价格自然会上升,如果将来业绩加剧恶化,股票会一文不值。总之,这种估值方法只适合短期初学者使用。

2.现金流量折现法。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并依附现在的折现率,利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能够准确的预测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来估计公司的股票价值。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造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流量表提供的现金流需要真金白银做保障,不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形。会计学者都知道,单纯用现金流量表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在实务中,人们通常使用扣除了折旧、利息和税前盈余当做公司的现金流量近似值。但是,用现金流的近似价值来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很有可能会偏离股票的实际价值,因为企业的现金流本身是估算出来的,用未来的现金流去估算股票价值又是一个估算的过程,双重估算导致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用这种方法计算,虽然能够大致估算到公司的当前价值,但是想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到公司的价值还的结合其他的方法才可以。

三、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

(一)宏观经济分析

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确定经济所处的阶段宏观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对经济的宏观分析把握准确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投资中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不同的经济环境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经济环境对某一行业和某一公司的影响也不是一样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行业的影响,并且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影响,所以投资者应当通过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选择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行适当的投资。

(二)选择投资公司

2.基本的财务指标分析。投资者首先可以利用财务指标和其他的有关的材料,对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投资者可以将同一行业内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进行横的比较,再将某一公司的历年财务数据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得到该公司偿债的能力、营运的能力、盈利的能力以及发展的能力,再将这些能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该公司的投资价值。

在经济市场变幻莫测的新形势下,无论是宏观政策的些许变动,还是市场价格的上下浮动,均可能会对股票市场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甚至损失,从而促使谨慎投资变得尤为重要,而做好股票投资的关键又在于合理而全面的财务分析,毕竟只有保障财务信息准确而可靠,方能使得决策更为明智、正确,在此就股票投资财务分析测量加以重点分析。

一、财务分析对股票投资的重要意义

二、做好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策略探讨

1.重视掌握目标公司情况

了解目标公司基本信息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和前提,如之前出现的二级市场爆炒网络股,促使诸多企业盲目斥资投资进行触网,致使融资成本不断升高,甚至部分企业本金也有所损失,倘若投资企业事先就目标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则很容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做好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重视掌握目标公司情况。

首先是掌握公司概况,如了解其经营发展历史、是否具备理性的管理阶层、最近的投资决策是否脱离本行、公司股票人品作风、发展前景如何等,以此初步认识目标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避免盲目从众、效仿,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谨记,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是关系投资成败的前提。

其次是掌握经营状况,若加以细分,需要分析的目标公司的业务经营信息主要涉及经营状况、主营收入、利润回收率、募集资金去向等。因为通过总结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纵向比较往年的业务收入、利润完成指标、募集资金流动情况等,可以对其业务经营、重大成绩、生产能力、潜在问题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后续投资的科学权衡。

再者是掌握财务数据,目标公司股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为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股东权益及其比率、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等财务数据,通常若净利润、主营收入同比增长较为明显,预示公司业绩突出,获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较强,若每股收益、净资产相对较高,则表示股东投资安全、回报率高,反之亦然。

2.强化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三是分析现金流科目;因现金流量被视为公司的血液,应对其收支渠道、具体流向等加以重点分析,以此进一步了解目标公司的现金生产、融资、还债能力以及经营状况。具体可从投资和经营两个方面的现金流量着手,如某公司在2011.10.1-2012.10.1期间因经营活动而生成的现金流量净额中,虽然每期数额较大,但其他应付款和应收款也较大,对此我们无从判断是否存在资金操控现金流情况,故应予以深入了解,同时其未分配利润金额较大,但每期拟分配现金股利却为0,可见其利润存在嫌疑。

四是分析利润类科目;此时需要就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销售增长率、毛利润等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公司整体获利水平、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以及公司成长性等,可为选择短期或长期股票投资提供参考信息。

此外财务指标市倍率,可以对股票潜力做出重要分析,市盈率可为找准投资时机提供有力指导,PEC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分析。

3.善于合理评估股票价值

能否合理评估股票价值,对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尤为关键,此时可基于财务分析,利用科学工具和方法加以评估,如相对价值法,即,其中和分别表示目标公司价值和财务变量,和分别表示可比公司价值和财务变量;账面价值法,即账面价值+溢价=公司价值,此时需要借助大量的原始资产负债表信息;O-F模型,主要是由账面价值中净资产和将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分析企业价值,此时需要的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经济增加值法,即税后净利润-资本投入资金成本=EVA,其需要准确的损益表财务信息;此外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及其权益和自由现金流、剩余收益、股利贴现、调整后现值五种变形模型通常以财务分析为基础为评估股值、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其实评估股票价值的关键在于预测盈余,因为有时投资者不能正确理解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对未来收益的影响,容易因此引发投资风险,故可利用本期现金盈余0.855+本期应计盈余0.765=下期盈余测试值选择股票;同时针对预测盈余中遇到的均值回转,建议投资者尽量谨慎评估股票价值,以免出现企业价值高估的情况;此外针对企业发展周期问题,即公司在成长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的经营状况与其未来盈余关系密切,此时投资者可从经营、筹资、投资三大现金流关系着手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风险与日俱增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好股票投资显然已经成为投资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这必然离不开财务分析,因为只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取其真正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减少风险和损失,而且随着投资理念和决策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财务分析会逐渐成为股票投资者的金科玉律。

[1]吕琳琳.基于财务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新会计.2012(12).

[2]彭缅良.试析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财务分析.金融与经济.2010(06).

企业购买或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根据其购买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金融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在实务中,最通常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购买者的意图和持股数量来作判断。一般而言,购买股票是为了短期交易获利,且购买数量未达到对被投资企业重大影响程度的股票投资均应划分为“金融资产”。而从战略投资出发,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票并且达到对其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控制甚至控制的则应视为“长期股权投资”。本文将仅针对按照金融资产核算的这类股票投资展开论述,通过分析金融资产不同类别的会计核算来说明股票投资类别划分给企业损益带来的影响。

一、股票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核算的类别划分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包括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取得股票资产时,不同的企业可能把它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即可以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企业最终把这类股票资产划分为哪一类的金融资产,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因素,金融资产的分类是管理层的管理目的的真实体现。

实务中对股票资产划分类别的一般标准为:企业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且近期打算出售获利的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打算长期持有或近期没有出售考虑的应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通过股权分置或定向增发等其他方式获得的股票,且持有期间对上市公司不具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的主要区别

2.在报表时点,持有股票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不同

股票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变化,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就形成企业的当期收益;反之,则形成企业当期的一项损失。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变动与利润无关)。

3.发生减值时的处理不同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无需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则应对其价值作减值测试,若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就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准则还规定,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即股票投资)一旦计提减值,即使在以后持有期间价格得到恢复,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通过损益转回。这一规定导致股票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因类别划分不同而给企业之后持有期间的损益带来重大影响。

4.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在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

企业应按照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收入与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此外为了正确的核算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还应当结转相应的科目。企业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把原来计入当期损益转出作为企业总的投资损益的组成部分;企业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作为核算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三、股票投资类别划分对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

企业管理层对投资股票的意图以及投资风险的偏好等主观决策是股票类别划分的重要标准。股票资产一旦初始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后无论管理层意图如何改变均不能进行重新分类。当二级市场股价变化较大时,类别划分的不同对企业损益影响较大,以下将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甲公司在二级市场购买100万股A公司股票,10元/股,假设无交易费用,打算长期持有且对A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及重大影响;乙公司同样在二级市场购买了100万股A公司股票,10元/股,假设无交易费用,目的为股价上涨30%后出售;丙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获得A公司100万股股票,假设也为10元/股,无交易费用,该股票限受期为当年的12月1日。购买日均为20X0年10月1日。以上公司均按季编制报表。

按照管理层购买目划分,甲公司应将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乙公司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丙公司由于在取得股票时处于限售期,因此应将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一种情况,A公司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小:20X0年12月31日8元/股;20X1年3月31日10元/股。

在20X0年12月31日年报时点,股价变化对甲、丙公司当年利润无影响;乙公司将因股价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当期利润200万元。

在20X1年3月31日季报时点,甲、丙公司仍无利润变化;乙公司因股价回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当期利润200万元。

第二种情况,A公司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大:20X0年11月30日8元/股;20X0年12月31日5元/股;20X1年1月31日8元/股;20X1年3月31日10元/股。

在20X0年12月31日年报时点,甲、丙公司计提减值500万元,减少当期利润相应金额;乙公司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0万元,三个公司在年报时点对利润的影响数相同。

在20X1年3月31日季报时点,虽然股价从亏损又涨回了原价,但甲、丙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却不能确认通过损益转回减值准备而只能增加权益(资本公积),因此不能增加当期利润。而乙公司则可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当期利润500万元。

以上案例说明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股票类别划分的不同对当期损益具有较大影响:(1)在股票资产未达到计提减值标准的情况下,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不会影响企业损益,而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将由于股价的变动直接影响当期利润;(2)股票价格一旦波动较大,并且在报表时点达到了计提减值的标准,虽然这两种分类方式在计提减值时点上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但若股价在以后持有期间大幅回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不能转回利润,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却可增加以后期间的利润。

三是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间不能重分类,也就是说股票资产一旦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是不能再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这与按管理层持有意图划分类别的标准相悖。本案例中的丙公司在持有A公司股票时,由于在取得股票时属于限售股,被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在解禁后即便是管理层认为将近期获利后出售也不能将其重分类至交易性金融资产,造成在年末时点计提了大量减值,并在以后持有股票期间不能通过损益转回,第二年1季度的利润因此低于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实现的利润。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股票资产一旦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后,在持有期间不能进行重分类,而类别划分的不同又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变化,特别是当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并面临计提减值时,对于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而言,不仅当期利润会因减值而降低,同时在今后持有股票的期间,企业利润不能随股价的回升而增加。因此,企业管理层在选择分类时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尤其在股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选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对于二者不能重分类的规定,准则的初衷是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但股票投资具有难以预测其后期价格走势的特点,且投资者的购买或持有意图及风险偏好往往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若完全不能转换分类,势必将造成因计提大量减值而不能在以后持有期间转回利润的情况,不利于对企业持有股票期间的综合评判。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准则解释中充分考虑股票投资的特殊性,尽量缩小因股票资产类别划分不同而对企业损益产生的影响。

[1]《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根据层次分析结构中的不同层次对股票投资价值评价确立了如下的层次分析模型。其中A为股票的投资价值;B1,B2,B3分别表示股票的收益性,成长性,风险性;C11,C12,C13,C14,C15分别表示基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公积金;C21,C22,C23分别表示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C31,C32,C33分别表示市盈率,未分配利润,股东收益比率。

(2)构造比较

判别矩阵以上一个层次中某一个因素作为比较准则时,可以用一个比较标度表示对下个层次中第i元素与第j元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认识。由此得到的矩阵A=(aij)叫作比较判别矩阵。

(3)计算各级权重与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各因素相应的权重w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经过一致性检验,当各层指标的CR值全部都小于0.1时,说明各层结构具有一致性。

THE END
1.20242024-2030年中国未来产业之区块链技术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应用报告 【出版机构】:中智信投研究网 【内容部分有删减·详细可参中智信投研究网出版完整信息!】 第一章 区块链技术相关概述 1.1 区块链技术综述 1.1.1 区块链定义 1.1.2 区块链本质 1.1.3 工作原理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3646087&efid=8wvafyE7K7e4p8y8YkjIlw
2.公司估值如何计算?从初创到成熟企业的评估要略公司估值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它不仅依赖于公司的财务数据,还与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公司竞争力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一、公司估值的基本概念 公司估值就是对公司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市场前景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估值的结果不仅对于投资者、股东具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379273917051556&wfr=spider&for=pc
3.《[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证券业协会.编.扫描版.pdf》4. 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价值分析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1.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2. 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3. 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第四章 行业分析 1. 行业分析概述 2. 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3. 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4. 行业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 公司分析 https://www.jianshu.com/p/0485acdcdb0d
4.企业股权价值评估:市场法及收益法的评估思路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 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 参考企业比较法是指通过对资本市场上与被评估单位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 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https://blog.csdn.net/chinacpv888/article/details/119979347
5.中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前景研究分析与市场价值评估报告一、证券市场主要指数分析 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情况分析 三、证券市场资金流动趋势预测 四、跨境资金投资证券市场分析 五、基金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总体运行分析 一、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规模分析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45565.html
6.恒信移动: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公司”、“上市公司”或“恒信移动”)立即会 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独立财务顾问”或“中信建投”)、立 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会计师”或“立信”)、北京市金 杜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师”或“金杜”)、北京卓信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90900000189
7.头条文章新股民炒股入门与技巧必备读本,采用推理式的分析思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在分析和总结市场的规律,找到战胜市场的方法。 格雷厄姆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费雪和彼得林奇的市盈率价值评估方法、巴菲特的现金流量价值评估方法都是在市场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这些方法和理念是成功投资者长期的实践摸索获得的,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05716681064490
8.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有效措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第二章 公司治理 第一节 独立性 2.1.1 上市公司应当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的人员、 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 风险。 2.1.2 上市公司的人员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19215
9.史上最全股票书籍推荐大集合绝大部分技术分析人士和交易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价格方面;基本面分析人士把研究重点放在公司价值方面。其实,股价的表现由成交量决定,对于公司价值的认可也通过成交量反映,这一切都是投资者心理作用的外在表现。与其他分析方法肤浅的立论基础相比,成交量分析有着更为可靠、现实的理论基础一行为金融学。因此,蕴含了丰富https://www.douban.com/note/699306988/
10.注册会计师考试试卷一以鉴证业务为重点,内容主要涉及会计、审计和税法等专业领域;试卷二以管理咨询和业务分析为重点,内容主要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等专业领域。试卷一设置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 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https://baike.sogou.com/v418892.htm
11.投资案例分析(精选十篇)资本投资是一种以现在的投资支出来换取未来利润的投资决定。现实意义上,投资评估技术是商业中非常重要的并且值得分析的一个领域,因为投资决策是一个阶段性的商业活动,而在这一商业活动期间,产生的成本利息是企业项目分析的重点。面对众多商业项目,投资评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选择最优项目。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198t0v.html
12.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201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以下简称综合阶段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综合阶段考试要求考生在掌握专业阶段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经验积累,能够综合运用各学https://www.gaodun.com/cpa/359726.html
13.金元惠理成长动力灵活配置混基更新招募说明书摘要信息披露金元惠理成长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原名:金元比联成长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根据2008年6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同意金元比联成长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的批复》(证监许可[2008]810号)的核准,进行募集。本基金基金合同于2008年9月3日生效。 https://www.p5w.net/fund/jjgg/201310/t20131017_338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