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横行,谁来为“互联网+”护航滚动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双十一”,北京白领苏女士从网上旗舰店抢了一条599元的羊绒裙,正喜忧参半地等着收货。便宜是便宜,但会不会是假货?以往多次买到假货的教训告诉她,“旗舰店”也不那么让人放心。

就在“双十一”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将网上销售假劣商品、网络侵权盗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互联网在带来丰富和便捷的同时,也因侵权假冒大量发生而让人头疼。在“互联网+”时代,怎样才能让“李逵”打败“李鬼”,营造一个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假货之伤戳痛了谁?

假货之伤,戳痛的不只是淘宝。

“十二五”期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达到278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而国家工商总局抽查结果显示,2014年的网购正品率只有58.7%,网络消费成为消费侵权案件多发领域。

跨境电商和“海淘热”正风起云涌,奢侈品假货也成“泛滥地”。奢侈品牌爱马仕CEO帕特里克·托马斯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80%在互联网上以爱马仕之名贩售的商品是假货。”

4月,上海市查获全球最大规模跨境网售假冒“LV”品牌案件。这一犯罪团伙的销售网络辐射亚美欧三大洲,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业内人士称,互联网为造假披上更隐蔽的外衣,形成线上线下造假“一条龙”利益链:造假者、网上批发商、物流公司、实体卖家,整个过程分工明确,已初具公司化运作特征。

此前浙江警方曾破获一起跨越7省市、涉案总金额达6200万元的假冒安利案件,造假各环节就是通过网络“对上眼”的。公安部门侦查发现,作案者通过线下采购原材料灌装生产,然后在互联网寻找批发商,经物流公司将假货配送下家。

说到底,假劣商品戳痛的还是消费者。安利(中国)区域公关事务总监李君介绍,安利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数百种产品,由于不法分子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一一了解每种产品的真假区别。

某些地方假货太多,导致一些消费者对那里的商品产生排斥。有些网购者一看鞋来自福建莆田就不买,于是售假者又发明了“异地上线”——将货物先从莆田寄到异地,再从这些地方寄到客户手中;而消费者能查询到的快递单号跟踪则是从异地开始的,而不是从莆田发出的。这意味着,消费者网购时,无论发货地点显示是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还是香港、美国、韩国等海外地区,他买的都可能是莆田的假鞋。

在莆田安福市场,记者询问多家摊点,除邮政摊点明确表示不做外,其他大型物流公司摊点几乎都能帮助卖家异地上线,境外等一些地区还能走顺丰快递。一位业务员介绍,在美国上线要套单,可以在顺丰、联邦快递两家中选一家,需要一个礼拜到12天,价钱36元。

在安福市场一家名为58贸易的小店内,记者看到,几名年轻人正填写快递单,旁边放着“耐克”“阿迪”品牌鞋。打开鞋盒,里面装着这些品牌的流行鞋款,吊牌防伪标一应俱全,还有一个装有POS单和发票的塑料袋,POS单和发票都是英文,销售门店显示为香港铜锣湾、钻石山等。

怎样解开网络侵权之结?

假“李逵”也使两把板斧,左手是假货,右手则是侵权。

北京老中医丁义明就中了侵权的招。最近,一位从网上购买“发密宝”生发产品的消费者,从南京找到丁义明家里,见面就骂“骗子”,说自己被骗了3000多元,就因为买了丁义明的专利产品。

“自己一辈子的心血被人假冒,还被说成骗子。”想起这些遭遇,老人就感到心寒。

近年来,从韩寒诉百度公司侵权案、哥伦比亚等知名名牌对多家电商网站的侵权诉讼案,到百度杀毒与360安全软件之间的商业诋毁案,侵权涉及著作权、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等多个领域,互联网侵权屡见不鲜,且上升态势明显。

据北京市海淀区法官曹丽萍介绍,自2009年以来,海淀法院网络知识产权案件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今年5月1日起施行立案登记制后,增幅达到近70%,前十个月已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超6000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认为,互联网一方面使知识产权侵权形态多样化、隐蔽化、动态化,另一方面使侵权行为的认定、证据的取得、法律适用等面临着新的难题。

各方联动,剑指“毒瘤”

对于网络假冒侵权这一“毒瘤”,打击从未停止。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保障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预防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犯罪。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提出了更明确的打击目标。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介绍,农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配件、装饰装修材料等关系到消费健康安全领域领域,成为打击整治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在监管方式上,除了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已引入互联网打假;域名属地化、IP地址精细化管理和网站备案管理,推行网络实名制,推广使用电子标签等新措施,已全面展开。

商务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纷纷加大对网络假货侵权的打击力度,今年上半年被处置的违法违规网站达172个。

在这场打假战中,企业也纷纷从幕后走向前台。

阿里巴巴集团因假货而一再卷入舆论漩涡。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里,专职负责打假的员工已超过2000人,去年打假投入超过10亿元,删除的链接总数为1.3亿件,其中权利人投诉删除1200万件,公司主动发现并删除1.2亿件。

阿里巴巴安全部资深总监王明强表示,除根据消费者投诉举报打假外,阿里正通过阿里云大数据处理平台等来提高打假效率,目前已达到实时分析数据每秒1亿次的速度。通过分析识别具有售假风险的“高危”用户,及时反馈给行政执法部门,联手打假。

截至今年8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共向浙江省“双打办”推送售假线索1143条,共破案2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6人,捣毁窝点344个,涉案案值近15亿元,共涉及百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如何突破网络打假难题?

网络打假,难!

“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隐蔽性强,具有线上线下、环节、区域之间融合的新特点,对传统监管方式构成挑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柴海涛说。

“网络打假难,在于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在哪里。网店即使实名登记也未必是真名,填写的地址也可能虚假,让工商部门无从查起。”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表示。

“打开网店,数百件写着umawang的衣服,没有一件是真的。”原创设计师品牌umawang的设计师王汁说,维权成本太高,自己已经到了眼不见心不烦的地步,只能不去纠结维权。

网络商业模式日新月异,法律常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不管对企业还是执法部门,都常会面临缺乏可参考规定的难题。

不容回避的是,一些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助长了侵权假冒的气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例子:北京一位王女士花1000元买了个假的巴宝莉(Burberry)手提包,划伤后拿到正品巴宝莉柜台去修理,店员真就给修复了,根本没看出来这是个假货。

这位女士并不因买假货而苦恼,看见柜台上“同款”正品标价近一万元,她反倒“偷着乐”。“正品价格太贵,赝品价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又不容易被人看出,起码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正如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所说,“如果有一天从假货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的话,假货早就终止了。”

THE END
1.擅自修改有效活菌数,罚!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行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 近日,为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工作,有力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山东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http://www.fert.cn/news/2024/12/09/3936603028.shtml
2.农资市场为何假货不断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从内因分析,农资市场假货泛滥也有四方面原因: 一、农户不具备鉴别假货的能力。农户主要从颗粒、颜色、溶解性上鉴别,事实上从这些方面,都不足以鉴别假货。而含量上的鉴别,因为没有专业的知识和仪器,农户根本不可能具备。 二、有些农户贪价格便宜。老话讲,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同样含量的产品,为什么有的肥http://www.fangweima.com/newcom/539/
3.当农资市场上,假农资越来越多,农资零售商该怎么办?所以,当市场上假货横行的时候,我们把责任推到种植户身上真的就对吗? 对于假货的泛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造假者,真正应该被指责的是贩卖假货的,而不应该是种植户。 其次,我们每一个农资从业者也有责任,因为我们是这个行业的守护者,我们有义务去净化我们的行业,有责任去打击造假者,而不是一个劲地对种植户去抱怨。 https://m.lanhaizi.cn/News/detail.ashx?id=27372
4.股票市场格局分析论文12篇(全文)4后备箱工程的泛滥。由于高端白酒的全国性风潮已成燎原之势,后备箱工程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在中国,最具人物风情的淳朴之地就在西北,后备箱工程的人情链在这里会十分激烈。 我国润滑油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润滑油,市场,竞争格局 1 前言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0ksfrbr.html
5.电商之殇:京东商城再现假货问题京东商城假货泛滥退货无门 记者发现,京东在执行网购商品七日内“无理由退货”制度,打击假货次品,以及保护消费者信息等方面问题频出,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尽管京东郑重承诺,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刘强东也公开表示,创业十几年以来,始终坚持不卖假货原则,但假货、次品却一直伴随京东的发展,饱受消费者诟病。京东自营商品售后http://www.xinhuanet.com/tech/special/zt17.htm
6.监管造句68、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发展迅猛,网络交易品平台缺乏有效监管,滋长了假货泛滥,一些合法商家表示,假货商分销网络遍布全国,已经形成很难撼动的势力。 69、本章介绍了美、日、英等国保险投资的发展历程、资金运用特点和监管法规,希望为我所用。 70、重大危险源监管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发生,保障城市公共安https://www.chazidian.com/zj-188867/
7.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尽管有些电商,比如淘宝对一般商品的商家及产品有监控措施,包括买家确认支付,买到假货淘宝先赔钱等,但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诚信方面的问题,也难以一一解决。 3.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上游。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it0d43t.html
8.农资长期假货横行物联网能否终结农资市场乱象?农业生产资料关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乃至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但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多元化的农资供应在繁荣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假冒伪劣”等种种问题,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2012年8月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农资物联网”产业化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试图运用“官方渠道+互联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413357/article/details/9046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