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食药、质监、工商“三合一”组建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开局之年,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构建一个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它既是深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执法工作的需要。“三合一”从机构上来讲不是撤销而是合并,从地位上来讲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从职能上来讲不是减少而是扩大。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不但彻底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更是从根本上将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从“严进宽管”改变为“宽进严管”,实现管理职能本质上的提升。面对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面对一些陌生的监管领域,面对大规模的机构职能和人员整合,我局也将会克服困难、迎刃而上,在改革的大潮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二、狠抓学习,增强执法能力
三、强化宣传,大造舆论氛围
四、依法行政,坚持秉公执法
“六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和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依法行政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按照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理顺思路,认真部署,狠抓落实,使我局的普法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以队伍建设、效能建设为重点,在监管执法水平上有新提升。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市局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职工队伍建设;维护稳定大局,营造内和外顺的和谐工作环境,确保全方位工作目标争先进位。
(四)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在维权能力上有新亮点。继续推进“一会两站”建设,把维权工作覆盖到最基层;充分发挥协会和行业组织作用,引导广大经营者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以加大服务力度为重点,在服务大局上有新拓展。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优化环境,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服务招商引资,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业园区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大部制监管优势,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领域监管。二是进一步提高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水平,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强食品抽检工作,督促各食品经营单位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三是继续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四是继续推进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与农贸市场规范工作。
(四)大力提升消保维权工作水平,建立科学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服务民生。加大资源与功能的整合力度,继续开拓新领域,扩大影响范围,及时化解消费纠纷,和谐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切实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一)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和认证监管工作。加强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推进监督抽查与执法查处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秩序。
(三)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做好20xx年工业产品的执法打假工作。建立动态监管档案,确保监管工作全覆盖,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是以“质检利剑”行动为突破口,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开展以儿童用品、化肥和以内饰件为重点的汽车及零部件“质检利剑”行动。二是以专项执法检查为引领,推动执法打假步入新领域。开展电子商务产品、人造板产品、家用电器产品和家用汽车销售企业执法检查行动。
二是对商业贿赂等案件查处力度,积极开展反不正当竞争行动,严厉打击传销和非法直销,规范市场环境和交易行为。
四是多管齐下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努力培育和扶持辖区知名企业申报驰、著名、知名商标。
五是提高同监管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努力破解合同监管领域难题,不断向高端、重点行业突破和迈进。
20xx年是“XX”开局之年,县市场监管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领导下,坚持服务中心主线,坚守安全底线,咬定目标、精准发力,积极主动推动市场监管工作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服务,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二)保安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三)护民生,强化为民服务工作。
(一)优化营商环境,活跃市场主体
一是市场准入更加便利。
围绕破解企业开办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对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等开办事项继续实施流程再造,实现各环节有效衔接、无缝对接,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资源。二是信用监管更具效力。继续实施市场信用管理工程,推进信用元素在企业全生命周期应用,为市场注入激励约束内生机制。合理确定“双随机”抽查的范围、对象和频次,提高监督检查的靶向性、精准性。三是支持扶持更有温度。强力推进各项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多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强信心、稳预期。四是市场监管更加智慧。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对接服务,抓好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日常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应用衔接,推动优化各类数据信息横向联通和资源共享。
(二)严守底线红线,保障市场安全
一是食品监管要再巩固。
全面开展食品“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集中提升整治活动,持续开展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专项整治,深化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加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提升。加强监督抽检,确保抽检量达到千人四份,确保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快速检测覆盖率100%,不合格(问题)食品核查处置率100%。
二是药品监管要再提升。
严格疫苗流通使用全过程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流弊以及运输配送过程中脱离冷链问题。严把防疫药械质量关,加强治疗药物、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产品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医疗机构、非法渠道购销药品、中药饮片、网络销售“两品一械”、儿童化妆品等专项整治,严惩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处罚到人、从业禁止、从重处罚等规定,确保药械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三是特种设备监管要再加强。
四是工业品质量监管要再聚焦。
组织钢铁、水泥、电线电缆、危化品、化肥等重点工业品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聚焦服装鞋帽、儿童和学生用品、老年用品、洗涤用品等重点消费品,开展消费品专项监督行动。严格监督抽查过程管理,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及时消除隐患,在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防范发生“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
五是劣质散煤管控要再发力。
全力以赴推进劣质散煤管控、成品油质量监管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严格市场准入,严防劣质散煤流入;严把运输关口,进一步加大煤质检测和后处理力度;严防死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销售散煤行为;聚焦关键环节,严格复燃监督检查,严防散煤复燃。开展成品油质量专项治理。充分发挥快检设备作用,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对不合格油品依法严查重处。
(三)建设质量强县,助力经济发展
一是全面加强质量主题宣传,提升全民质量意识,优化凝聚各方力量。
二是深化质量提升。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工作水平。三是夯实质量基础。强化民生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认证认可监管,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
(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一是深化公平竞争审查。
落实审查责任,提高公平竞争审查质量。推行第三方专家论证,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问题集中、行政性垄断多发的行业和地区开展政策实施评估。
二是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严厉打击传销违法活动、查处传销违法案件,加强直销监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
三是优化反垄断执法互动。
四是硬化价格检查执法。
严厉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五)保护知识产权,实施创新驱动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科学编制“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推进质效提升。
启动知识产权跃升行动,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
三是构建大保护格局。
正确处理监管与执法的关系,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手段有力支撑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稽查、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标准等业务条线,要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加强协调,增强统筹协作体系的运转效能,共建大保护格局。
(六)加强消费维权,加大办案力度
一是在拓展维权路径上下功夫。
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落实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
三是在提升办案水平上求突破。
要始终将执法办案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主责、主业,作为市场监管的“拳头”和“抓手”,增强执法办案的统一性、专业性、权威性。要主动作为、敢打硬仗,结合市场监管的实际和痛点,集中精力查办一批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轰动、有影响、有震慑的大案要案,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