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微短剧出海能为网文出海带来何种良性影响?如何更好地引导微短剧行业健康地发展?本报邀请3位微短剧行业资深从业者、微短剧爱好者和研究者共同探讨这些话题,期望以此助力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
爆火的微短剧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金龙
网络微短剧起源:应时而生
网络微短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当时,网络视频平台开始兴起,一些有创意的导演和演员开始尝试创作微型电影。《百花深处》《老男孩》《青春期》等微电影剧集频出,为微型剧情短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某短剧流媒体平台界面
2020年12月8日,广电总局出台《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将微短剧定义为单集时长10分钟以内的网络影视剧,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4种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微短剧受众规模大,最近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长度在3到5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19岁及以下年龄用户的收看比例为50.9%,其中喜欢收看的占38.8%,“微而精、短而美”成为短剧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行业现状:赛道陡峭,内容为王
2023年,微短剧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4月在横店同时开拍的短剧达100多部,场外还有200个剧等待开拍,短剧市场的火爆可见一斑。不少人因此认为中国的微短剧市场目前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微短剧行业已经迅猛发展了多年,如今进入的是中期发展阶段。
目前,从事短剧制作的公司主要是之前网络文学平台和MCN(多频道网络)机构。此外,一些摄制组和电影公司也纷纷入局。未来还将有更多公司加入短剧的竞争行列,推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据广电总局数据,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从2021年的398部上升至2022年的2775部,同比增长近600%。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今年年中,大批量公司爆发式涌进微短剧赛道。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很多自媒体宣传微短剧行业是蓝海市场、一本万利,投入几十万就可以获得几千万乃至上亿的投资回报,利益巨大。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的几千万票房并非利润,利润需要去掉IP购买、剧本创作、拍摄制作、流量投放等成本,尤其流量成本庞大,一千万票房的剧可能有近九成是投流的成本。并且并非每部剧都能有很高票房,“二八原则”也适用于短剧行业。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赛道的曲线越来越陡峭,这意味着对内容创作者、制作团队和推广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盈利能力却逐渐下降。随着参与者的增多,每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必然减少。对此,笔者认为未来各家平台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秉持开放的态度,运用节流的方法,共同致力于提升内容质量,推出更多经过精心打磨并深受用户喜爱的微短剧作品,以此来适应竞争激烈的赛道。
网文出海的新增长点
当前微短剧生产之快,亦遭品质之缺。因其过快的发展,仅3年便走完了网文30年的历程。在追求速度之余,不免牺牲了品质,只顾数量而不重质量。然若欲使微短剧能够拥有更长的生命力,我们必须提升品质,精心雕琢,从内容创作到制作等各个环节下足功夫,打造出高品质的微短剧作品。
网络微短剧是网络视听行业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影视文娱内容的全新形式。微短剧能否持续受到热捧,保持用户的黏性,并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还需要政府、平台和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市场、技术瞬息万变,但人们对于积极向上、引导善良的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追求不变。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微短剧唯有提质创新,注入社会正能量,方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网络作家,泛文娱出海资深从业者)
掀开微短剧出海的“神秘面纱”
钟惠
虽风靡海外,但创业不易
在过去一个月,甚至有许多不看海外剧的朋友给我发来各种视频链接,笑道:“你看外国人竟然也喜欢看咱们的‘豪门霸道总裁爱上我’!”
根据目前行业内头部入场企业摸索出来的经验得知,海外观众在观影需求上有着和国内观众截然不同的喜好,他们对故事题材、叙事节奏和画面质感的爱好和要求都有别于国内受众,这就使得短剧出海面临更加严峻的“本土化”考验。从更专业的买量、投放、产品、运营的角度来看,短剧出海从注册公司主体开始,到APP的研发、核心团队组建、定价策略的选择,都有不小的学问。
出海提出了更多挑战
从商业角度来说,短剧出海是一门“营生”,是新兴行业,更是机遇。但从内容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短剧出海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全新挑战。当前,很多人认为短剧出海就是把国内跑通的短剧路径复制到海外——常规操作下,把国内爆款作品加上翻译字幕、配音等进行本土化处理,然后在海外上线推广——实际上在诸多平台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发现这样不一定行得通。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很多直接翻译成外文的短剧作品,海外观众很难理解。比如泛英语地区的国家是“低语境”国家,而中国则是“高语境”国家。以《红楼梦》为例,书中很多对话和情节都意有所指,文本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含义。而在国外的语言文化中,尤其是在“低语境”国家,语言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他们更倾向于直白易懂的语言表达。比如某短剧片段里,女主角砸碎了茶杯,父亲痛骂女主角“你怎么这么没用”,就有外国观众表示不解。他们认为“只是砸碎了杯子”,为什么要上升到人格抨击?他们无法理解这句台词里的因果关系,从而觉得剧情“无厘头”“不知道演员在演什么”,进而影响到他们对作品的代入感。
据内容从业者分析,“如果这里改为‘连个杯子都砸碎,你真是个蠢货’,外国观众估计更有共鸣感。”台词差异不大、剧情相同,表达方式的不同,导致在触达海外观众时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是当前短剧出海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难题。
与此同时,在剧情本土化过程中,国外也很少有“相亲”“闪婚”这类概念。甚至早两年网文出海时,还出现了自创flashmarriage的翻译,现居美国洛杉矶的某华人编剧为此说道:“主要这个词吧,它非常‘亚洲’,北美观众很可能不知道,‘催婚’‘闪婚’真的有点水土不服。”
始终要以内容为王
虽然短剧出海在内容层面困难重重,但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从业者也逐渐摸索出一条可行路径,即“海外本土题材+中国短剧叙事结构”。从当前海外市场爆款作品的共性探究中我们可以得知,保留豪门、霸总、情感背叛等东西方通用的元素,加上欧美流行的狼人、吸血鬼、龙族血统等设定,再由海外高颜值演员演绎,这类作品更容易在荆棘林立的市场中跑通。
以今年12月上线的狼人题材短剧AwakeningRejectedMate为例,该作品以女性成长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受人欺凌的孤儿如何在重重困难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Luna(月神,剧中为受人认可的狼后身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被狼群社会所接纳。这个故事和当前海外短剧的主流叙事模式有着明显区别,虽然同是狼人题材,但不再以狗血的三角恋、挑动极端情绪的打脸戏、家长里短的财产争夺戏为卖点,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海外短剧优质题材多样性的可能——只要故事讲得好、拍得好,即使不是以爱情为核心卖点的故事,也同样能受到海外观众的欢迎。
据悉,当前海外短剧拍摄周期大概为筹备期20天、拍摄期10天,这部在澳大利亚开机拍摄的短剧,从开机日起一共拍摄了近两个月。“这是我们平台第一部正式投拍的狼人剧,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比如说,剧中有涉及跳水戏份,但是拍摄期间澳大利亚是冬季,无法进行水下戏份的拍摄。剧中还有一些其他戏份在拍摄时无法实现,也需要及时调整,整个剧本修改了超多次。”该剧的内容编审何可说。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短剧还是海外短剧,始终要以内容为王。内容从业者要守住创作底线,影视承制团队要精雕细琢,否则行之不远。短剧出海是文化输出的机遇,更是对内容创作者的严峻挑战。
当前,网络微短剧的出海频频成为行业焦点和舆论焦点。有人认为,中国的短剧出海正在成为全球文化现象;也有人认为,虽然中国短剧目前在海外微短剧市场中的份额达80%以上,但仍是新兴行业,前路未知。值得相信的是,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当下,短剧出海势必会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文艺轻骑兵”,我们也希望在诸多内容创作者的推动下,短剧这一新型文化传播样式,能够扬帆起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更具活力的方式走向海外。
(作者系网络作家,某海外短剧平台内容负责人)
呼唤具有闪光内核的微短剧
虞婧
根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超10亿人的短视频用户中,50.4%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影视市场用户正朝着短视频迁移。微短剧从最初的新兴事物变成如今的财富神话,也因内容良莠不齐、乱扣费等乱象处于监管风暴之中。
热点之下,短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内容呈现形式,内容的打磨是最朴素的原点,能否激发观众情绪共鸣乃至艺术享受,决定了短剧能否长足发展。目前微短剧的兴起、发展暴露出的问题,及公众对其成见,都与中国网络文学发端的处境极为相似。尽管仍有诸多对网络文学的偏见,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在经过野蛮生长、发展沉淀之后,展现了诸多精彩的故事和亮眼的创新。微短剧同样有在“小体量”中展现“大格局”的潜力。
今年7月,网络微短剧《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上线24小时充值金额超过1200万元。大流量、高收益的背后,除了新颖设定,最根本的还是内容的精心制作。该剧以“穿越”“重生”“霸总”为主要元素,剧情完整,主配角人设立得住,反转多但不突兀,每个转折都有相应的铺垫,台词轻松幽默但不雷人,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同时,也呈现了清晰立体的独立女主形象:主演徐艺真演技优秀,收放自如,能够成熟把握微表情表演技巧,称其可以胜任正剧女主也不为过。我们在网络文学中常见的颇具网感的新颖设定和精彩反转,在剧中得到了镜头语言呈现。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编剧李昕然曾经是传统影视编剧,她在看到《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时对短剧有了改观,甚至开始思考,长期从事传统影视编剧的人躬身入局,是不是能为短剧市场带去不一样的东西。在进入短剧行业从事剧本精修工作后,她发现,短剧创作并不简单,故事不能注水,情节量要求更大,还得让故事严丝合缝,非常考验提炼能力。同时,短剧里的小情小爱、人性抉择,和长剧都是相通的,都需要精心设计才能表达出相应的情感和价值。
《逃出大英博物馆》剧照
今年8月末,由自媒体创作者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摄制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正式发布第一集正片,仅以2分43秒的时长完成了进入情境、人物展现、矛盾产生、情绪抒发等密集、高水准的表达,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榜。此前在网上已发酵的国宝流失海外话题,经由此剧推波助燃,进一步唤醒了国人的中华文物血脉和民族情感认同。该剧为横屏拍摄,画面质量极高,演员清秀,场景选择干净舒适,对话接近日常生活和年轻群体,情感基调轻快明亮,思想内涵深刻隽永。煎饼果仔最初看到这个题材时,只是觉得拍成视频会很有趣,但当他开始认真翻阅资料创作剧本时,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他的喉咙。他和夏天妹妹都认为,这个故事的体量没有办法在国内完成,于是他们停更3个月,拒绝了所有商单,专程飞到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和创作。
信息爆炸时代,新闻事件和热点层出不穷,如果一个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还能唤起情绪触动,想起年少的以梦为马,想起人生节点的遗憾,从而怅惘一会儿……那么作为内容提供者,该短剧已是成功。目前,短剧正处在起步阶段,主题、情节容易同质化,但短剧有着极大的叙事空间,未来走向差异化、风格化是必然。
精品化是永恒不变的追求,是所有创作者的终极梦想,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路上,大批创作者步履不停,从金字塔的塔基托起塔尖。一个新兴事物诞生之初,必然会有乱象,也会有误解。对于充满希望和生机的事物,我们不妨多点耐心,做好引导,让浪花变成浪潮,变成抵御未知的城墙,闪亮在无垠却迷人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