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猗:“数智”赋能农业向“新”

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熟完善的产业布局,曾获得“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荣誉称号。该县通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近日,记者走进临猗,通过所见所闻,真切感知了新质生产力将给全县农业生产结构、产业模式带来的根本性转变。

劳动力形态变迁

——“数智化”成为主流

如果你好奇一枚鸡蛋的生产如何体现“数智化”,如何反映劳动力形态从“人”向“机”迈进,不妨走进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临猗分公司(以下简称“晋龙临猗分公司”)亲自感受一番。

一走进晋龙临猗分公司,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排高约18米、外观洁白、排列有序的鸡舍。接着走进蛋库,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车间内,自动传送带源源不断地将一枚枚新鲜出炉的鸡蛋从鸡舍传送过来,几名女工站在传送带末端,眼疾手快地将破损的鸡蛋挑选出来,接着,鸡蛋们便来到了下一道工序。

清洗、烘干、消毒、喷码……生产线上只有寥寥数人,一套操作却行云流水。进入分拣包装环节后,只听48条全新的荷兰进口SANOYO鸡蛋分拣设备线轰鸣着,一枚枚喷完码的鸡蛋顺着传送带进入设备等待被分拣。几秒之间,重量不同的鸡蛋们便被“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上,“大头朝上、小头朝下”快速被装入蛋盘并运送至工人手中,工人们熟练地给蛋盘包上保鲜膜并装箱。

“鸡蛋分拣基本靠机器,每条生产线只需一名工人进行包装,12盘鸡蛋装成一箱,每天可产8600箱,这样的生产效率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晋龙临猗分公司厂长常慧鹏说。

据悉,晋龙临猗分公司共占地580亩,设计蛋鸡存栏量为800万只,总投资10亿元,工期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8栋鸡舍、蛋库、饲料车间、有机肥生产车间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环控、喂料、供水、集蛋、出粪的智能化作业流程。

“一期项目共有16栋鸡舍,370万只蛋鸡,于今年6月投产。现在二期项目在建设中,预计明年6月投产,三期项目处于规划阶段。一期项目投产5个月以来,利润已超过2000万元。”常慧鹏告诉记者,“全部建成后,可年产鲜蛋13万吨,饲料30万吨,有机肥20万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养殖规模大、效益好,晋龙临猗分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在晋龙临猗分公司的采访给记者的感触是,伴随着智能化、数字化设备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养殖方式正在被打破,人工被机器替代并实现了协同互补,劳动力形态迎来了深刻变革,这是新质生产力给临猗农业带来的全新变化。

劳动资料形态变革

——智慧农业稳步发展

临猗现代设施鲜枣数智产业园内,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助力实现冬枣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数据融合和智能管理,构建冬枣产业的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生态链。

庙上乡的高标准钢架棉被智慧大棚采用“一大平台”和“五大系统”,实现对大棚内环境的高效监控和智能调控,确保冬枣生长在适宜环境,从而提升产量和质量;在临猗县特贡冬枣专业合作社的枣园内,多功能植保机、滴灌设备以及能够监测温度和湿度的电子传感器随处可见……

庙上乡村民隋建国50多岁,30余年来一直从事枣树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可以说是庙上乡冬枣产业的探路者和领路人。在他的讲述中,记者感受到了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给庙上乡冬枣产业带来的变化。

“我从2000年就开始种枣,以前种枣非常辛苦,给枣树修枝、拔芽、打药都需要人工完成,忙的时候我得请工人干活,一亩地下来花费不少。现在好了,枣园基本都用的是智慧大棚,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数据,几个人就能够轻松管理,冬枣的产量和质量也提升了不少。”隋建国说。

隋建国创立的临猗县富硒大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113户成员,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销往全国50多个县市。他只是庙上乡众多枣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据悉,庙上乡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鲜枣生产基地和设施枣业示范基地,是全国2019年“一村一品示范镇”,主导产业是冬枣,10万亩耕地中有9万亩种植枣树,其中8万余亩为设施大棚,年产鲜枣4亿余斤。共有家庭农场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6个,涉农企业9家。如今,智慧大棚、智慧操作平台、物联网设备等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让冬枣的生产和管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了冬枣生产效率和产量。这种劳动资料形态变革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临猗县冬枣产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流程品质监管体系、全层级产品销售体系、全要素融合发展体系。

劳动对象形态深刻变化

——新品种迎来新跃升

初冬,清晨,微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

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树试验田里,苹果树按照各自的编码整整齐齐排列着,有的果树茂盛挺拔,有的果树枝干纤细,整体看着郁郁葱葱,与围墙上生了红色叶子的爬山虎呼应着,甚是好看。

这里是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也是山西省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坐落在临猗县北景乡西里村。对果业来说,苗木繁育新技术是“芯片”,更是果树栽培的基础。而这个试验站,就是一个具有临猗地域特色的果树“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大平台。

“试验站占地99亩,有试验田70亩,于2014年建设,现有科研楼、专家楼、贮藏量2000吨的恒温库和水果包装车间,拥有团队成员和技术骨干共计20人,主要任务是试验、示范、推广苹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走进试验站内的临猗果树种苗馆,果树苗木繁育的背景、技术、效益和前景一一展现在记者面前。临猗果树种苗繁育起步于80年代,发展在90年代,如今进入鼎盛发展时期。临猗果树种苗具有多重优势,从技术上来说,临猗联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林果研究院技术团队,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体系,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使得“良种+良法”成为临猗果业产业转型升级先人一步的制胜法宝;从品种上来说,立足临猗气候特点坚持适地适栽,科学布局,主推早中熟脱毒品种、少量优系富士脱毒品种,例如先后引进大卫嘎啦、绯脆、信浓金、J18、优系富士、爱妃等20余个优良品种;从储藏技术来说,临猗采用独有的嫩枝(根)扦插综合技术,开展工厂化育苗,40天左右可生产一茬砧木苗,年生产能力达到350万株,从脱毒性来说,与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合作,对抗重茬砧木、优选品种双脱毒,苹果生产中主要的花叶、锈果、绿皱、褪绿、茎痘、茎沟等六种病毒全部脱除,脱除率达到100%。

种苗优势促进果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增强了临猗果业的竞争力,这种劳动对象深刻变化所伴生的新质生产力重构了临猗果业发展的新动能。(记者沈佳通讯员李星星)

THE END
1.振兴路上新观察CCTV节目官网特别节目所属频道:CCTV-17农业农村高清内容类型:其他简介:《振兴路上新观察》通过记者探访形式,深入地区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挖掘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案例,总结经验,感受该地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引领和带动。立即观看 分享到: 点赞 收藏 节目列表 内容介绍 我要评论 图文选集 选集列表 《振兴路上新观察https://tv.cctv.com/2024/05/30/VIDASmZ8rBMwCNY3f8yH1vQf240530.shtml
2.#武汉种博会来了#现场观摩3000+田间蔬来自027见闻【#武汉种博会来了#】现场观摩3000+田间蔬菜品种,100+新奇特农产品,直面500+新型种业链企业6月3-5日,2024武汉种业博览会将在湖北·武汉召开。本届种博会农业黑科技扎堆亮相,尖板眼新品种争奇斗艳: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田间种的、天上飞的;生物育种、基因编辑、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农业环境微生https://weibo.com/7783029138/OgPfnfYO3
3.卫星视角看中国中部粮仓“三夏”新景——人民政协网图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右下角建筑)及试验田(左侧农田)。科研人员选育的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作物新品种正在田间试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夏至将至,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试验田里,科研人员正顶着烈日在田间观察、记录作物生长情况。一旁大楼内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https://www.rmzxb.com.cn/c/2024-06-19/3564920.shtml
4.湖北武汉粮食丰产更具含“新”量“我一眼就相中这个品种,它能挺住今年的高温,结实率还这么高。”9月20日,在武汉市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上,黄陂区王家河街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相中了“汇两优78”水稻品种,与选育企业签订新品种成果转化推广协议。 看禾选种,让农民种地更有信心。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各区广泛开展品种展示示范活动,组织“江城优米http://www.moa.gov.cn/xw/qg/202410/t20241010_6464050.htm
5.衛星視角看中國中部糧倉“三夏”新景衛星視角看中國|中部糧倉“三夏”新景-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助力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http://big5.news.cn/gate/big5/hn.news.cn/20240619/399a75158ac34fb98a9694a24a410af1/c.html
6.农高会新观察功能农业绽放新“食”力公司新闻新闻资讯农高会新观察 | 功能农业绽放新“食”力 “未来农民种什么?种出更多农产品,种出更好农产品;未来人们吃什么?吃得饱,吃得健康……”在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期间举行的2024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合作对接活动上,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院长、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尹雪斌博士受邀作主旨发言。http://www.setek.com/m/index.php?c=show&id=1349
7.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现代农业“打开方式”新观察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题:现代农业“打开方式”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俊、孟含琪、薛钦峰 2021年年末,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吉林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业内人士说,农业现代化新探索是产粮破纪录背后的重要原因。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https://m.dezhoudaily.com/p/1571328.html
8.高质量发展新观察在“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路上稳步前行稳步前行,最重要的是向科技要动能,着力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上下足功夫。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着力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大力引进技术先进成熟的大企业,做强做大http://www.dajilin.com/mobile/content/2024-08/07/content_258969.html
9.极光新观察富锦:依托农业资源,培育生物产业!新华网 22年07月20日 女子被男子拖进厕所?警方:彻查女生与男子关系 红星新闻 上游新闻 22年07月20日 上海:红色展馆 暑期课堂 新华网 22年07月20日 官方回应城管拖行女摊贩:确有不足 女子紧紧抱住艾草 上游新闻 22年07月20日 爱心驿站送清凉 新华网 22年07月20日 黑龙江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22/07/20/058938673.shtml
10.新观察——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锄禾日当午,有机农业的发展锄禾网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领先的农业类门户网站,立足中国农业科学院,致力于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生产模式”。 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锄禾日当午,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有机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农业互联网,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http://www.chuhe.com/_chuheguanzhu/
11.建功新时代陕西:现代农业“打开方式”新观察12-05 07:5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刚珠多吉延安取经记——陕西苹果成为藏族群众期盼的“致富果”12-05 07:50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丝路春晚12-04 20:54 陕西省2024年宪法宣传周丨《黄克功案》情景剧完整版12-04 17:53下拉更多推荐应用推荐http://m.cnwest.com/lianbo/a/2022/10/01/20955788.html
12.20170415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观察:“胖”玉米的减肥阵痛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标志性硬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临储制度结束,进入转型期的玉米产业就像是一个虚胖已久的人一样,玉米的这个小胖子到底要如何减脂增肌,首先我们从种子说起。(《中国财经报道》 2017041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观察:“胖”玉米的减肥阵痛)http://tv.cntv.cn/video/C10361/c34e644c622a4368a7c530dc1b348dea
13.今日视点丨两会新观察·生态保护自贡网今日视点丨两会新观察·生态保护2024-01-26 13:40 四川观察 今天我们来关注生态保护的话题。黄强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四川“空气质量指数列全国第十三位、较上年提升三位,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达到100%”。与此同时,对于2024年的生态环保工作也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https://5g.zgm.cn/content/65b345da2fb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