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新时代果业亟需科技创新创造新消费促进新增长

新时代我国果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亟需推动产业发展模式转型。面对水果生产总量过剩和消费总量增长受限的双重矛盾,要实现产业持续正向增长,需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消费促进新增长。

据统计,2023年,中国水果产量相当于每人每天可消费640克的水果,远高于2022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建议量(200-350克/人/天)。不仅水果产量出现总量过剩,水果有效利用率极低。2022年,鲜食消费约占全国水果表观消费量的24.37%,加工消费约占10%,饲用消费约占10%。全国水果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全国人口增长的放缓,进一步限制了水果消费总量的增长。

与此同时,种植利润率低影响着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近年来,土地价格攀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水果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在果品销售价格并未同步上涨的背景下,生产利润大幅缩水,部分果园甚至无利可图。这种局面使得社会资本对果业的投资意愿降低。

而社会经济因素深刻影响着水果种植布局。西北、西南地区由于劳动成本比较优势,水果种植面积比重分别从1985年的8.78%、10.76%增至2019年的20.03%和31.39%。促成我国水果种植布局“西移内扩”。面对成本和利润的矛盾,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优化盈利模式成为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突出要求,产业亟需绿色转型。目前,我国果园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肥料利用率在35%左右。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还可能通过径流和渗透污染水源。

而果业单位效益与世界仍有差距。以苹果为例,我国苹果单产、优质果率和产值是新西兰的35.6%、63.2%和47.9%。面对生产与生态的矛盾,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已成为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在国内市场,2022年苹果、柑橘、梨这三大传统水果的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比重已降至40.5%,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29.6个百分点。消费者对于水果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推动果业向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果业内品种结构应加速调整。

面对新形势,为实现果业的长期繁荣与生态平衡,笔者认为,明确并实现以下可衡量的关键指标意义重大。

品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的多元化与均衡化是未来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苹果、柑橘、梨三大传统水果产量占水果总产量比重再降10个百分点至30%。不仅要保留传统优势品种,还要创造具有更高营养价值、更强抗逆性、更适口的新品种,引领新消费驱动果业高质量增长。

果品有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目前我国的果品有效利用率仅有50%,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和高值化加工全链条降损,提高利用率是提升果业经济效益和减少环境负担的关键。

果园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目前我国果园的综合机械化率不到30%,而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3.11%,差距显著。未来果业应在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提升果业整体竞争力。

净碳汇>0。果园可以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果业应通过科学种植、合理修剪、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努力实现净碳汇大于0的目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就业保障增强,平均20亩果园利润值达到满足1个人高质量生活的年薪。果业在脱贫攻坚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160个把果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不断提高每100亩果园可保障高质量人民生活的数量,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效益指标。以山东蒙阴桃产业为例,目前平均每亩果园的年利润在5000元左右,要达到人均GDP3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高质量(年薪20万元),需种植40亩果园。

产业利润率达到10-30%以上。合理利润率是集聚资源保持产业活力的重要因素。例如,过去房地产和高科技企业利润率均在30%以上,吸引资本争相涌入,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果业追求高利润率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50%以上的投入品实现至少一次再利用。目前我国果园生产投入品大多只能利用一次。未来果业应积极探索和推广投入品的循环利用技术,通过提高再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目前,种植户们可通过手机、电脑与大田远程监控系统连接,形成集种植结构、作物性状、土壤状况、生产进度、精准气象等于一体的“分析专题图”,作为农机作业、农事活动的信息决策,让农业管理更加便捷、直接。 如今,在新华分公司辖区,勤奋、智慧的“新农人”正满怀信心,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丰收的新答卷。https://www.agri.cn/zx/xxlb/hlj/202412/t20241204_8695488.htm
2.中国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智慧播种丰收归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不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分析、市场咨询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该网站,不仅可以获取最新农产品价格走势和销售情况,更能实时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这对于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里,农民朋友们可以将智慧与土地紧密结合,让每一次播种都充满信心,每一https://www.l0dm1h3tk.cn/liang-you-zuo-wu-zhong-zhi/516950.html
3.富民产业绘就农村好“丰”景党报评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久前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既要立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新农具”提升农业效益、农产品价值。http://www.jnsw.gov.cn/content/dbpl/content-33-46882-1.html
4.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村民乐享智慧“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说,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https://app.cqrb.cn/html/2022-02-18/1191345.html
5.腾讯数字农村购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图为周傲英在腾讯教育M 巨头们AI的角力战正向农村渗透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卖货成为了解决农货滞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宁召开,科技兴农展现磅礴力量 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8%85%BE%E8%AE%AF%E6%95%B0%E5%AD%97%E5%86%9C%E6%9D%91%E8%B4%AD%E4%B9%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