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不断解锁农业科技应用新场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南宁市新浪财经

曾经,南宁的农业生产多是“靠天吃饭”,依赖传统的人力耕作;如今,现代科技正深刻改写南宁的农业发展轨迹。从旋耕机到植保无人机,从传统种植到数字化、智能化农业……科技的力量在田间地头日益彰显,不断推动南宁市农业生产方式革新,持续助力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农业科技的进步究竟给农业带来哪些变革?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走进南宁的广袤农村,记者听到了来自田间地头的“科技新声”:以前依靠经验的种植模式逐渐被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取代,“新农人”们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了“慧”种地,甚至通过AI与农作物“对话”,让科技代替人工,为农作物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照顾”。

从优质稻田到茉莉花田,从蔬菜大棚到陆基鱼池……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解锁了一个又一个农业科技应用新场景,为首府南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硬核”动力。

粮食生产全程农机“唱主角”

今年10月下旬以来,被誉为“广西第二大粮仓”的宾阳县,成片的晚稻迎来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新农人”郑成功是宾阳县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的他熟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得力助手”——那些先进的农机装备。

“过去,传统水稻种植是‘一人一牛’的慢节奏劳作。如今,科技让农业生产驶入‘快车道’,一人控制多台机器同时作业已不是新鲜事,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郑成功说。

郑成功来自浙江,曾在上海等地金融行业打拼。作为宾阳女婿,他早年间随妻子返乡过年时,被当地香米“圈粉”,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农业商机,于是毅然决定从金融行业“跨界”到农业,转型成为一名专注于现代化水稻种植的“新农人”。

推行良种良法、发明机械化木糠育秧技术、推行“旱旋”耕地技术、实行“稻稻肥”规程……郑成功不断探索应用新的农业技术,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生产队伍,配备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凭借多年努力,宾阳县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生产,从育种到种植、管护再到收割,超百台(套)现代农机设备贯穿水稻生产全过程,粮食生产的人力投入不断减少,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有效助力了“古辣香米”品牌“出圈”。

“像无人机飞播、无人机施肥等作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年轻人喜欢钻研、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郑成功深知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他积极招募热爱农业的年轻人加入团队,其中“90后”“00后”已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宾阳县是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也是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近年来,该县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将粮食种植机械化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截至2023年底,宾阳县农机总动力达83.5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59%,其中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0.58%。

茉莉花产业搭上“科技快车”

每年4月至10月,随着茉莉花吐露芬芳,有着“世界茉莉花都”“中国茉莉之乡”美誉的横州市便热闹起来:每天,近50万公斤的茉莉花从田间流入市场,开启“香飘世界”的旅程。

横州茉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绝对的体量优势让茉莉花产业成为横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横州市茉莉花生产数字化基地大棚,这里也被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花农称为“数字茉莉”种植大棚。“数字茉莉”种植大棚利用全套智能的光照、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及监控传感设备,调节生长环境,优化水、肥、药的使用,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形成最适合茉莉花生产的种植标准,按照标准种植的茉莉花花期普遍延长1—1.5个月,每亩花田每年为花农增收3600元以上。

与此同时,横州市还在中华茉莉园5000亩核心区内安装种植智慧化管控系列设备、智能测产装备,结合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建立茉莉花病虫害算法模型。花农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即可自动识别病虫害,获取精准的防治方案,农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在打造“数字茉莉”2.0版——“数字茉莉供应链服务平台”中,横州市还突破了产业“管理粗放”瓶颈,打造了茉莉花产业交易平台。如今,当地的茶企、花商、合作社、花农可实时网上了解茉莉花价格波动,远程查看交易现场实况和交易数据,交易环节更公正、更便捷,可溯源、可监督。

蔬菜种植大棚尽显“科技范”

秋冬时节,气候多变,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走进大棚,瓜果飘香、生机盎然,贝贝南瓜等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在智能温控系统的加持下,棚内的蔬果不仅能充分获取光和热的滋养,还能有效规避日晒雨淋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实现温湿度的调控,智能温室大棚内配有日常储能系统和长期储能系统,并合理铺设配套的输水管道。白天,日常储能系统将发电系统产生的热能储藏在保温水箱内,晚上再放热调节棚内温度;长期储能系统在温室区有冷水、热水水池,在不同季节对温室进行温度调节。通过热电联产和储能系统,工作人员可以精准控制瓜果蔬菜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温度。

近年来,许多新科技在蔬菜种植方面得到推广应用,随着种植技术的革新,“一年多茬”在蔬菜种植区比比皆是。南宁市通过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支持蔬菜企业、合作社与驻邕科研机构开展蔬菜产学研合作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大科技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

蔬菜种植要实现增产增收,既要良法又要良种。螺丝椒、彩椒、西兰花等优良蔬菜品种在全市推广种植,绿肉毛节瓜、贝贝南瓜等蔬菜品种深受市场欢迎。蔬菜标准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以及遮阳网、地膜覆盖、营养杯育苗等设施技术和粮菜轮作模式也在南宁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力量。

智能科技加持实现“上岸养殖”

近年来,“海鲜陆养”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在万里之外盛产的南美白对虾品种也实现了“南宁产”。

在位于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的广西仁者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这里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智能投喂系统、养殖可视化系统以及排虾壳系统等技术培育的无抗绿色南美白对虾深受市场欢迎。

该基地采用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模式,在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池,将南美白对虾集中养殖在圆池内,养殖水通过底部集排污装置连通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的养殖用水重新进入养殖池循环利用,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健康绿色养殖。此外,基地还建设了全套水处理系统,通过调配人工海水并搭载智能化设备监测调控养殖环境,将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实现循环水养殖。

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为渔业发展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走进位于江南区的广西农垦明阳渔业创新示范基地,数十个用于养殖罗非鱼的室内陆基圆池整齐分布,池中水清鱼肥,养殖技术人员不时来回观察罗非鱼生长状况。“陆基圆池养殖技术提供优质养殖环境,相比传统外塘养殖,具有节水、节地的特点,可精准化投喂和饲养,减少鱼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大幅提高养殖产量。”广西农垦明阳渔业创新示范基地养殖技术员黎遗富说。陆基圆池养殖模式与外塘养殖模式相比,具有养殖集约化、高密度化特点,以科学的精养技术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可以解决宜渔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通过自动化设备的辅助,减少人力投入,实现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

南宁是广西水产养殖的优势区域,淡水养殖规模、产量一直稳居全区前列。近年来,为推动渔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齐飞,南宁市以数字化、科技化推动设施渔业扩面提质。如今在南宁,通过科技赋能,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如今向科技发展要质量、要效益,延长产业链,南宁渔业正持续进行着一场绿色高质量“蝶变”。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目前,种植户们可通过手机、电脑与大田远程监控系统连接,形成集种植结构、作物性状、土壤状况、生产进度、精准气象等于一体的“分析专题图”,作为农机作业、农事活动的信息决策,让农业管理更加便捷、直接。 如今,在新华分公司辖区,勤奋、智慧的“新农人”正满怀信心,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丰收的新答卷。https://www.agri.cn/zx/xxlb/hlj/202412/t20241204_8695488.htm
2.中国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智慧播种丰收归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不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分析、市场咨询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该网站,不仅可以获取最新农产品价格走势和销售情况,更能实时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这对于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里,农民朋友们可以将智慧与土地紧密结合,让每一次播种都充满信心,每一https://www.l0dm1h3tk.cn/liang-you-zuo-wu-zhong-zhi/516950.html
3.富民产业绘就农村好“丰”景党报评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久前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既要立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新农具”提升农业效益、农产品价值。http://www.jnsw.gov.cn/content/dbpl/content-33-46882-1.html
4.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村民乐享智慧“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说,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https://app.cqrb.cn/html/2022-02-18/1191345.html
5.腾讯数字农村购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图为周傲英在腾讯教育M 巨头们AI的角力战正向农村渗透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卖货成为了解决农货滞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宁召开,科技兴农展现磅礴力量 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8%85%BE%E8%AE%AF%E6%95%B0%E5%AD%97%E5%86%9C%E6%9D%91%E8%B4%AD%E4%B9%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