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让高素质农民“玩转”手机“新农具”

《农民日报》(2021年08月06日006版)

农广校系统为新业态下的学习培训提供智力支撑——

让高素质农民“玩转”手机“新农具”

山东省冠县斜店乡前社庄党支部领办乡美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社员参加电商直播专题培训。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培训通过理论技巧和实训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参训社员掌握电商直播的基本流程,提升社员在电商领域的就业、创业水平,为斜店乡优质果蔬的推广、销售提供了平台基础。接下来,斜店乡将进一步推广电商培训,引导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加入电商直播队伍中来,扩大电商市场销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互联网+果蔬”的发展新模式。许士强摄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手机正逐渐成为农民在生产、销售、流通全过程中与互联网连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国涌现出许多像马美丽这样的高素质农民,他们玩转“手机”,把时尚和科技元素融入农业产业链中,如今手机已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自己也成为“新老板”。

“云端”课堂

学习更便捷

近年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培训,依托田间学校在线学习系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举办线上培训班,通过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现场教学,助力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实现“线上培训、线下集中、实训参观”相融合,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基于云上智农APP的在线学习平台,中央农广校联合其他单位开发了100多门针对农民需求特点的精品课程,且所有的课程实现了共享。此外,还为农民学员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支持服务工具:比如,“三农资讯”“市场价格”推送最新的三农政策和市场信息,“金融担保”提供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方面的问题解答、额度测评、贷款申请等服务,还有“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实时解答技术难题。

一机在手

种地更轻松

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也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一道新课题。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突出产业导向,农广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取上也进行了调整,比如生产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有所下降,增加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信息等模块化课程,促进农民素质大幅提升。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农民常建华对大闸蟹的习性了如指掌,他实时监测和控制溶氧、水温、pH酸碱度等水环境数据。而种植户姚科伟每天必须要做的两件事就是到大棚检查瓜果生长和病虫害情况,还有就是登陆智慧农业平台检查更新生产数据。

“看天种地”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看“数据”种植、养殖。气象、环境等公共服务数据,用药、施肥等生产数据,不仅要看得懂,还要会用。越来越多高素质农民通过培训学会了“指尖”种地,更获得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

直播带货

致富路更宽

短视频直播特训,让上海青年农场主们感到既新鲜又充实,他们在专业团队的带领下学习直播技术、产品话术、直播脚本和主播技能。上海市农广校校长费强说:“培训前,只有3%的学员有短视频直播销售经验,但98%的学员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培训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很多初次“触网”的青年农场主尝到了直播销售的甜头: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在拼多多直播15分钟订单达6000多单,2天出货1.2万箱8424西瓜;上海翰晖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兵参加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520”云带货农产品专场直播,15分钟订单2000多单……

各地农广校围绕“手机助力农产品线上营销”等,加强贫困户、电商创业者等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向学员们讲授手机使用、移动支付、农村电商等方面的知识,推动更多农民掌握手机应用和电商经营技能。还探索与喜马拉雅、抖音、快手、火山等大众喜爱的传播平台合作,助力农民网络带货。

特别是农广校各实训基地,针对大多数农民零基础、重实操的现状和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为解决小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和销售问题,中国热科院培训中心按照基础课程、运营技能提升和实战训练等三大模块课程,聚焦“直播电商+特色产业”,倾力打造电商销售“网红”班,特别邀请了湖南电视台的明星销售团队,现场对学员进行直播课程进阶指导,针对网络直播各模块进行系统授课,通过直播导师“一对一”指导,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培训一批农产品销售“村播”达人,助力打造“一地一品”品牌和“小而美”网络新品牌。

手机对农民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积极整合高校、科研单位、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的资源力量,为新业态下的学习培训提供智力支撑,加强高素质农民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尤其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目前,种植户们可通过手机、电脑与大田远程监控系统连接,形成集种植结构、作物性状、土壤状况、生产进度、精准气象等于一体的“分析专题图”,作为农机作业、农事活动的信息决策,让农业管理更加便捷、直接。 如今,在新华分公司辖区,勤奋、智慧的“新农人”正满怀信心,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丰收的新答卷。https://www.agri.cn/zx/xxlb/hlj/202412/t20241204_8695488.htm
2.中国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智慧播种丰收归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不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分析、市场咨询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该网站,不仅可以获取最新农产品价格走势和销售情况,更能实时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这对于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里,农民朋友们可以将智慧与土地紧密结合,让每一次播种都充满信心,每一https://www.l0dm1h3tk.cn/liang-you-zuo-wu-zhong-zhi/516950.html
3.富民产业绘就农村好“丰”景党报评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久前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既要立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新农具”提升农业效益、农产品价值。http://www.jnsw.gov.cn/content/dbpl/content-33-46882-1.html
4.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村民乐享智慧“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说,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https://app.cqrb.cn/html/2022-02-18/1191345.html
5.腾讯数字农村购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图为周傲英在腾讯教育M 巨头们AI的角力战正向农村渗透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卖货成为了解决农货滞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宁召开,科技兴农展现磅礴力量 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8%85%BE%E8%AE%AF%E6%95%B0%E5%AD%97%E5%86%9C%E6%9D%91%E8%B4%AD%E4%B9%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