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朗县境内。新华社发

江苏省发改委党组书记沈剑荣:

为全国发展大局增光添彩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江苏省发改委党组书记沈剑荣代表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江苏作为东部经济大省,也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多种战略机遇在江苏叠加,有责任、有条件在实践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近年来,江苏以现代化的理念、标准和思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持续释放,积极融入和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高水平对外开放,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超过2300个,协议投资额超230亿美元。

二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以跨江融合为重点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全面转型升级,谋划并积极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以港产融合为重点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工装备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以提升城市能级为重点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对周边城市辐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以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重点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持续推进水系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三是区域间协调联动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发展规划,苏锡常都市圈网络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创新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2021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一体谋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94%,10个县(市)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名单,宁锡常接合片区成功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下一步,江苏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的最新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新起点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一体化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升级、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整体的发展能级与创新引领水平,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光明日报记者刘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代表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从泰安来看,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以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杨洪涛说,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老路,现在已经走不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及推进能源革命等,将加速区域产业布局重塑,为我们带来诸多新的机遇。

杨洪涛介绍,近年来,泰安市着力构建以盐穴储能、抽水蓄能为支撑,电化学储能、制氢储能、储热储气为辅的多元储能系统。目前,已建成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加快推进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正在积极规划储备水发徂徕山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建项目;建成全国首套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全球最大规模的35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工程也正式开工,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了我们极大信心和巨大鼓舞。”杨洪涛说,今后将坚定不移地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首来抓。

一是加快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产业基础优势,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双倍增”。

二是创新构建高效推进机制。抓牢抓实“链长制”。用好《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总体规划》、13个产业链行动计划,以及“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发展规划等,制定一揽子“政策包”,对重大项目、园区、企业和平台,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园一策”“一链一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赛道选择、资源统筹等方面协同发力,打好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系列“组合拳”。精准招商,加快落地一批重大延链补链扩链项目。实行“一把手项目工程”,推进重点项目快建设、快投产。抓好上市培育,引导企业用好资本市场。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由政府创造“阳光雨露”,帮助企业“茁壮成长”。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五大比拼、两大问效”推进机制。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

科技兴农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他在二十大报告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的重视,感受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底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杨文钰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和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稻浪随风起伏、玉米长势喜人,丰收的图景在华夏大地随处可见,昭示着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近年来,我的一大感受就是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其中既有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赋能驱动,又有传统技术的继承创新。”杨文钰带领团队经过23年的持续攻关,建立起较为齐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理论、技术,并研发出相应的机具。杨文钰还担任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据介绍,大豆是固氮作物,玉米是高耗氮作物,大豆相对耐阴,玉米正好遮阳,该技术将高秆的玉米和耐阴的大豆复合种植,不但可以减少肥料的消耗,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实现优势互补。

“我和我的团队通过攻关和定位试验,实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8%,农药施用量减少25%。”杨文钰说,通过这些变革,传统“汗水农业”逐步向现代可持续的“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转变,让农业生产提质、节本、增效、安全,粮食安全有了长远保障。

“这项技术,实现了玉米不减产、每亩多收大豆100~150公斤,一亩地产出了1.5亩地的粮食,让老乡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杨文钰说。前不久,农业农村部组织测产验收,2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示范田里,玉米亩产633公斤,亩多收大豆165公斤。

近十多年来,四川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去年大豆产量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3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推广了1500多万亩,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预期目标。国家稳玉米、扩大豆有了新举措、新盼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定不移走好科技兴农之路,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杨文钰说。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

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光明日报记者陈晨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我心潮澎湃,同时更觉责任重大、前进的动力更足!”在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代表看来,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能再一次参加全国党代表大会,是她“一生的荣誉和自豪”。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曾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5年7月,余静从金寨县中医医院选派到花石乡大湾村驻村扶贫,先后担任大湾村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担任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2016年4月24日,是我和大湾村老百姓终生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老区视察,入户走访看望困难群众,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的重要指示。”余静告诉记者,六年多来,大湾村党员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打造特色产业,明确“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动员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路子。

昔日的贫困村换了模样,村民搬进了小洋楼;乡村美景让很多来旅游的游客变成“回头客”;农民大舞台上越来越多人展现幸福的笑脸。2021年,大湾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近年来,大湾村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表彰。

大湾村在变,余静也在“变”。驻村工作七年多,余静从当初青涩懵懂的事业单位技术成员成长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员,变为群众口中的“家里人”“亲丫头”。乡亲们眼神里对致富梦的热切期盼,也让她在去年5月又一次主动请缨,作为安徽省第八批驻村干部再次留任大湾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新挑战和大家的新期待,我将继续坚守初心,带领大湾村党员群众学习、贯彻和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余静说。

余静向记者解释,具体来说,一是强化党的引领。持续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加大产业培育。扩大老茶园规模并优化茶叶品质和加工工艺,让茶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打造精品旅游。以正在创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利用大湾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基地+休闲”型景点,实现茶园变公园。四是提升乡风文明。通过培树文明乡风和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多样化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类型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大湾村景色更宜人、乡村更美好。

浙江省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

创新变革再突破,发展优势再增强

光明日报记者陆健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台州过去是先发,今天要先行,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始终保持改革的勇气和锐气,努力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说起台州的发展历程,浙江省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代表感触尤深。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金黄稻田和秀美村庄、远山交相辉映,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陈月明摄/光明图片

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以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创造了“民营主导+政府推动”的“台州现象”,成为中国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样本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增添了信心和动力。”李跃旗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锚定“再创新辉煌”的奋斗目标,以建设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总领,实施“创新制胜、向海图强、民营创富、招大引强、环境跃升”五大战略举措,加快重塑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开放形态和发展生态,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灵性和活力,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实力地位再提升、创新变革再突破、发展优势再增强,持续擦亮“民营经济看台州”的金字招牌。

长期以来,台州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作用,从早期的“允许试、支持干”,到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引导转、促提升”,再到面对新形势的“优服务、优环境”,形成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的市域范例。李跃旗表示,台州将坚持“环境是第一要素”,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推进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迭代升级“两有”良性互动的台州模式。坚持国民共进,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企业投资便利化、创业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打破市场准入的隐形门槛。加快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健全贯穿企业投资、经营全过程的司法护航体系,积极创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让企业处处感受到公平正义。

“改革是台州民营经济的活力之源。近年来,台州在推进数字化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李跃旗说,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台州发展的难点、企业需求的焦点、群众盼望的热点,保持改革的力度、深度和温度,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多改革新成果。特别是放大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点优势,以推动小微金改试验区向示范区升级为牵引,探索小微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数字化金融运行、特色金融人才培育等工作,推动小微金改向构建“普惠金融高质量生态体系”升级,更好地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THE END
1.数说新中国75年农业发展阔步前行现代农业谱写新篇农产品农业农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重要农产品全面发展,食物供给丰富多元。 农业基础持续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经营体系不断健全,现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BO4GAD05346RC6.html
2.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新农科肩负服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四大使命,坚持面向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努力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才、树农林教育新标,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到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正在逐步深化。 https://fzghc.hafu.edu.cn/info/1135/4528.htm
3.2024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新农人带来的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国家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扶持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新农人返乡进行新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2.意义 新农人带来新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新农人通常具备较为https://zj.huatu.com/2024/0515/1903023.html
4.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鄠邑区召开召开4月26日,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农办、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市鄠邑区成功举办。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首席专家李清泽(二级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等8名农科领域权威专家应邀出席,陕西省农业农村厅https://news.hsw.cn/system/2023/0426/1617704.shtml
5.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新闻—科学网严长杰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 日前,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大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简称《安吉共识》),开辟了中国高等农林教育的新纪元。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8/429342.shtm
6.天府智库社科院简介机构设置研究机构农村发展研究所当然,这一切,不仅符合一般市场规律,而且也符合被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训不断地证明着的市场失灵。由于当前各地招商引资盛行所体现的主流的发展逻辑仍然是以资为本,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农村组织载体的建设与组织创新,使“草根”为主的农村真正享受农村发展新政的实惠,而这正体现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乡村稳定及良性治理的要求。 http://sass.cn/921111/12814.aspx
7.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根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要求,河北省顺平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申请的“顺平磨盘柿子”等550个产品,经地市级、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业务技术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部农安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部农安中心官网公示,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登录http://www.aqsc.agri.cn/mtyx/cpml/202308/t20230829_430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