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全力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高效发展样板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质量兴农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管理水平,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和农业品牌建设,助推质量兴农和乡村振兴,2019年5月商洛市政府向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国家农安中心”)提交了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的申请,2019年7月国家农安中心复函同意创建。两年来,在国家农安中心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五项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市创建工作。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市县区加大了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了鼓励激励政策,完善经费支持和保障,市级财政投入创建经费1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资金350万元,全力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省农业农村厅给予的大力支持,下达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创建项目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名特优新农产品品质鉴定和申报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四是加强质量管控。为确保创建成功,全市深入落实生产基地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制度、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制度、农产品生产登记制度、农产品保管销售制度等“五项制度”,完善生产基地主要责任人档案、技术培训档案、生产操作记录档案、产品保管销售档案等“四项档案”,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开展督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两年共开展投入品专项检查45次,检查经营门店4300多个(次),检查生产基地316个(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5份,立案查处29件,以最严厉的处罚加强质量管控。

五是加强督查考核。市政府将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创建工作纳入对部门、县区的考核项目,市农业农村局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农业农村工作延伸考核。市委督查办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列入全市“十六个阶段性重大事项”进行常态化督察督办。为了推进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对县区工作督促一次,每月对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工作进行统计排名,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并下发了工作通报,对个别工作不力的县区通报批评,确保试点市创建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商南茶

山阳香菇

镇安大板栗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产品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围绕商洛六大产业挖掘特色产品资源,培育“6+S”名特优新农产品58个,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产品覆盖商洛主产的香菇、木耳、核桃、板栗、茶叶、连翘等二十多种优质农产品,使商洛特色农产品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和保护。

二是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创建,市县农业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修订农业生产技术规程6项,编制特色产业生产技术规范13项,《商洛生态农产品》通过商标注册,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木耳》(DB61/1343-2020)和《柞水木耳袋栽技术规程》(DB6110/001-2021)发布实施。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延伸与试点项目》,全面推进全程质量控制技术,7家企业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企业,9家企业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4家企业入围全国农产品包装百佳典范。把最严谨的标准落到实处,全面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筑牢了名特优新试点市基础。

三是农业技术快速进步。围绕创建,强化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的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品高效优质生产与加工技术、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重金属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获得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三等奖、《商洛茶叶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转化》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秦巴山区食用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秦巴山区高品质中药材规模化生产与示范研究》项目获得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立项,实施了《商洛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转化》《商洛茶叶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转化》《植物提取物防控茶叶病虫害技术研究与转化》《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鲜食葡萄系列果酒新产品研发与技术推广》《马铃薯旱地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等7个科技创新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强了名特优新农产品品质保持提升与开发应用的内生动力。

四是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围绕创建,加强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行动,建设绿色农业投入品示范基地10个,发布绿色投入品建议名录,大力推广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降低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加大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力度,将其纳入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的重点范围,全年定量检测样品1100多批次。2020年8-10月份开展了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抽检样品154批次,合格率100%,以质量检测倒逼规范生产。积极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合格证制度,将275家生产企业全部纳入追溯管理,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追溯与合格证全覆盖,维护了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和声誉。

五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围绕创建,市县区农业行政部门将名特优新农产品在项目申报、产业发展中优先支持,在展示展销中重点推介。2020年商洛市农民丰收节中举办了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活动。重庆第十八届农交会展示推介了商洛食用菌、核桃、茶叶、中药材、丹凤葡萄酒、魔芋等六大类十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杨凌农高会、济南茶博会、厦门绿博会、深圳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展销活动中累计展示推介名特优新农产品40多种,签订合作协议12项、资金1200余万元,线上线下销售5000多万元。通过两年的持续推进,商洛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商洛香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水木耳”荣登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秦岭泉茗”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最具影响力公用品牌,商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THE END
1.数说新中国75年农业发展阔步前行现代农业谱写新篇农产品农业农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重要农产品全面发展,食物供给丰富多元。 农业基础持续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经营体系不断健全,现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BO4GAD05346RC6.html
2.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新农科肩负服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四大使命,坚持面向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努力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才、树农林教育新标,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到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正在逐步深化。 https://fzghc.hafu.edu.cn/info/1135/4528.htm
3.2024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新农人带来的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国家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扶持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新农人返乡进行新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2.意义 新农人带来新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新农人通常具备较为https://zj.huatu.com/2024/0515/1903023.html
4.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鄠邑区召开召开4月26日,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农办、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市鄠邑区成功举办。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首席专家李清泽(二级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等8名农科领域权威专家应邀出席,陕西省农业农村厅https://news.hsw.cn/system/2023/0426/1617704.shtml
5.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新闻—科学网严长杰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 日前,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大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简称《安吉共识》),开辟了中国高等农林教育的新纪元。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8/429342.shtm
6.天府智库社科院简介机构设置研究机构农村发展研究所当然,这一切,不仅符合一般市场规律,而且也符合被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训不断地证明着的市场失灵。由于当前各地招商引资盛行所体现的主流的发展逻辑仍然是以资为本,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农村组织载体的建设与组织创新,使“草根”为主的农村真正享受农村发展新政的实惠,而这正体现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乡村稳定及良性治理的要求。 http://sass.cn/921111/12814.aspx
7.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根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要求,河北省顺平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申请的“顺平磨盘柿子”等550个产品,经地市级、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业务技术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部农安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部农安中心官网公示,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登录http://www.aqsc.agri.cn/mtyx/cpml/202308/t20230829_430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