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有了新质生产力后有啥新变化?看农户新农事的“三本账”农机新浪科技

“小雪”时节一过,该收的稻子不再“养”,麦子下地忙。

“连续几个大太阳晒过,稻子含水分应该符合标准,赶紧收。”昨日,在宝应县黄塍镇江跳村,种田大户吉沐兵一边指挥机械收割稻子、翻耕埋茬,一边还要筹划播种冬小麦的种子。

“我们这边多数是晚粳稻,普遍收割迟;这个时候小麦种子用量大,价格也贵了。”精明的吉沐兵心中有本账:相比10天前,晚粳稻穗粒含水分普遍在24%以上,如今下降到18%以下,卖粮时水分折扣不一样,一正一反收入更划算;至于播种冬小麦,确认品种就行,其他农事委托给农服公司省时省力还省心。

近日,周晗在宝应县先后走访了黄塍镇、安宜镇几个村的秋收秋播现场,发现不光是种田大户吉沐兵的“账本”算得精,更多农户将种田事托管,尤其是玖加伊农服公司提供的“精准等深播种”一体机械化作业,带来的受益至少要算节本、增收、生态“三本账”。

增收:每亩可提高产量10%—30%

当天下午,吉沐兵卖掉了第一批稻谷,单价1.16元/斤,亩均收入1605.08元。

“这个收入还不错,也多亏了条播技术好。”家里种了600亩,还来兼职收割机手的朱芹节颇为感触地说,“稻麦种成行,台风都能扛”,今年水稻灌浆期遭遇高温漫长,普遍影响稻谷穗粒质与量,凡是找农服公司托管“条播”的,禾苗行距均衡,通风透光,分蘖充分,茎秸粗壮抗倒伏,产量普遍提高10%—30%,比“撒播”收成好很多。

“应用精准耕播一体化技术,将带来粮食种植方法的重大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程说,我国四大平原地区现有6.4亿亩(含复种)稻麦连片耕地,如能全面推广“精准等深播种”一体机械化作业技术,每年可增产粮食5200万吨,增收1400多亿元,相当于增加耕地面积1.14亿亩。

节本:可减少耕种成本20%—30%

里下河地区水稻田土壤粘性大,传统播种机械用种量大露籽严重,直接影响冬小麦出苗率。在安宜镇东升村,周晗看到一种新机具:旋耕,施肥,埋茬,镇压整平,压种槽,播种,覆土,镇压……好似一气呵成。

“这种机具有核心技术,能把种子播在同一深度,同一天出苗、齐苗壮苗,增产有保障。”东升村委会主任张超说,宝应冬小麦从10月20日至11月5日为适播期,此时用玖加伊“精准等深播种”一体机械化作业技术,耕播用种量18—20斤/亩,从11月6号起每推迟一天增加半斤播种量,而传统机具播种则需40—45斤/亩,每推迟一天增加2斤/亩。

“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种田人也更追求新技术新智能,相比传统耕作,新时代的智慧种田更具吸引力。”宝应三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说。

“节省种子,省的就是钱呐!”在宝应,“精准等深播种”一体机械化作业技术确实吸引了不少农户。安宜镇潘桥村种田大户王维俊告诉周晗,他承包了500亩地,这次冬小麦播种,全部托管给农服公司了,光种子就省了1000斤,近2000元。

水稻采用“条播”,冬小麦耕播压实一条龙,玖加伊农服公司运用新农具新农艺服务生产一线,大幅节省水、肥与种子、农药、人工。目前该项新技术推广面积已达5万亩,平均每亩可直接减少耕种成本20%—30%。

生态:粮食安全抗风险能力提升

“农业生产,节本就是增收,更是增效,这里的‘效’就是绿色生态,让农产品更安全。”扬州大学农机学院单翔博士说,传统农耕作业中还在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产品,农作物秸秆、畜禽尿粪等废弃物处理不到位,往往会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漏或焚烧等,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而形成的污染。

“现代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面源污染,精确、减量投入农药化肥才是发展方向。”单翔博士表示,绿色生态栽培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近几年他紧跟张洪程院士团队,重点研究课题就是把农艺与农机结合,推广生态绿色生态播种理念,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科学的施肥技术、有机农药的使用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单产的同时,也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主持研发“精准耕播一体机”的扬州大学农机学院教授张瑞宏表示,大力推广新机具新农艺,可以促使农业变成赚钱的产业,变成青年人也爱从事的行业,可系统性地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抗风险能力。(周晗)

THE END
1.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农民日报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农产品销售,短视频,训练营,农广校,农特产品,“这次训练营‘干货满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经验,不仅让我们了解当今电商直播的新模式、新方向,掌握了电商营销技能,更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NMRB202408020062.html
2.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丨耕耘在春天——走进田间看乌鲁木齐市乡村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在新疆“淘宝村”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正在进行建设收尾阶段,吸引了不少http://www.xaas.ac.cn/info/2065/9348.htm
3.遵义乡村干起新农活玩起新农具遵义新蒲新区,干起了“新农活”,玩起了“新农具”。“截至3月,我们村的黄桃树已全部被认领,果树才开花,销售已完成,接下来只需管护好果树就可以了。”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镇柳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明芳兴奋地说,这是村里利用手机“新农具”在产业振兴中发力取得的成果。 http://m.zyczzj.cn/nd.jsp?id=1127
4.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手机成了新农具 直播变成新农活 “家人们,你们看我手里这袋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出的粥香气浓郁,好吃又有营养……”11月26日上午,家住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样田庄村的“00后”大学生夫妻张九乐和郑艳天,又在直播间推介起了村里的农产品。 “小米有礼品装不?你们还卖啥?”有网友问。https://www.rrtn.cn/article-7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