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直播达人”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

榕江“直播达人”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新华社客户端|2023-03-0612:34清晨,薄雾笼罩山头,一辆小轿车沿着盘旋的山路若隐若现。两个小时后,车停在摆赖村村口,36岁的养殖户何品宏快步走近,将来访的唐胜忠一行人引入村中猪舍。

摆赖村有6个自然寨1500余人,这里的小香猪以山林散养的生态养殖方式闻名。31岁的唐胜忠前来考察的正是小香猪,“我们过来了解小香猪的养殖环境、周期等,好跟村民开展直播带货合作。”他说。

摆赖村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38.5万人,其中苗、侗、水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80%。

榕江自然条件优越、民族文化丰富、土特产品类多样,但在过去,这些好资源、好产品却难以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近年来,榕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吸引、挖掘和培育以榕江籍青年为主的传播人才,改走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路线,助力乡村振兴。

前来考察小香猪之前,唐胜忠已紧锣密鼓地考察了榕江的罗汉果、天麻、葛根、蜂蛹等一批土特产,以了解新产品的特色和老产品的变化,为接下来的直播带货做准备。

每年,王启红都是从春天开始谋划一年的发展。“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产品陆续出来,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她说,通过直播带货,她不仅养活了家人,还带动两三百户农户增收。

在榕江县新媒体专班副主任金忠诚看来,直播带货通过销售量增长倒逼了农业生产的扩大和升级。近年来,榕江已挖掘和培育了上千个直播团队,2022年带动全县各类产品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

“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养了12年猪的何品宏,直到近年才发现新媒体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2018年返乡创业时,他的养殖规模较小,仅靠线下销售。如今养殖规模超过千头后,他面临的销售压力陡增,需线上线下同时发力。

唐胜忠既要帮助何品宏销售产品、扩大规模,也要带动他逐步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团队,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今年,我将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产品品牌塑造和新媒体人才孵化上。”唐胜忠说,“希望每一年都呈现不一样的面貌,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THE END
1.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农民日报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农产品销售,短视频,训练营,农广校,农特产品,“这次训练营‘干货满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经验,不仅让我们了解当今电商直播的新模式、新方向,掌握了电商营销技能,更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NMRB202408020062.html
2.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丨耕耘在春天——走进田间看乌鲁木齐市乡村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在新疆“淘宝村”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正在进行建设收尾阶段,吸引了不少http://www.xaas.ac.cn/info/2065/9348.htm
3.遵义乡村干起新农活玩起新农具遵义新蒲新区,干起了“新农活”,玩起了“新农具”。“截至3月,我们村的黄桃树已全部被认领,果树才开花,销售已完成,接下来只需管护好果树就可以了。”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镇柳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明芳兴奋地说,这是村里利用手机“新农具”在产业振兴中发力取得的成果。 http://m.zyczzj.cn/nd.jsp?id=1127
4.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手机成了新农具 直播变成新农活 “家人们,你们看我手里这袋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出的粥香气浓郁,好吃又有营养……”11月26日上午,家住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样田庄村的“00后”大学生夫妻张九乐和郑艳天,又在直播间推介起了村里的农产品。 “小米有礼品装不?你们还卖啥?”有网友问。https://www.rrtn.cn/article-7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