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具”干“新农活”“新农人”过新生活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金秋时节,中华大地洒满了迷人的色彩,沃野田畴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9月23日,在安徽省芜湖市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从空中俯瞰,展现丰收节主题“庆丰收促和美”的巨幅稻田画蔚为壮观。全国各地同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各类特色农产品展台前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多地的农民代表、三农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共享丰收喜悦。

手握“新农具”干起“新农活”

以前的云霄县,农民辛苦种出的农产品只能卖给个人、菜市场或者小供应链,议价权很低。如今,通过“白菜GG”视频号,在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更广大的市场间搭好了一座直通桥,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许多人也通过“白菜GG”的镜头了解到了云霄这个沿海农业大县的特色地产、风土人情。今年5月,林万华被当地评为共青团代表,参加了福建省的共青团代表大会,“白菜GG”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从个体到群像,“白菜GG”只是年轻人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随着视频号这样的“新农具”日益普及,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返乡队伍,用数字化工具助力乡村振兴。

红姐的视频号“湘野红姐”每天都能吸引十余万人隔空品鉴美食,一条农家益母草膏的短视频累计观看1000多万次。在她的视频号上,用户不仅能够看到美食、了解到美食,更能买到地道的农货。

红姐原名龚红玉,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不知名小山村人,实际上,红姐还是一位纪录片导演。9年前,她从湖南广电离职创业,在马栏山圈子里小有名气。4年前,为回馈家乡,她再次决定返乡创业,从繁华的省城回到偏僻的山村,从被村里人议论纷纷:“早就说女孩子读书没用吧,还不是要回村里来”到通过新媒体帮助周边村民卖货红薯花生数十万斤,虽小有成就,但也是一路坎坷。

连接城乡破题新时代丰收

随着乡村富民产业的不断推进,“丰收”已经不仅仅是量的丰产,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新时代丰收的新问题。

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中,视频号等视听新媒体平台在主流舆论阵地打造正向价值输出传递等领域,正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助力优质内容从“可见”到“可及”。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聚集在中国的农村大地,他们把乡土当热土,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新变化,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THE END
1.数据,新农人的“新农具”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数据资源积累以及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加深,如今,数据已逐渐成为新农人手中的“新农具”。 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中药材供销商姚强,是位新农人,聊起行情价格数据和市场分析报告这件“新农具”如数家珍:“除了各类中药材的整体价格行情数据以外,我还可以了解到其他地区中药材种苗的最新http://www.hn.xinhuanet.com/20240524/31ce79212bda40cfaf26dd4a3548b71e/c.html
2.培养“新农人”用好“新农具”重庆启动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4月8日,2023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宣传周暨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公益项目计划培养新农人逾3.5万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现代乡村人才重要的是帮助其提升数字化能力。 记者了解到,在“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中,就将以乡村人才数字化培训作为切口,立足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https://www.jrcq.cn/Release/txtlist_i21414v.html
3.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