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沈兵的观点则是:GB15063-2009《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新标准与GB15063-2001相比氯根的限制指标是主要变动之一,国家标准强制要求明识低氯、中氯或高氯等非常有必要,如果不限制氯根,就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事实也证明,尽管设置了这个限制,上述被查处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还是在钻空子,蒙骗农民,被查处一点不冤枉。
“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
我认真看了这些被政府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理由。发现大部分是氯离子不符合有关要求和标识不合格。在被公布的95家企业中,有23家是氯的原因被判为不合格的。
一些标识不合格的,后来了解到是标签上要标氯钠硫的含量。由于氯在中国背着“坏名声”,很多企业不愿意标识氯,担心影响销量。基于我个人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这些由于氯的原因而被政府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是冤枉的。出于良知和责任,我觉得很有必要说说肥料中氯的问题。
氯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达到0.2-2.0%,达到了中量元素的水平。但在我们国家由于存在“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几十年来对含氯肥料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认识越演越烈,到今天已把氯妖魔化。在一些经济作物区,人们已经谈氯色变。“忌氯作物“这个错误概念在中国到底是怎么传播的,作者花了一番心血,做了考证。
“忌”的意思是“禁止、避免”之意。“忌氯作物”的字面意思就是这种作物是不能含氯的,更不能施含氯肥料。这与氯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相抵触。
实际上很多有机肥都是含氯的(如人畜粪尿),作物不能施含氯肥料,那么有机肥也不能用,这是非常明显的荒唐结论。到底在中国是称为“氯敏感作物”还是称为“忌氯作物”,我查阅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出版的书籍,大部分为教科书。发现两种叫法都有。
至少在1976年以前,我国还没有出现“忌氯作物”的叫法,主要叫“氯敏感作物”。1956年俄文版的《农业化学》翻译也是“氯敏感作物”。“忌氯作物”一词完整出现是1979年由彭克明和裴保义主编的《农业化学(总论)》一书。
之后各种版本的书籍都是抄录前人的结果。特别是恢复高考后的教科书都是称为“忌氯作物”,导致这一错误概念在专业人员中广被接受。但也有几位作者在书中是称为“氯敏感作物”的,如1982年鲁如坤教授出版的《农业化学手册》,1989年李笃仁和黄照愿写的《实用土肥肥料手册》,2002年陆欣写的《土壤肥料学》。
因此,我的观点是:所有作物都需要氯(包括烟草),都可以施用含氯肥料,关键是科学合理的施用(用量和用法)。以色列的大田作物几乎全是用氯化钾补充钾元素。任何肥料在不合理施用的情况下,对作物对环境都是有害的。依据肥料中氯的含量多少来判断肥料是合格或不合格是非科学的判断。
投机取巧被查不冤枉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委员会主任、全国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委员会新型肥料委员沈兵
近期复合肥抽检,很多企业因为氯根问题被判不合格,作为国标GB15063-2009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我个人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1、“忌氯植物”的提法问题:这个我赞成您的观点,准确的应该称为“氯敏感植物”,实际是不存在忌氯植物的,就是氯敏感植物,也主要是表现在收获物的品质,对产量的影响很小,甚至部分区域有些所谓的“忌氯作物”施用氯化钾比硫酸钾的产量要高,如马铃薯,在很多区域就表现出这个特征,只是淀粉含量要低一些。
2、关于氯和硫的问题:
(1)重要性问题:氯是微量元素,硫是中量元素,缺氯问题几乎不存在,在国内也未见报道,而缺硫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玉米、水稻上都有发生(林葆、周卫等的各种报道),重要性肯定不能相比。
(2)对土壤作物的危害:氯化物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要远大于硫化物,氯化钾的盐指数也大于硫酸钾(氯化钾盐指数116.3硫酸钾46.1(与硝酸钠等量),奚振邦),盐碱地上是不适合施用含氯化肥,而含硫化肥的影响就小很多,含氯化肥对种子的伤害也明显大于含硫化肥。
3、关于GB15063-2009含氯指标的问题:
GB15063-2009与2001标准的主要差别有几项,其中氯根的限制指标是主要变动之一,主要基于以下事实:
(1)硫酸钾和氯化钾的价格差异。制定标准的时候每吨氯化钾大约是900元,每吨硫酸钾是1500元,折合每个钾元素氯化钾是15元,硫酸钾是30元,相差一倍,按照15-15-15复合肥计算,每吨成本相差225元(目前是氯化钾35元,硫酸钾55元,相差20元,每吨15-15-15复合肥差异300元)。
而复合肥的平均利润约80-100元,仅仅因为这个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润,而农民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如果不限制氯根,就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了,事实也证明,就是设置了这个限制,很多企业还是在钻空子,蒙骗农民。
(2)双氯复合肥的危害。在我国复合肥发展的初期,很多氯化铵企业生产的低含量双氯复合肥一度占据了市场的主导(2001-2009年期间,特别是在江苏、安徽、湖北、华南区域),这类复合肥每年都造成大量的施肥事故,特别是在柑橘类果树、蔬菜上(林葆、李家康、曹一平、马国玺等老专家当年处理过很多这类事故)。
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因为标准问题,农民无法索赔,复合肥标准迫切需要修订,这是限制氯根的主要因素(包括缩二脲的指标限制,也是因为高塔尿基复合肥缩二脲高造成烧苗现象严重,因为没有指标造成农民无法索赔)。
(3)关于氯根含量问题。在2009标准之中要求标识氯根含量并没有限制使用含氯化肥,只是要求标识出含量范围,考虑到我国**的硫酸氢钾工艺复合肥(低温脱氯工艺)含氯根在2-3%之间,因此限制硫酸钾类型复合肥在3%以下。
而氯化钾类型的15-15-15的氯根在12%,属于低氯复合肥,相对也是安全可靠的,只有采用的氯化铵做原料的,氯根才可能在15%以上,对这些肥料进行限制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所查的不合格复合肥,都是采用部分氯化钾代替硫酸钾,“且不按标准要求明识低氯、中氯或高氯”。
(4)关于标识问题:GB15063-2009标准的标识要求只是要求标识氯根含量范围(低氯、中氯和高氯),没有要求标识具体氯根含量,更没有要求标识钠离子和硫含量,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标识,总养分只是氮磷钾,别的是不能作为养分标识的,包括各种中微量元素(修改的标识可以标识微量元素)。
*后需要说明的是,GB15063是质量标准,目的是规范生产和销售,同时保护耕地,避免次生盐渍化,标准本身并未包括产品使用方法,使用属于应用推广部门按照产品的标识选择使用,如果产品的标准及标识不规范严谨,那使用的选择就会迷糊,给使用造成更大的困惑。
复合肥是肥料之中发展*快的新产品,在不断的创新,复合肥的标准肯定也会存在问题,但是也是在不断的修订之中,对我国复合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标准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科学家证实肠道内有益菌少的人易患抑郁症
日本国立精神·神经医疗中心(NCAP)与养乐多公司的联合研究小组于2016年6月9日宣布,他们通过实验证实肠道内有益菌少的人,其患商抑郁症的几率较高。
空气污染可加重儿童狼疮!
农业大变革——微生物农业将成新宠
车用尿素潜力大供应渠道很关键
为减轻汽车尾气给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目前正在推行国五排放标准。随国五标准逐步实施,尿素这种传统的化工产品有望焕发出新的活力——车用尿素成为了业界的焦点。
麦草畏有望跻身大宗除草剂
麦草畏又名麦草威、百草敌,上世纪60年代开发,主要用于小麦、玉米除草。从产品市龄来看,麦草畏已过中年。据华通纵横公司数据,麦草畏全球销售额从2003年的1.6亿美元缓慢增长至2009年的1.9亿美元。
耐草甘膦作物有望实现商业化
近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市场信息》传媒主办的第二届除草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耐草甘膦作物有望实现商业化。
深圳:多批美国进口碳酸饮料被检出防腐剂超标
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获悉,5月内,深圳检验检疫局从9批次美国进口碳酸饮料中检出防腐剂苯甲酸超标。
国产催化剂给柴油超深度脱硫
出售用甲醛泡过的牛杂牛肉店父子被判刑
用甲醛泡牛杂,“周氏牛杂牛肉店”父子俩卖“问题牛杂”被判刑。近日,该案经江汉区检察院起诉,法院分别判处周氏父子有期徒刑3年半、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封存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怎样处理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个国际科研小组9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岩层,并借助自然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关于我们万检(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检网)是国内知名B2B检测电商服务平台,专注于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用户搭建互联网+检测电商服务平台。平台汇集了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CNAS/CMA),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际知名检测机构,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