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进口“大化肥”,为何选择了泸天化?

继我国首套进口中型化肥装置落户泸天化后,为何我国首套进口“大化肥”(大型化肥装置)又选择了泸天化?记者采访了泸天化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金灼麟,原总经理傅建章,原副总工程师茅启昌、马志勇,原质量标准计量处处长张先政,原质量管理科科长黄治鑫,他们解析了国家重点工程让泸天化担当重大使命偶然中的必然关系。

他山之石:罗马尼亚6年壮大化肥工业

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一直把发展化学肥料工业以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放在重要地位,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中、小型化肥厂已遍及全国各地,合成氨的设计能力总量达到400万吨/年左右。已建成的化肥企业产量少、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以及单一煤焦原料路线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年产仅250万吨左右,而且消耗指标普遍较高。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急需,国家不得不花很多外汇,进口化肥成品。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在打破封锁以后,第一次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年产10万吨合成氨、16万吨尿素装置建在泸天化。该装置技术虽然比较先进,却一度出现在来不及完全消化、吸收的情况下频繁开停的问题,让生产不正常。泸天化曾多次设想对该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提出过年产13万吨—20万吨等改造方案,终因技术、材料、设备等问题未能实施。

于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世界上技术比较先进,多种原料路线的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改变“只买蛋、不买鸡”的做法,发展我国大、中型骨干企业,以推动合成氨工业、机械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结束化肥靠进口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1971年10月,原燃料化学工业部确定原四川省化工局、泸天化等单位5位人员组成考察组,赴罗马尼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在罗期间,考察组考察了大型氮肥厂,参观了机械制造厂等。

罗马尼亚是一个天然气储量比较丰富、分布较广、开发利用较好的国家,发展氮肥工业具有资源优势,该国1960年以前只有一个能力不大的氮肥厂。1965年以后,该国采取成套进口西方技术装备,集中建设一批大型化肥企业,其化肥工业迅速发展,到1971年可年生产能力合成氨149万吨、尿素93万吨、硝酸铵198万吨,还可生产数十万吨复合肥料和磷肥。

这次考察让考察组大开眼界,看到了差距。回国后,考察组提出了引进“大化肥”成套装置的建议,让国家坚定了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的决心。

优势多多:首套进口“大化肥”选择了泸天化

1972年1月,国家决定进口化肥成套设备8套,后又批准进口5套,共计13套。原燃料化学工业部、原一机部领导和四川省领导讨论研究,拟把国家在“四五”期内进口的一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和48万吨尿素装置建在泸天化。

新系统建设前厂景

其理由在于该厂扩建的有利因素很多:靠近川南天然气构造,原料燃料天然气可以就近解决;位于长江边上,工厂扩建后产品仍以水运为主,比较便利;码头、公用工程、生产辅助设施和生活福利设施等方面虽需进行必要的扩充,但均属扩建性质,建设条件比新建工厂好;利用厂内现有空地,新征用土地数量较少;过去对外已经开放过,此次引进设备仍放在这里比较方便。综合以上有利因素、条件,在该厂扩建不但可以节省投资,而且建设进度也会较快,从布局上看比较合适。

泸天化“中国现代尿素工业摇篮”的地位,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充分彰显。所以,泸天化成为第一个签约引进30万吨合成氨装置48万吨尿素装置的厂家。

考察谈判:力保中国现代尿素工业“领头羊”地位

自从泸天化中型化肥装置投产后,农民因尝到了施用尿素让农作物增产的甜头,开始争购“鱼蛋子”肥。当时,泸天化外宾招待所(现泸天化宾馆)和原纳溪县、安富镇旅馆,大量入住了外地县政府派驻的尿素专职“采购员”。他们纷纷打出了“某某县驻泸天化办事处”的招牌,泸天化尿素紧俏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就连那些氨库冲地沟的“废水”,也成了抢手货,甚至出现农民在改装的“废水车”前挑起木桶排队接氨水的情景。从西欧引进的首套中型化肥装置的作用,由此可见。

为了做好供货厂家的选择,原燃料化学工业部、原外贸部再次组织包括泸天化厂副总工程师张博文在内的考察组,到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四国进行技术考察摸底。他们参观了10个用天然气或轻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厂,发现其生产方法基本上相同,即高压蒸气转化法制合成气,经中低温变换,苯菲尔脱碳和甲烷化净化气体后,由蒸气透平带动的离心压缩机将净化后的合成气压缩去合成氨。

这次考察,在张博文心中被称为“巨无霸”的中型化肥装置,与他新近看到的大型化肥装置相比,劣势明显:同样用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与年产10万吨合成氨厂相比,投资低20%,成本低38%。如果有其“加盟”,将长期保持泸天化在中国现代尿素工业中“领头羊”的地位。

在技术交流中,考察组了解到美国普尔曼凯洛格公司在世界上已承建数十个日产1000吨合成氨厂,是一个较有丰富经验的公司时,便邀请该公司报价。

而在1973年2月8日,泸天化与荷兰大陆工程公司签订了购买日产1620吨尿素装置合同,总价3138.3万荷盾,要求签字后36个月建成。由于价格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同时考虑到其他公司需要合成氨和尿素装置成套购买,而泸天化已经与荷兰大陆工程公司签订了购买尿素装置合同,最终决定从凯洛格公司引进合成氨装置。

1973年6月12日,泸天化与凯洛格公司签订了购买日产1000吨合成氨装置合同,总价2641.53万美元,要求签字后33个月建成。(简放鹏)

THE END
1.越南从中国进口大量水稻种子化肥及农药越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米出口国,然而,越南专家认为越南大米产业面临着巨大风险:越南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水稻种子、化肥、农药,生产出大米之后又大量出口到中国,总之,越南水稻产业对中国依赖太大。雨果网编译了亚洲媒体“intellasia”12月3日的报道,越南清化省相当 https://m.cifnews.com/article/6796/
2.供销合作社大事记版块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通知》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以促进化肥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一是改革化肥流通管理,做好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二是拓宽化肥流通渠道,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三是改进化肥价格管理方式,建立政府指导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四是加强化肥进口管理,改进化肥进口代http://image.chinacoop.gov.cn/data/special-template/gaigefazhanlicheng/html/dashiji/index.html
3.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经济法律法规调整概况办法》(2002年2月5日起实施),国家计委制定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2月5日起实施),国家经贸委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化肥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重要工业晶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实施细则》(2002年2月1日起实施)。 1997年3月25日,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该条例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161
4.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化肥生产1959~1961年,中国粮食供应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为保证国内最低限度的粮食需求、防止因粮食脱销而引发社会动荡,中国通过现汇或库存黄金、贷款等多种方式,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粮食主产国进口了大量的粮食。[1]但这种为满足直接消费需求的粮食进口,挤占了1950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的进口化肥所需外汇。1960年9月到1962年1http://hprc.cssn.cn/gsyj/jjs/hyyxs/201908/t20190827_4963001.html
5.收藏在中国登记与销售的进口肥料名单大全,切勿被假洋鬼子忽悠了!最近,有关单位整理了一份进口肥料名单。该名单汇总了当前国外肥料企业最新、最全名单,这些企业或在中国直接设立分公司,或在华办事机构,或被国内企业代理等。 本名单结合企业资质、农业部肥料登记证、产品报关单等相关资质作为参考依据,因时间有限,以及截止日期等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994779.html
6.中国钾肥进口资质改革展望行业动态国营贸易(State Trading)也是世界贸易规则允许的一种进口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可以对部分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实行进口国营贸易管理的货物只能由经授权的国营贸易企业和国家允许的非国营贸易企业进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将部分化肥进口列入国营贸易管理,氯化钾和硫酸钾名http://www.cpfia.org/web/content.php?column=8&id=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