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化肥自营进口权。至此,中国共有10家企业具备钾肥进口资质。中化、中农、中化建、华垦4家进口钾肥可以内贸流通,而其它企业所进钾肥必须严格用于生产自用,不得经营销售。
多年来,中外钾肥价格谈判一直遵循一次谈判、一个价格的模式,也就是找某一家国际著名供应商与中化、中农达成当年价格协议,其他卖家基本都会参照执行。近年来,中方采用联合谈判机制,由中化,中农以及其它8家企业推选的代表一起谈判,而外方推选世界上最大的钾肥代理公司BPC公司来谈判。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主席武四海告诉记者:“你比如说谈判,这三年以前跟我们中国谈,当时实质上我们是非常重视这次谈判。跟我们谈人家就让白俄罗斯一家出面。”
武四海告诉记者说:“对方看透了,你们是一个团结,没有一个声音。只有是两大公司的自身利益的,那么行了,单独供应一方吧,就出现现在的局面。我们现在到岸价格大概是650美元的,就这么一个局面。”作为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目前进口钾肥接近1000万吨。2008年印度钾肥谈判价格是每吨625美元,而中国进口商的谈判结果还要高于印度,按照常理,进货量越大,价格应该越低,但是这个谈判结果却恰恰相反。
今年中外钾肥谈判中方代表是中化化肥首席运营官李秋兵,他代表中化集团,另外两位代表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郭雁民和中化建化肥部副经理郭镇华,后者是由其他8家拥有化肥进口权的企业推选的谈判代表。这个谈判结果一出来,各种说法立刻出现。
垄断说:经营钾肥的大集团也实行行业垄断,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进口价格谈判实行独家,所以不代表国家利益去谈,外商要多少就涨多少。
内外勾结说:中化、中农代表国内进口企业谈判时和外商串通一气,合伙提高钾肥进口价格。其中有一条论据就是:谈判对手——加拿大的Canpotex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商之一PCS的海外销售公司,而PCS持有中化化肥20%的股份,是中化化肥的第二大股东。PCS的化肥销售高级副总裁目前是中化化肥控股的非执行董事。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但是目前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国际买家咄咄逼人的涨价势头,为2009年的钾肥谈判打下基础。专家建议,可以仿效印度的谈判模式,成立一个具有中立性质的钾肥贸易谈判机构,以国内钾肥用户为主体,统一进口规模和价格,由钾肥用户在协议框架内分别签订,从根本上破除当前垄断局面。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主席武四海表示,印度这样的国家,人家什么呢?以行业协会和生产厂商参加的一个中性的组织,谈判者根本没有利。国家非常重视。还有协会出面,生产厂商参与,最后达到一个结果。然后就是分头行动,就去订合同。
从国际范围看,没有形成国际买家联盟,也是导致钾肥进口价格居高的原因。中国,印度,巴西三个国家钾肥贸易量占世界钾肥贸易量的60%多,如果三个国家联手将可以拿到足够的话语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对记者表示:“因为印度、巴西、中国三家进口钾肥最决定国际市场的。如果这三家能够形成联盟,你可以压价,因为你有资格去压价,但是这个国际之间的,今年印度化工肥料部的部长今年也专门来过中国,我也跟磷肥协会武会长一块也接见了他。印度工业协会去年12月份也邀请我去印度,他们也有兴趣,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所以最后没有形成这样的联盟。”
商务部国际商报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主任何伟文也表示:因为化肥本身不是期货交易,但是他们有很大话语权,所以这里要增加我们集体的谈判力量,比方铁矿石,咱们说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企业集体去谈判的,和力拓,必和必拓谈,虽然涨的也很多,但是究竟,我们还是集体谈判力量,使得它不应该涨得更多。化肥也应该这么做,这需要很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