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故事]中国化肥进口第一港到世界化肥出口第一港的嬗变
烟台港西港区矿石码头作业场景央广网发孙冰摄
烟台港芝罘湾港区化肥作业央广网发谭明新摄
央广网烟台11月12日消息(记者刘颖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半岛北侧的烟台港,1978年,进口我国的第一船化肥在这里靠岸;36年后,这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化肥出口港。
在烟台港43号泊位,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把一袋袋刚刚通过铁路运来的国产尿素拆包、筛分、破碎、清理装船。5万吨尿素全部装完一艘船总共用时不到24个小时。一天后,这艘船将启程开往印度。
2014年,我国化肥总出口量1600万吨。由烟台港发出的有85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化肥出口港。
然而,人们或许没法想象,36年前,在我国国产化肥无法达到自给自足时,从国外进口的第一船化肥也是从烟台港入关的。烟台港集团公司总裁、烟台港股份公司董事长纪少波至今依然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纪少波说,化肥船的第一船从日本进口的,两万三千吨,叫“奥克塔”,还有“奥迪”,两条船,一吨20包,几十万包得靠人一包一包灌。烟台港真是“老婆孩子齐上阵”,要保证农用,每个人每天下班还要加班灌。纪少波回忆:“我那个时候是装卸一线的岗位,也参与过化肥灌包,一点一点地称,最后还用针跟绣花一样缝包,我都干过。这样的话我们就打开了局面。”
随着化肥进口量的不断加大,港口陆续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了灌装机等设备,提高效率,减少误差。到1990年前后,烟台港的灌包能力已经达到每昼夜25000到30000吨,烟台港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大化肥进口港。
随着我国化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国产化肥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出现了富余,开始出口了。
烟台港芝罘湾港区整车物流央广网发谭明新摄
烟台港芝罘湾码头化肥装卸作业央广网发姜山摄
烟台港芝罘湾码头散化肥出口装船作业央广网发修许罡摄
目前,烟台港正在打造化肥“FOB烟台”价格体系,计划通过现期货贸易平台和价格指数的搭建,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化肥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纪少波看来,一个港口不光是一个企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做。
现在,中国大颗粒化肥已经步入世界品牌行列,受到广泛认可。烟台港也开启了新的经营发展模式。
今年7月20号,烟台港在几内亚投资的博凯内斯码头建成,从开工到简易投产只用了105天。纪少波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烟台港又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作用非常重要,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作为港口,应该做到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度,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把中国的产品运出去,让它永远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编辑:刘梦
关键词:丝路故事;烟台港
四季如春的云南,蔬菜产量高、品质好。借着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云南蔬菜出口量不仅大大增加,在国外市场还赚足了人气和财气。
2015-11-1108:17:0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民族广播、央广网联合推出百集主题报道《丝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