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开始人工养殖鲶鱼,1992年人工繁育取得成功。2009年9月,“资中鲶鱼”成功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12月,建立濛溪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鲶鱼》;2018年12月,“资中鲶鱼”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7月,资中被授子“中国鲶鱼之乡”称号;2021年11月,资中鲶鱼原种场被批准为省级水产良种场。资中鲶鱼全产业链价值21.6亿元。
(二)产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2021年“资中鲶鱼”养殖面积10600亩(其中标准化养殖3300余亩),产量7520吨,占全省鲶鱼产量的10.39%,居全省第一,占全国鲶鱼产量2.16%,比创建认定时提高23.43%。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社24家,注册水产养殖东庭农场55家,创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6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21家,创农业部“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资中鲶鱼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全县渔业生产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
(三)主要做法和保障措施
按照省农业厅“10+3”体系建设要求,县委县政府将资中鲶鱼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纳入“1+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全市水产百亿强市总体思路和《资中鲶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19-2022)》发展方向,持续实施资中鲶鱼振兴规划,将资中鲶鱼作为落实“10+3”体系建设,构建“4+5+5”现代县域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资中鲸鱼”全产业链。
1.突出政府引导、主体带动,资中鲶鱼产业发展动力强
资中鲶鱼产业作为资中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历年来得到省、市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资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资中鲶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19-2022)》,提出《资中鲶鱼“1112”百亿产业规划》,:“建设一个现代种业园、一个优质品种推广平台、一个30公里的果渔循环产业带、美丽渔村·休闲鱼溪和高铁新镇·美味球溪两个鲶鱼特色小镇,努力实现“青山挂金果、绿水跃银鱼”的产业胜景。”
2.狠抓水产种业工程,重点完善资中鲶鱼原种场建设
3.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一是大力推广“设施渔业+稻田”、“设施渔业+果树”等尾水处理模式,结合池塘底排污技术,开展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抓好水产绿色循环健康养殖模式。二是持续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推广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流水养殖、设施渔业及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三是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以50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池塘为重点,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养殖管理五个统一,争创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
4.夯实资中鲶鱼品质提升中心建设,提升资中鲶鱼品质。
投资500万元在重龙镇宁国寺村建设占地面积12亩的资中鲶鱼品质提升中心。一是加强与内江师院、内江农科院水产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水产所,成都大学等联合,对现有的提质中心进行改造优化,以合理运动+燃烧脂肪的方式促进鲶鱼脂肪代谢,减少脂肪沉积,提升品质,调控水质和环境,去除鲶鱼机体土腥味等基础研究,提高资中鲶鱼品质。二是积极建设智慧渔业系统,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泰之源、金盛水产等14家重点养殖基地全程视频监管、强化渔业养殖生产环节记录在线管理和数据录入可监管,实现养殖合格证的在线打印。三是通过提质中心对鲶鱼科学精准提质后,在鲶鱼体内注射“资中鲶鱼”芯片标记,每组芯片标记为唯一编号,实现养殖源头可追溯,做到优质优价。
一是加快对资中鲶鱼菜品的研发力度。二是强力推进“资中鲶鱼”文化餐饮旗舰店落地,为“资中鲶鱼”文化餐饮品牌连锁店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标准化、品牌化、个性化的菜品定制,擦亮“中国鲶鱼之乡”品牌,打造中国鲶鱼美食文化之乡。
6.加大对资中鲶鱼餐饮文化宣传,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中央电视台、四川公共频道、金字招牌等大型媒体报道、举办鲶鱼美食文化节,加强资中鲶鱼品牌宣传,加强资中鲶鱼品牌打造、提升和推广,通过各类展示展销平台和1万余家资中鲶鱼餐馆推介资中鲶鱼,宣传推广鲶鱼美食文化,提升资中鲶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立足“资中鲶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鲶鱼之乡、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优势,全力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开展“三品一标”登记认证,促进鲶鱼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7.加强濛溪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严厉打击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行为,保护鲶鱼等鱼类资源。
(四)成效情况
1.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目前资中县县域内已有资中县泰之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资中县盈满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中县金盛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资中县球溪河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中县龙江镇光华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养殖资中鲶鱼;有四川资州黄鲶鱼餐饮有限公司、张妈鲶鱼等210余家企业和餐馆从事资中鲶鱼加工和餐饮经营。
2.以产业融合促进发展
依托“响水滩”“五指山”“渔耕德园”等养殖“资中鲶鱼”为主的农业和旅游综合体重点企业;以球溪、高楼、鱼溪、银山等镇为核心,辐射带动走马、双河、双龙等镇打造果鱼产业带;以“资中鲶鱼”为主题,在鱼溪镇双联村创建了“渔业产业兴旺、渔业文化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乡村风情独特”的美丽渔村;以蓉昆高铁资中西站(球溪站)建设为契机,建设资中鲶鱼球溪美食一条街。
3.科技支撑出成果
与西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多所大专院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资中渔业科技川渝专家大院”,下设“鲶鱼研发中心”等,开展鲶鱼原良种选育、品质提升、养殖标准制定产业集成技术及推广,强化科技支撑。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资中渔业科技川渝专家大院”“鲶鱼研发中心”运行等。制定和发布了《资中鲶鱼苗种繁育、池塘养殖、活鱼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和《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4.创新利益机制
资中鲶鱼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通过生产经营资中鲶鱼的国家级和省级农民专合社的带动作用,发展其它农户开展鲶鱼养殖增收致富。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采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建立企业与养殖户“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土地流转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快鲶鱼标准化基地建设。2021年,资中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4元,增长10.5%,而资中鲶鱼从业农户人均达23510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