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传统农业大县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有效投入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农发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专业优势,秉承“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围绕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务,探索创新了“全产业链发展”威县模式,以金融支持全域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以来,通过支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县域种植养殖业发展,累计审批威县重大项目18个、贷款22.12亿元,已投放13.55亿元。2023年,威县GDP130.1亿元,全市排名第7位,较“十三五”期初提升两个位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32%,助力威县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地方党政对农发行支持威县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威县支行先后荣获全省农发行系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威县县政府颁发的“金融帮扶特别贡献奖”。
一、创新背景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隶属邢台市,是一个地下没有矿藏、地上没有资源、县域无铁路、不靠中心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棉为主,工业近乎空白,曾是河北省唯一一个人口过50万、全部财政收入不过亿的县,201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河北省农发行与农业农村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林果、蔬菜、畜禽养殖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延伸”的整县产业规划,创新信贷模式,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大力支持县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出了金融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2017年以来威县先后获得国家级全产业链示范县、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以及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
(一)紧盯县域产业规划,同频共振谋发展。河北省农发行坚持与威县政府同频共振,积极提供融智服务。以前,威县地区梨种植企业多为小型农户,种植区域分散,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面对小散弱难以融资的现状,农发行聚焦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聚合效应,提出由威县农业国企与6家民营企业合资成立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解决承贷主体的问题,针对当地养殖户多采用本地育种,难以依靠优质基因技术产生更多收益,养殖产业发展受阻的局面。农发行结合“种业振兴计划”,提出引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君乐宝入驻扩繁增产。农发行坚持“大宣讲、大走访、大营销”,充分发挥地方经济发展“首席服务官”、重大项目“首席营销官”、项目推进“首席协调官”作用,会同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环境保护局等各部门,围绕县域重点规划,帮助整理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商贸物流服务业、特色小镇、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9个重点支持领域,涉及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96亿元。同时,选派业务骨干挂职威县副县长,提供“管家式”贴身金融服务,确保项目快落地早见效。
三、支持成效
四、推广价值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是多数落后地区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三产融合”模式以农业为依托,以政银企紧密合作为基础,以县域发展规划为导向,以县域重点项目为关键,通过产业链条延伸等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穷县弱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因地制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农发行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支持适合当地情况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兼顾县域企业种植和养殖均衡发展,减少农业污染,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二是大力支持产业链融合发展。以重点企业为核心,推进种植、加工、仓储、物流以及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纵向融合和“田园+休闲”横向融合模式,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活力。三是强化信贷模式创新。以农发行为纽带和桥梁,有效整合县域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创新利益联结模式,使农村、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