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历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是我国一项长远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农业经营模式也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重要演变,农业经营模式变革始终围绕发展农业生产力和解决“三农”问题展开。新时期我国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创新不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日本学者速水佑次郞(YujiroHayami)和美国学者拉坦(VernonW.Ruttan)曾提出诱致创新模型理论,认为农业经营与发展模式是由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技术选择、制度禀赋和社会文化禀赋等共同决定的,并重点对比了美、日形成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之后学界进一步将现代农业划分为北美“节约劳动型”、日本“节约土地型”、西欧“中间类型”等典型模式。长期以来,在我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选择问题上,有的学者主张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但在借鉴基础上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的学者认为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土地会变得相对集中,有利于打破分散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模式;也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容,以专业农户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农业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多种模式并存是现代农业演变的趋势。另外,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从以往只注重农村第一产业发展转变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我国农业经营模式演变历程与阶段划分
三、农业经营模式演变的几点启示
(一)发展农业生产力和解决“三农”问题,是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根本目标
(二)“三农”政策的演变主导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的方向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力
(四)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离不开农业技术及体制机制创新的支持
四、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创新条件与趋势展望
(一)小农户分散经营困境对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形成倒逼机制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契机
(三)践行“两山理论”将会促进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创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简称“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农业农村发展要践行“两山理论”,就必须坚定不移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相结合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前人们主要重视和强调农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包括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康养农业、休闲农业等在内的多功能农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生态环保等多功能农业模式可以减轻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多功能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信息农业、创意农业等,可以推进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也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注入新动能(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