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上行:拼多多能否创造历史?新闻频道

日前,拼多多也宣布“多多农园”的第二站要落户云南文山,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打造1000个“多多农园”项目,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直连原产地“最初一公里”。

得“农产品上行”者得农村。如今由拼购引发“农产品上行”的旋风刮起。

在过去一个月,地歌网参加了两场关于“农产品上行”的扶贫助农活动,其中有两点感受,一是看到平台方有理有节地推进农产品上行,尤其是打造爆品上自信满满,二则是农民们的状态,他们对世代生活的土地保有惯性,他们对“忽如其来”的技术诚惶诚恐,他们的生活依然穷困......

张弛之间,“农产品上行”这场下沉市场的攻坚战仍旧继续,这一届平台做得如何?在打法有无创新?

面面观

据地歌网观察,目前头部平台的“农产品上行”打法看上去似乎大同小异。

首先,卡位争夺加速度。

近一两年,“农产品上行”开始被提上了一个新的日程,尤其是在拼多多刮起的拼购旋风之下,进攻下沉市场的节奏加快,头部平台早已就位,抢夺正在进行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农货上行的潮流中,直连模式被打上高光,各家都标榜自己是“去掉中间商赚差价”的主儿。

直连,顾名思义即农货直接从产地直销到平台。不难发现,在传统的生产链条中,农产品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超市/菜市场)—消费者,从农民到消费者手里,中间经历至少5个环节,各个环节都有物流、仓储的成本支出,并且产生极高的损耗率。

由于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之各环节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每个环节所增加的成本都在30%-50%左右。

因此,收购商和农户之间开始了市场博弈,毫无疑问,后者处于下风。

不过,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直连模式日盛折射的是中国电商基础设施的日臻成熟。据地歌网了解,现代物流的辐射半径几乎能覆盖到内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

第三,扶贫助农项目似乎是这波“农产品上行”的一大着力点。换言之,电商助农项目一方面有政府背书,另一方面这是“名利双收”的事儿,能够同时兼顾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以上是“农货上行”的三大趋势,接下来想讨论农货上行的两大商业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等这些高科技如何贯穿到助农行动中?

据地歌网了解,以阿里为代表的“农货上行”主要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来推进。这其中离不开四大参与主体——农民、企业、政府和平台。

农户负责供应端的生产;企业则承担组织、加工、包装等标准化、市场化工作;政府来协调沟通,提前消化调和各种潜在问题;最后,平台方则综合统筹从产到销的各个链路中的环节,才能实现卖给谁,有时候拼台的工作甚至细化到今年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最终要实现的是,产品的高溢价。

以稻米为例,圆粒稻的储粮收购价只有一块多钱一斤,而市场化之后的稻米能够卖到储粮价格的5倍甚至几十倍。由此可见,马云“亩产一千美金”并不缺乏其中的合理性。

然而,“企业+农户”模式的弊端也容易看到,首当其冲就是市场化带来的利益很难直达农户,因而,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农户缺乏干劲,农货上行的可持续性就不容易实现。

另外一个助农样本要数拼多多的“多多农园”模式。

“多多农园”的助农计划采取的是一种“新农商”的机制,据介绍,项目的落脚点是如何把利益直接下放到农户。

“新农商”机制是以档卡户为集合的合作社为主体,建立农货上行和品牌培育新模式,在该模式中,拼多多提供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大规模培育本土青年成为“新农人”带头人,后者按合约持有分红权限,剩余利益全部归属档卡户。

简言之,这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社采取了股份制的现代公司制度,平台出资金、出技术、出流量,农户出人、出力,两相结合脱贫攻坚。

▲腻脚乡年轻村民

舒跃文和施进刚被遴选为当地“新农商”带头人

▲多多大学丘北公开课上,

丘北县各村的合作社代表在学习基础电商运营知识

看上去很美。

“多多农园”模式直接从农户的角度去突破,新农人有了一个“自己当家做主”的落点,可以预见,一旦赚钱效应出现,农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会相应提升。不过,此模式同样面临挑战。

首先是新农人短缺的问题,可以毫不讳言,得新农人者得农产品上行,没有新农人的组织带头示范,某种程度而言,此模式将是无本之木。

其次是在跑通模式的基础上如何推进产业带动效应,说白了就是规模化问题。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难题。

桃李争春,似乎不差上下。

然而,仔细琢磨,与“企业+农户”模式相比,“新农商”机制的中农户同时扮演生产者和企业主的角色,游戏规则缩短,农户的决策权增强了。

另外,“农产品上行”并不是单点的丰富货品能力,以及在营销端打造爆款。“拼”只是其中的一个既定动作,爆款效应人人有,而在持续性、量能上哪家强?毋庸置疑——拼多多。

实际上,这背后是一套产业链增值的逻辑。“多多农园”模式需要更深层次的解密。

学不会的“多多农园”

不难发现,阿里、京东、苏宁等老前辈们在这波农货上行的竞逐中,姿态凌厉,相信走在前面的拼多多也感受到了它们的“来势汹汹”。

然而,论拼购,有一种学不会叫拼多多;论农产品上行,有一种学不会叫多多农园。

雪莲果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雪莲果,引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和土豆同源,目前,主要集中在滇东一带种植,在2017年之前,国内雪莲果充其量只是一种煲汤食材,主要销往两广、福建等南方城市。

而2017年之后,雪莲果在拼多多平台上引爆,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网红水果。正可谓是根正苗红的“拼”水果。

▲丘北县腻脚乡仙人井村种植有雪莲果、烟草等经济作物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是各式集水工具

雪莲果开始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日前,“多多农园”第二站落地云南文山开始带动雪莲果产业化。按照项目规划,2019年,“多多农园”将在云南推进5个示范项目,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推动100个“多多农园”项目落地云南,覆盖500个贫困村,培养5000名云南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个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

表面上拼多多“农产品上行”在营销端势如破竹,实际上,“拼”只是拼多多的表,它的模式有更深次的里子。

首先是在需求端的突破,换言之,拼多多能创造用户需求。

数据显示,2018年,创立3年的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之一。期间,平台累积诞生13款销售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单品和超过600款销量10万+的爆款农货单品,开拓了包括雪莲果、百香果在内的全新市场。

云南的雪莲果、广西的百香果......这些非传统的水果因为拼多多而成为很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新宠。据企鹅智酷统计,截至2017年底,已经有24.8%的消费者通过拼多多,购买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拼多多从创立至今,目前其平台的GMV和用户数据仍在急速增长,据披露,2019年拼多多大概率实现9000亿到1万亿之间的GMV,年买家超过5亿,自有APP月活在3.5亿左右,这个体量上的增速,堪称猛犸象奔跑。

拼多多开拓全新需求的比例还在持续提升。

在渠道不是问题的今天,缘何拼多多占据了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拼购模式并非拼多多首创,之前有,之后也将会有一批跟进者,然而,裂变式地增长的本质并不是做了拼购就能成,很多中心化的平台终究是不得要领,不得精髓。

与京东、阿里等货架式电商相比,生在移联网,长在移联网的拼多多,它开启的游戏式拼购本就不同。拼多多模式是一种“货找人”的模式。

以前消费者缺啥买啥,没醋了要买瓶醋,过年了要买件新衣服。不论是大卖场还是传统搜索场景下的电商,本质是“人找货”,是在检索消费者已知、已掌握的信息库,考验消费者自身的商品“知识储备”,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既有需求,但很难激发潜在需求。

拼农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证明拼多多在培养新的消费习惯的成功。

因此,拼多多“爆款效应”直接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的改造有了底气和信心。

坐拥4.43亿用户和超过200万商户,拼多多C2B反向定制则有了掌舵的罗盘。

“多多农园”模式仍旧回到“产销”的原点上做创新,将继续推进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其在“农产品上行”中率先采取C2B预购模式,先一步聚合海量购物需求,反向驱动供应链,可以使农货采销流程精简为“原产地→物流集散地→消费者”,这种产地直发的方式,将供应链压缩到了最短,大幅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拼多多在产业链的改造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还有技术。

据地歌网了解,多多农园有一套“两网”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即“天网”和“地网”。

“天网”是指拼多多依托分布式AI的技术优势,基于全国消费者需求,打造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也就是通过技术来实现多元化的需求匹配,市场需要什么就来生产什么,真正实现小农户无缝连接大市场。

多多农园所组成的扶贫兴农网络其实就是“地网”。

在拼多多的愿景中,地网将和天网协作,从而实现,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深度贫困地区的农货以最短链条对接4亿消费者需求。

学得会的拼购,学不会的拼多多,学得会的“农产品上行”卡位,学不会的是拼多多在“产、销”两端的系统性深耕。

其模式的精髓在于通过需求带动生产,需求量规模化之后,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带改造升级,从而走出了一条从需求到生产,再到优化生产、进一步扩大需求的正向循环路径。

面临同行的各种狙击,拼多多却成了“不倒翁”,原因大抵就在此吧。

社会价值VS商业价值

云南保山,言秀邓28岁,原本生活在贡山之上,十岁时父亲身故、母亲改嫁后,为了讨生活和弟弟沿着怒江而下,落地在保山丛岗村学习种咖啡;

云南文山,胡绍鹏,家里老少共9口人,劳动力稀缺,他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至今,包括土地流转总共有30亩地,除去肥料、煤、苗的成本,毛收入只有3万多;

......

▲言秀邓在照料咖啡

▲由于土地分散,农户还是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

他们是这个时代农民的剪影。

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曾经的农村印象是土房子连片、道路闭塞、牛耕种植,其实,现在的农村光景大不一样,尤其是在政府的扶贫政策推进下,道路村村通,建档卡户也有资格住楼房,交通工具相应备齐,有三轮、有摩托......

而他们的贫穷,到底穷在哪儿?

拼多多雪莲果项目是上海援滇扶贫对口项目之一,地歌网了解到这么一个细节,在雪莲果新农商公司的“股东”召集大会中,有些农户由于“害怕”甚至拒绝按手印。

对于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世代沿袭的惯性,穷的根源其实是在思想,在于不敢去做改变,因为,这需要跨越的是一条科技、市场、农业、农民之间的鸿沟,换言之是创新和守成的碰撞。

曾经看过一则媒体的报道,在三面被沙漠包围的西北村庄,用最传统的耕种方式,他们成为黄土地上“末代农业”的“守墓人”,也就是说,他们也是被科技浪潮给日渐淹没的“末代农业”的“守墓人”。

大城市里待不住,而农村种地又不挣钱。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有2.87亿农民到城镇务工,未来20年还将有5亿农村人口要实现市民化,占农村总人口70%以上。据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对两万多户农户的观察,我国务农一线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其中60岁以上的务农劳动力占到1/4。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更为严峻的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良性循环不易形成,它的可持续以及自主、自发性等尚待解决。

农村电商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的实力秀,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

曾经的农产品上行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包销”,这其中的案例不在少数,成县的“核桃县长”,五常的“大米市长”,江西赣南脐橙110联动各单位参与卖橙子。服务商能够起的作用,是引领与示范,绝不是“包销”,更不可能全面解决上行的问题。

“农产品上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而思想先行尤为重要。

“只有社会价值的实现,才能实现拼多多的商业价值,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平台商业价值的可持续发展。”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如是说。

由此可见,拼多多介入到供应链条中的价值改造之前,已经还原了根本。

农产品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其中的每个环节挣的都是辛苦钱,没有附加值,更没有超额利润。所以经常出现农民贱卖、中间商不挣钱、消费者贵买的情况,整个产业链条里没有真正的受益者。

不难发现,“农产品上行”价值的实现,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品牌化、规模化。

“爆款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目前的农货上行更多的是一个加速卡位的状态,寻求单点爆破以期实现由点到面的燎原之势。农货品牌化、规模化道路依然长且艰。

前路漫漫,农村电商是一个常提常新的命题。

拼多多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具备对产业链进行改造的能力,并且它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某种程度来说,“多多农园”的崛起宣告了“货找人”模式的逆袭。

THE END
1.拼多多为何选择农产品直播?在这波卖农产品的浪潮中,拼多多似乎是最受欢迎、口号最响亮的。与政府扶贫办合作,与县长合作,直播直销各地农产品,实现精准扶贫。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农产品会被推到聚光灯下?这波风波过去后,拼多多能长期靠农产品赚钱吗? 1、盒马、美团是农产品电商的垫脚石。 http://www.zxyldj.com/detail/114554.html
2.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电子商务论文二、拼多多营销农产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拼多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拼多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消费者对拼多多的印象逐渐变差。 (一)过度营销造成信任危机 拼多多电商平台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是其新颖的拼团模式,近年来,拼多多充分地利用其社交电商的特点与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的具有浓厚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22/161365.html
3.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商助农发展情况研究2.1.1拼多多 拼多多不断探索创新“拼农货”模式,从而推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的改造,使得对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需求得以增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增收。 拼多多在疫情初期推出了“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该专区包括了全国400多个农产区,保障了疫情期间农户50000万元的收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一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225/10095101.shtml
4.拼多多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消费者对拼多多购买农产品的满意度进行深入调查,从产地、物流、销售渠道、质量监管四个方面对拼多多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拼多多农产品营销存在产地管理机构缺失和生产观念落后、质量监管有漏洞和品质难保证、物流系统落后和快递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缺少便捷和高效的销售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7-1023523528.htm
5.农产品营销:这10种模式值得借鉴,农产品都卖飞火了通过网红直播 + 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的三个步骤。 第一, 策划营销活动 , 邀请网红参加。 第二, 需要网红在线直播自己对农产品的体验感觉 , 农产品是什么样的 , 什么味道的 , 自己觉得如何。 第三, 在电商平台 , 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 , 同步开始产品销售。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4/08/65888890_1136504507.shtml
6.2024新手做拼多多哪些类目好做?拼多多店群模式还能做吗?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独特性,能够吸引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 11. 农产品直供 农产品直供类目可以利用拼多多平台的下沉市场优势,提供新鲜、绿色的农产品。 12. DIY手工制作 手工艺品和DIY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参与感的需求。 二、拼多多店群模式还能做吗? https://m.maijia.com/article/594388
7.拼多多:新一代电商模式代表,逆势崛起撼动行业格局——新经济系列总收入:拼多多2017年收入17.4亿,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13.8亿,同比均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拼多多收入由在线服务业务和商品销售两部分组成,但2017年一季度后不再有商品销售收入,从“平台+自营”模式转为纯平台模式。商品销售指的是2015年到2017年一季度拼多多经营的“拼好货”,主要销售新鲜农产品等特别的产品,采取在线直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430906654851083
8.新媒体时代直播助农营销模式与路径探究新媒体时代直播助农营销模式与路径探究 刘欣庭 汪玲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 摘要:疫情之下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新路径,各大平台纷纷组织助农公益直播,为农产品创收做出突出贡献。与此同时,直播助农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诸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新传播技术掌握不https://whcyysjyjzx.cusx.edu.cn/info/1086/1442.htm
9.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上行实施的困境因素分析(论文全文)拼多多开启“多多果园”,与政府合作构建当地特色农产品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数字产业链条,“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实现农产品数字化上行通道,解决了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和流通销售问题。 (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2019年电商渠道加速下沉,农产品电商形成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社交电商、本地生活https://www.91xueshu.com/l-dsjjlw/6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