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研究所之一,办公地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是专门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围绕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光、温、水、土、气、生等农业环境要素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形成包括农业气象、农业水资源水环境、农业生态、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业纳米科技与新材料等农业资源环境学科领域,组建了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防控、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农业清洁流域、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等11个科技创新团队。根据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2022年度应届毕业生1人,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招聘岗位为科研岗位,具体信息请查看《环发所2022年第二批招聘应届毕业生岗位情况一览表》(附件)。
条件要求为2022届应届毕业生。非招聘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定向生或委培毕业生不在本次招聘范围。
二、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博士学位;
(二)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四)关心“三农”,有志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
(五)工作态度积极,事业心、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六)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八)报名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曾受过刑事处罚、党纪政务处分,被开除党籍、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在国家法定考试、各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不得报名。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
(二)提交系统附件材料要求
(三)资格审查: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笔试人选。岗位招聘人数与通过资格审查人数的比例达到1:3方可进行下一步环节,达不到该比例的,视情况研究决定是否取消招聘。
(四)笔试:资格审查通过人员参加笔试,试卷总分为100分,由公共题和专业题组成,权重各占20%和80%,60分以上为合格。
(五)面试:根据笔试成绩和岗位需求,从高分到低分以1:5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在本单位网站(www.ieda.org.cn)上发布面试公告,并进行面试确认(如有放弃面试资格的,可依次递补)。面试采用PPT汇报,每人15分钟,其中报告10分钟,回答提问5分钟。汇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限制在1分钟内)、论文研究、科研产出及对拟竞聘岗位设想。专家根据应聘人员的汇报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包括科研能力(50分)、综合素质(20分)、岗位匹配度(20分)、答辩情况(10分),60分以上为合格。
考察采取查阅个人档案、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全面考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能力素质、工作学习表现等情况,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核实。体检由招聘单位自行组织。
(七)公示:将拟聘人选名单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本单位网站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且当年如期取得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的,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转正。
(八)上报审批:公示后,将拟聘人员的有关材料上报院人事局审批。
(九)待遇情况:聘用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聘用人员按照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管理,并享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五、其它注意事项与说明
(一)本次招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应聘人员须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京内生源、京外生源指国内毕业生,不含留学回国及博士后出站人员。其中,京内生源系指入学前为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应聘人员,不含北京高校集体户口,京外生源须符合应届毕业生进京落户政策。
(四)本次所公布岗位的学历要求为考生所获得的最高学历(应届毕业生以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专业名称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版)》。如考生所学专业接近,但不在上述参考目录中的,应聘人员可与招聘单位联系,确认报名资格。
(五)考生在校期间应为非在职、非就业状态,要按照招聘单位要求提供全国社保及个税缴纳记录等材料,并做书面承诺。
六、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