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学(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是
—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管理学与技术学综合的交叉性学科。课程的特点注重科学性、新颖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涵盖了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复杂内容。既能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了解各类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又能从管理学的角度去阐释农业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区域开发方案。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其任务在于培养考生的农业资源优化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有效地管理农业资源。
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资源环境、管理学等基础知识,从技术的角度去把握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开发与利用技术。应考者学习时应把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与各种农业资源的具体利用方式和原则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有限性、稀缺性观念,从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资源的概念、特征、类型,农业资源利用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目标,掌握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各章的学习进行必要的引导。重点是农业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业资源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重点)识记:农业资源利用的目标
理解: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
(二)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次重点)识记:农业资源的概念
理解:农业资源的特征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一般)识记: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
理解: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特征,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合理开发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和措施,重点是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和措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重点)识记:我国农业气侯资源分布规律
理解: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应用:在了解农业气象资源分布规律和危害的基础上,开展减缓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防御措施。
(二)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区划(次重点)识记:农业气候资源评价的原则
理解:农业气候资源评价的方法
应用:能开展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
(三)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和措施(一般)识记:农业气候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土地资源的性质、特点,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土地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掌握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其开发利用。提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掘土地潜力的技术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土地资源分类与评价(重点)识记: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
理解: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及现状分类
应用:依据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开展土地资源综合评价
(二)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整治(次重点)识记:土地资源开发的概念、原则
理解:土地资源开发的类型和方式应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
(三)我国土地资源概述(一般)
识记: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提出适合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水资源的含义、特性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水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掌握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原则和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目标
(一)农业水资源利用(重点)
识记: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理解: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应用: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
(二)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管理和保护(次重点)识记:我国水资源状况
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和特点
(三)水资源概述(一般)识记:全球水资源概况理解:水资源的特性
(一)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
识记: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和区域分布特点理解:种植业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
(二)水产和畜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次重点)
识记:水产和畜牧业资源的区域分布和生产概况
理解:水产和畜牧业资源利用原则和我国利用中主要问题应用:合理有效利用水产和畜牧业资源的措施
(三)草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识记:草地资源的特点、功能与类型理解: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应用: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森林资源与野生生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掌握开发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有效途径。
(一)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重点)识记:森林资源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问题
应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二)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次重点)识记:野生濒危生物的现状及其原因理解: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应用:合理利用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肥料资源及其构成,掌握我国肥料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途径。了解肥料区划及肥料资源的管理,掌握绿肥区划的依据和原则。具备建立施肥综合技术五福体系的能力。
(一)我国肥料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途径(重点)识记:我国肥料资源的利用现状
理解:化肥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有机肥料的开发
应用:依托因地制宜、就地消纳的原则,重视有机肥料的开发,综合利用肥料资源。
(二)肥料区划及肥料资源的管理(次重点)识记:肥料区划的分区原则和命名方法
理解:施肥综合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
应用:依据区划的依据和原则,开展区域范围的绿肥区划
(三)肥料资源及其构成(一般)
识记:有机肥料的构成与数量、世界肥料资源理解:中国化肥的生产与施用
(一)废物农用的加工处理技术(重点)识记:废物加工处理的主要原料理解:废物农用的生物转化技术
应用:掌握有机废渣、畜禽粪便等主要农用废物的加工处理与农业利用技术武,能开展废物农业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二)废物农业的理论基础(次重点)
识记:废物农用资源化的依据和一般途径理解:废物农用资源化的基本理论
(三)废物资源概述(一般)识记:废物的类型
理解:废物的基本特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概念、性质、程序以及战略重点。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内涵与外延,具备在掌握农业资源评价的方法前提下,通过农业资源利用区域区划和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
(一)农业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规划(重点)识记:综合农业资源区划和规划的原则
理解:农业资源区划和规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应用: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原则,开展农业资源区划和规划
(二)农业资源评价(次重点)
识记:农业资源评价原则和主要内容理解:农业资源评价的综合方法
应用:开展农业资源评价,分析各种资源条件在地域上的不同组合及其对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三)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概念、性质与原则(一般)识记: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性质
理解: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的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农业资源管理的原则和任务。掌握农业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
(一)农业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重点)
识记:农业资源管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农业资源管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的主要内容
应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管理经济、法律和教育手段,有效开展农业资源管理
(二)农业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次重点)
识记:农业资源管理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和概念与特点理解:技术进步的主要环节及其协调发展
应用:能有效将合理可行的技术体系在农业资源管理中应用。
(三)农业资源管理的概念与意义(一般)识记:农业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理解:农业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黄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版
2.参考教材: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皮广浩,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8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12
第四章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五章
生物资源的利用
第六章
森林与野生资源的利用
6
第七章
肥料资源的利用
第八章
废物资源的利用
第九章
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
第十章
农业资源的管理
合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
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不适合作为生物资源的利用原则的是A.可持续利用原则B.最佳生境原则
C.最适持续产量原则D.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水资源的特点主要有
A.循环性与空间变化B.有限性与不可替代
C.分布不均匀D.利用多样性
E.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充足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大气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农业资源评价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请谈谈动植物种质资源在农业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