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专项整治深入推进
停止22种高毒农药的新增登记,注销6种高毒农药在蔬菜、水果和茶叶上的登记,撤销10种农药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农药的高毒农药种类扩大到33种;目前我国高毒农业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而中毒和低毒农药的比例为72%和26%。在全国蔬菜主产县全面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兽药整治以严打制售禁用药物及假劣兽药为重点,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水产品整治以打击非法使用的禁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违禁物质为重点,严格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等。生鲜乳整治以防反弹为中心,强化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严防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各类违法物质。
(二)突发问题应对比较及时
先后发生的“皮革奶”“香蕉乙烯利”“西瓜膨大剂”和“瘦肉精”等20多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都得到了比较及时的应对,请专家及时解读,重点整治,加强防范,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切实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举办了应急培训班,建立了舆情监测和分析队伍,进一步强化了信息通报和全国联动机制,明确了应急工作联络员。
(三)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农业部印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配套出台5项推进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方式和工作职责。乡镇监管机构数由2010年底的10%增至40%。加大培训力度,编写专门培训教材,组织各省分片区进行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业务培训。落实中央投资10亿元,支持建设质检机构421个,目前,全国县级质检站总数达到1339个,投资建设已接近60%。
(四)检验检测深入开展
监测品种扩大到91种,监测参数增加至91种,监测范围覆盖全国144个大中城市,监测工作预警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组织开展了4次例行监测,对14个农产品进行了普查,组织实施了4个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共监测样品10万多个。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
(六)风险评估启动实施
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规划,建立65个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财政专项,推动22个省农科院建立了质量标准研究机构。针对元旦和春节期间的生产、消费的特点,组织对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8大类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摸底评估工作,及时排查突出问题隐患。组建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在16个专业领域聘任66位专家。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学科群,建立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7个专业性实验室,启动检测技术和溯源技术等5个重大项目,着力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