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优秀调研成果┃抓好基层党建服务乡村振兴——以四川古蔺县为例开展的乡村振兴融资问题和对策研究

【概要描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2020年,我国9899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2020年,我国9899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为中央金融企业,开发银行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设立乡村振兴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金融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统领,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针对“三农”领域融资问题,组建专门调研组,以开发银行定点帮扶县四川古蔺县为样本,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瞄准痛点堵点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提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4点思考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建对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中央对乡村振兴要求的重要政治单元

1.乡村振兴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三农”问题始终是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根本性问题。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后,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涉及领域广,特别是对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发展的节奏、力度、方向等各方面始终牵一发而动全身。党中央着眼世情、国情,在深刻研判内外部发展形势和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出台了多项中央政策文件,提出到2050年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在3个五年规划期内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6个五年规划期内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号召举全党全社会之力,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乡村振兴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身作则更好按乡村发展规律办事。

3.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来,党领导“三农”工作走过了73年历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2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乡村这块发展短板必须补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从地域上看,乡村振兴并非就农村论农村,而是既包括农村地区,也包括县和乡镇,涉及城乡融合发展。从行业上看,一二三产业涉及务农支农为农等领域,均属于乡村振兴范畴。从人员上看,人口在城乡间流动、户籍的变迁等,更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发展。从现在起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仅剩不到30年,面对纷繁复杂的乡村振兴工作,要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必须更加发挥好党的组织领导这一根本优势。各级党的组织作为党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首要环节,起着指挥作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其履职尽责情况,将对其他部门、企业乃至社会各领域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是新时期党中央推动落实“三农”工作必不可少的传导系统和中坚力量。

(二)加强基层党建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提高思想认识,把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金融、“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才能自觉把金融规律和乡村发展规律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推动中,才能确保政策执行不偏向,工作推进不走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做深做实,取得中央预期成效,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2.强化组织建设,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门机构,只有坚持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方的优势,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备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能力的干部队伍,建立听党指挥、反应迅速、运转有序的工作传导体系,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各项要求,才能确保金融资源精准投向“三农”领域,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乡村振兴各领域主体的融资需求,确保工作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3.深化作风建设,筑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线底线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建设,一直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生命线。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命题,并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提出了“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要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必须搞好党风”等重要论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中央以身作则、建章立制,通过推动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好转,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取得了巨大成效。乡村振兴是一项接地气的工作,需要一竿子插到底,直面农业、农村、农民。党在“三农”工作中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锤炼党性修养,做好群众工作,做实金融服务,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有力突破口,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堵点,持续发力。同时,要进一步严格纪律规矩红线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严的氛围中,把党中央交办的工作办好、办实。

二、在四川古蔺县开展的乡村振兴融资问题调查研究

(一)调研总体情况

1.工作背景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连续19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党领导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探索中形成了“用批发性方法做零售业务”的工作思路,大力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中长期贷款、春耕备耕贷款、助学贷款、转贷款等业务品种,以及浙江安吉“全域旅游”、湖北潜江“虾稻共作”、贵州湄潭“乡村振兴茶产业补短板”、安徽金寨“集体经济和农户有机衔接油茶产业”等可复制可推广的融资模式,为支持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工作中我们发现,产业发展仍然是乡村振兴短板中的短板,其中涉农企业和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是阻碍金融服务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盘活金融和产业链资源,把金融活水有效引入产业循环中,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2.调研设计

为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我们组建专门调研组,选取开发银行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县四川古蔺县为样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振兴融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先后与古蔺县委县政府、有关企业和凤凰村农户座谈,问卷调查贷款企业10家,农户48户,并听取意见建议。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将问卷类型分为对企业家和对农户2类。其中,对企业家的问卷设计了4部分问题,分别为基本情况、乡村振兴发展情况、金融需求情况、金融服务评价,共15题。对农户的问卷设计了5部分问题,分别为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融资需求情况、金融服务评价,共35题。调查问卷采取定性描述+定量采集信息的方式,详细了解企业和农户的收入支出状况、融资金额、利率、期限和有关工作困难,为分析问题和原因,提出工作建议提供参考。

3.调研目的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增进对“三农”领域主体行为和需求的了解,加强与地方政府官员沟通,促进对基层政府因地制宜落实中央精神的认识,了解政府工作思路、举措、需求和挑战,为其解决问题提供开发性金融融智服务和对策建议。另一方面加强“三农”金融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党员干部走出单位、走进农村、下沉基层,从学习政策文件中暂时抽离,全面系统认识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民和企业的所思所想,帮助党员干部更接地气,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做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古蔺县银行机构比较及存贷款情况

全县共有8家银行机构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商业性银行7家。此外,开发银行因自身机构设置特点,在当地没有网点,但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农田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

截至调研时点,全县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8亿元,其中个人存款159.73亿元,占比69.2%;单位存款59.7亿元,占比25.86%;财政性存款11.38亿元,占比4.93%。

各项贷款余额221.2亿元(不包括开发银行贷款余额),其中个人贷款81.22亿元,占比36.72%;单位贷款139.95亿元,占比63.28%。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54.33亿元,占比69.79%。

2.调研企业融资情况

3.调研农户融资情况

我们在古蔺县凤凰村与48户农户进行座谈,主要了解近三年融资情况,及未来融资需求。

(1)基本情况

48户农户中,有25户在近三年内有融资,占比52.08%,平均每户12.9万元。有融资的25户中,15户为生产目的,占比60%,平均融资9.84万元,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发展等。10户为生活目的,占比40%,平均每户17万元,除1户用于教育、医疗支出外,其余9户均用于购房或建房。融资额度最高的30万元,利率5.8%-9.6%,大部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2)融资特点

48户农户中:

——12户脱贫户有5户融资,其中3户为无息民间拆借,平均融资3.32万元,主要用于种养殖等生产周转、教育医疗等生活支出。

——7户种养大户有4户融资,均由地方商业银行贷款,平均融资14.33万元,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10户致富带头人有5户融资,平均融资16.6万元,其中1户用于发展产业,4户用于购房。

——6户返乡创业人员有3户融资,平均融资13.33万元,其中2户用于发展产业,1户用于购房。

——4户村干部有3户融资,平均融资18万元,其中2户用于发展产业,1户用于购房。

——9户普通农户有5户融资,平均融资12.2万元,主要用于发展产业。

25户农户融资主要来自国有和地方商业银行、民间拆借。没有发现高利贷现象。

(4)未来融资需求

48户农户中,有40户有融资需求,占比83.3%,期望的最低额度为3万元,最高500万元。期限除1户为3年外,其余39户均为5年及以上。利率为5%以下,有3户提出希望贴息支持。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融资难问题。大部分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资本积累薄,难以满足信贷条件。同时银行基层网点少,有需求的企业对贷款产品、办理流程不够了解,导致银企对接不畅。

(2)融资贵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取得显著成效。但受疫情影响,调研的部分企业反映生产难度加大,希望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3)期限错配问题。大部分企业以农业经营为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且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银行提供短期贷款居多,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4)抵押担保问题。部分企业反映,较难找到合适的抵质押物或担保人来满足银行放贷要求。

2.农户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利率问题。有20户农户反映贷款利率高,希望适当降低融资成本。

(2)期限问题。有19户农户反映贷款期限短,希望适当延长。据调研统计,农户期望的平均贷款期限为7.13年。

(3)抵质押问题。有12户农户反映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无抵押。

(4)贷款可得性问题。农户贷款通常额度小、笔数多,单独发展生产有一定风险,银行机构难以满足所有融资需求。

(四)开发性金融支持古蔺县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为助力古蔺县破解融资瓶颈难题,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总分行联动,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和方法,推动批发性资金与古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需要、古蔺县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针对涉农企业、农户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贷款产品,提出“企业+村集体+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融资模式,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春耕备耕贷款、防疫应急及复工复产专项贷款等融资产品,把中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有效结合,助力盘活农业产业链资源,推动特色产业整体成势、农民增收多点开花,促进古蔺高质量发展迸发勃勃生机。此外,我们还从以下4个方面不断加强对古蔺县的全方位支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系沟通,推动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争取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为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沟通汇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等考核指标完成工作,连续五年定点帮扶工作考核获得“好”档次。推动与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立合作机制,创新“全国性再担保+地方性担保+开发银行转贷+商业银行再贷”新模式,助力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

二是加强融制融智服务。把四川泸州市(古蔺县所在市)作为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之一,提出差异化支持举措,倾斜资源服务。每年研究制定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加强对考核指标任务的日常跟踪调度,压茬推进任务落实。深化双向人才交流,总行向古蔺县先后派驻1名挂职副县长和3名驻村第一书记,分行派驻3名挂职干部,古蔺县选派4人次先后赴总分行交流挂职。同时,大力开展基层干部培训,累计帮助古蔺培训基层干部4820人。

三是加强融资支持。开发银行累计向古蔺县授信97.4亿元,发放贷款72.56亿元;投放专项建设基金2.2亿元;协同子公司组织资金16.75亿元,为古蔺县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领域,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4亿元,助力县域龙头企业发展;发放贷款3亿元,新建、改造8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放贷款1亿元,支持东西协作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放0.35亿元,支持赤水河干流污水治理,建设555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累计发放助学贷款5.03亿元,支持6.44万人次困难学子。发放中职教育贷款647万元,支持1314人次。通过转贷款向地方商业银行发放60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四是加强捐赠和消费帮扶。从总行有限资金中,积极为古蔺县争取捐赠资源。截至目前,总行已累计捐赠资金4872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公益和党群活动发展。推动母子公司联动,捐赠帮扶资金790万元。在消费帮扶方面,组织通过食堂采购、员工慰问、线上“云工会”等形式,直接购买农特产品145万元。

三、加强基层党建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建议

开发银行支持古蔺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还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金融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党建统领业务发展,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4点思考建议。

(一)加强党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发挥党的组织协调优势推进农村信用、担保和合作金融建设

(三)落实党中央对“三农”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瞄准重点领域强化多元化金融服务

(四)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和作用,支持乡村振兴业务发展长远可持续

(栏目负责人:高辰琛)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THE END
1.世界农化网中国国内农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金融创新和政策支持而不断演进的过程。农化行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其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影响着行业自身的效率和竞争力,也对农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对中国农化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的详细分析。 http://test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393.htm
2.农业信贷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现阶段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与城市信用体系相比,农村信用体系刚性约束较弱。现代金融服务通常以信用评估标准为基础,但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较为落后,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同时农户存在抵押品稀缺、分散风险机会有限等特点。农村的信用体系具有较强https://www.xinyidcf.cn/wcm/content/detail/20241203092946_100000.html
3.供应链金融农业趋势(供应链金融农业趋势研究)是的,这个问题似乎永无止境。农业本身属于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从种子到丰收,从运输到销售,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却常常面临着融资难、贷款贵的困境。于是,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填补了这片资金空白。而随着这一模式的深入发展,我们开始注意到,它不仅仅是解燃眉之急的“救火队员”,更是http://www.gongxiangcj.com/jinrong/31623.html
4.农业金融机构(精选十篇)综上分析,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根据农业产业链结构特征, 将产业链上的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组织整体绑定, 利用产业链上的农业企业信用与合作组织担保提高农户信用水平, 通过设计相应的贷款协议和其他金融服务, 将单个主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产业链整体的可控风险, 以此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的一种系统性融资安排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21b5tb.html
5.金融支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用的研究分析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金融支持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包括一系列金融服务的创新与优化,比如保险服务、供应链金融和股权投资等,这些都是帮助农业产业抵御风险、拓展资金来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本章将对金融支持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29323977/article/details/142237459
6.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10篇(全文)2. 存货成本模型存在诸多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存货成本建模的普及, 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大部分环节都可以利用存货成本模型进行分析, 来确定自身存货状况, 但是当前的存货成本模型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 模型抽象化成分过多导致准确性降低, 无法对大部分的不确定性进行衡量。并且模型所确立的评价标准与现实状况不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m1bh6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