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供应链金融破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实施融合项目,促进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培育双创主体,壮大中小企业队伍。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直销直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产业的专业化能力取得了明显提升,但与国有企业、大型民企等相比,在投资规模、贷款服务、税收优惠、获取资源等方面尚有较大差异。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基本情况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为78427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3689.3亿元。其中,大型企业数量1583家,占比2%,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963.8亿元,占比27.3%;中型企业数量10583家,占比13.5%,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0111.9亿元,占比25.9%;小型企业数量66261家,占比84.5%,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613.6亿元,占比46.8%。由此可见,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主营业务收入看,中小企业都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是推动农产品转化实现加工增值以及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最重要的力量。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外受消费市场更加细分以及原料供给相对分散等因素影响,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小企业都将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支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成因分析

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融资难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问题、金融供给体制问题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问题等,主要原因包括:

企业资信低。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大多经初创企业发展而来,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规范,缺乏良好的会计信息,与银行合作不多,有的企业甚至编造假账,因而大多在金融机构未能建立有效的资信等级,反过来又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过高让外部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企业缺少权益性资本为企业带来的新的资金。在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大多需要资产抵押或者提供保证金,对于资金紧张且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来说,成功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

缺乏有效抵押物。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厂房,有的甚至租用厂房经营;购置的设备一般比较简易,价值不高。

金融供给不足。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而释放出来的一大批小贷、租赁担保、互联网小贷公司以及私募、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的动力不足,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影子银行自我循环。

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现实意义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等进行融资”。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不失为解决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路径。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按照供应链的交易特点,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是一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并形成产业集群服务模式的融资模式。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战略合作的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金融使得整根链条形成了一个闭环模式,金融机构能够准确地掌握各个环节上企业的信息。该融资模式通过依托企业信用和责任捆绑,实现“银行—企业”到“银行—企业群”的转变,这是由“点到点”到“点到链”的转变,非常适合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供应链的融资。

供应链金融模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对策建议

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围绕供应链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供应链融资,既可以是独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依托大企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搞产业链金融,也可以是大企业自己设立的小贷、信托、保理机构为自己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服务,还可以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大企业联盟约定、定向专项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四项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向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化解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降低大企业采购成本,提高议价能力,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激活整个供应链条有效运转,提高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四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依托产业联盟打造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平台,可以盘活沉淀资金,开拓市场巨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进一步丰富金融版图,做大做强非银行金融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全场景融资服务。以阿里巴巴(包括淘宝网和天猫商城等)、京东等互联网电商龙头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自筹资金、与银行资金合作或成立金融机构(如网商银行、京东金融)等方式,为电商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交易性融资。通过与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电商平台、数据公司有效对接,贯通目标客户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凭借其平台上多年的交易数据沉淀或交易流程痕迹等能较好地把控平台上企业的交易模式和上下游客户,有效切入交易流程,形成场景融资服务新模式。同时,强化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网络,发挥线下网点多、线上平台便捷的优势,将普惠金融服务向县城、乡镇延伸,根本上从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全场景的为中小企业、实体企业、城乡人群提供融资服务。

THE END
1.世界农化网中国国内农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金融创新和政策支持而不断演进的过程。农化行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其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影响着行业自身的效率和竞争力,也对农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对中国农化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的详细分析。 http://test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393.htm
2.农业信贷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现阶段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与城市信用体系相比,农村信用体系刚性约束较弱。现代金融服务通常以信用评估标准为基础,但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较为落后,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同时农户存在抵押品稀缺、分散风险机会有限等特点。农村的信用体系具有较强https://www.xinyidcf.cn/wcm/content/detail/20241203092946_100000.html
3.供应链金融农业趋势(供应链金融农业趋势研究)是的,这个问题似乎永无止境。农业本身属于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从种子到丰收,从运输到销售,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却常常面临着融资难、贷款贵的困境。于是,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填补了这片资金空白。而随着这一模式的深入发展,我们开始注意到,它不仅仅是解燃眉之急的“救火队员”,更是http://www.gongxiangcj.com/jinrong/31623.html
4.农业金融机构(精选十篇)综上分析,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根据农业产业链结构特征, 将产业链上的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组织整体绑定, 利用产业链上的农业企业信用与合作组织担保提高农户信用水平, 通过设计相应的贷款协议和其他金融服务, 将单个主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产业链整体的可控风险, 以此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的一种系统性融资安排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21b5tb.html
5.金融支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用的研究分析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金融支持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包括一系列金融服务的创新与优化,比如保险服务、供应链金融和股权投资等,这些都是帮助农业产业抵御风险、拓展资金来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本章将对金融支持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29323977/article/details/142237459
6.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10篇(全文)2. 存货成本模型存在诸多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存货成本建模的普及, 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大部分环节都可以利用存货成本模型进行分析, 来确定自身存货状况, 但是当前的存货成本模型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 模型抽象化成分过多导致准确性降低, 无法对大部分的不确定性进行衡量。并且模型所确立的评价标准与现实状况不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m1bh6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