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及后疫情时代对农产品冷链的新需求,借鉴美国、荷兰、日本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做法,探索新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行发展路径。
引言
一.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
01
美国
美国长期稳居农产品出口一大国地位,这与其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体系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史可追溯至上世纪早期,先是得益于冷冻机及电冰箱的问世,各类生鲜农产品开始流通于市场,后在1939年FrederickMcKinleyJones发明可移动的便携式空气冷却机械后,使得长途货车乃至火车均可远途承载生鲜农产品,由此带来了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中间历经二战、经济大萧条的考验,后迎来恢复发展,至新世纪以来,美国民众消费能力持续升级,消费结构转型迅速,对有机蔬果等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迎来稳定发展期。
总结起来,美国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过程中,主要的做法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温度、时效方面要求很高,而美国庞大的运输网络体系为高效运输提供了基础。其中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洲际高速
(2)公路体系。借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及冷链集装箱卡车,美国农产品可实现24h内通达1000km的壮举。同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铁路通行里程已超过25万km,稳居一,且其中五分之四以上都为货运用途,目前美国正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这无疑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网络体系。②相对充足的冷链设施设备。首先,在冷库建设3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时美国已拥有1.03亿m冷库库容,预测显示到今年末,该数据有望升至1.07亿m3。其次,在冷藏车发展方面,截止2019年年底,美国冷藏车保有量已超25.4万辆,且年增长率保持稳中向上,冷链基础设施设备的充足为美国农产品冷链的发展夯实了根基。明确的职能分工。为了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美国冷链行业执行了异常严格的职能
02
荷兰
荷兰国土面积较小,甚至不到半个重庆市大,耕地面积更是不足我国的5%,但却在全球农产品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居农产品出口二大国地位,超过70%的蔬果供应欧洲市场并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这背后不可或缺的是冷链物流的支撑。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获得独立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主要种植花卉以及各类果蔬,目前荷兰的经济型花卉销量与出口量稳居一,鲜花作为一种易损且难运输的商品,对冷链物流质量的要求可想而知,由此也可以看出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达程度。
总结起来,荷兰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过程中,主要的做法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荷兰面朝北海,背靠欧洲腹地,称得上是欧洲的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首先,荷兰拥有吞吐量欧洲排名的港口——鹿特丹港,其在2021年吞吐量达4.69亿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首超1500万TEU,达到1530万TEU;其次,荷兰的公路密度仅次于美国屈居二,2019年时,其公路货运量已超7.66亿t;第三,在1990-2001年间,荷兰政府共拨付190亿专项欧元,用于修建货运及高速铁路,目前荷兰与周边各国(如德法等国)之间均建有完善的铁路货运专线;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是荷兰花卉等生鲜农产品的重要运输渠道,在2022年情人节期间,该机场只鲜花一项就处理了超过4000t。综上可见,作为欧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与中转站,荷兰早已构建起一个以水路与航空为重要支撑,公水铁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为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持续的产业创新动能。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其在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支持。早在1985年时,阿姆斯特朗史基浦机场就搭建起了以电子数据交换为基础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航空货运的电子化监控与运营;1993年时,AGV等自动化设备就已经全面应用于鹿特丹港的深海码头,大大提升了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多式联运转运效率。此外,荷兰更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致力于农产品冷藏运输方面的技术革新,如研发了动态气调包技术以保障易腐农产品存储期的延长;改进了包装材质,实现对水果等农产品温度的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