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28重庆
我区农村露天焚烧的危害及对策
一、我区农村露天焚烧的现状及危害
农村露天焚烧,不仅会降低环境空气质量和土壤肥力,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及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来说,露天焚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重大气污染。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项污染物,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雾霾的发生(北方地区更为明显)。焚烧生活垃圾、塑料、橡胶等农村常见的白色垃圾往往不能充分燃烧,将产生2000~3000倍现代化垃圾焚烧炉所排放二恶英及其他污染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成分变得日益复杂,焚烧时能产生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超级毒素”,如:甲醛、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污染物成分源解析发现,在2014年10月的三次灰霾发生过程中,秸秆焚烧时大气中钾元素比例上升明显,对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秸秆焚烧对城市雾霾的污染源贡献多大,要做理性分析。例如,由于北京市周边的秸秆焚烧火点少,对雾霾的污染源贡献不大;但周边焚烧秸秆火点多的中小城市,对雾霾的贡献则要大得多。其道理不言自明:风大时北京不会出现雾霾天气,居民也闻不到秸秆焚烧的气味。而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秸秆焚烧的烟尘和污染物将加重大气污染程度,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并成为雾霾发生的“罪魁祸首”。
(三)极易引发火灾。一方面,农作物如秸秆是一种很好的农业资源,简单露天焚烧就是对其资源的一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露天焚烧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点多面广,相当分散,加之部分群众的防范意识差,焚烧时离林区较近,很多人点了火就离开,人不在现场,遇到大风就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如2022年10月17日,浩口乡浩口村观音台组发生的森林火灾,就是一村民野外焚烧杂草引起的,烧毁森林近100亩,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引发安全事故。露天焚烧还会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米,起降过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五)影响耕地质量。农田焚烧秸秆,会瞬时让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80%,板结不耐旱。同时,露天垃圾的大量堆放会导致很多垃圾中所蕴含的有毒物质直接进入到土壤中,露天焚烧垃圾不会减少有害物质,还会将原本被“储存”在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来,加重对土壤的污染。
二、露天焚烧现象禁而不止的原因分析
(二)宣传教育不够,认识不到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基层对露天焚烧宣传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基本看不到野外露天禁烧的宣传场景和标语。一些农民对露天焚烧垃圾、桔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识还有误区,不少农民认为: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含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将地表杂草种子、虫卵、作物病原菌等焚毁烧掉。实际上,焚烧不但将秸秆中的能量、元素全部烧掉,仅留下微量的钾元素,造成土壤板结,而秸秆焚烧使田间的动物、丛草中的昆虫和土壤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对区域性大气污染危害性极大。
三、解决农村露天焚烧问题的对策措施
露天焚烧问题,改革开放前没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解决露天焚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是露天焚烧的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秸秆、垃圾综合利用及野外露天禁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野外露天禁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对改善农村环境负总责的态度,持之以恒、长抓不懈,认真研究并落实相应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健全管理网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野外露天禁烧的工作机构,将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乡镇落实到村,村落实到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将禁烧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加大考核力度。
(二)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循环利用。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可以用张贴画、科普讲解、村头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传露天焚烧的危害,秸秆和垃圾的综合利用等问题。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秸秆、垃圾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农民充分认识到,露天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路和铁路以及航空的正常运行;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大对垃圾废物等的回收力度。只有让农民不敢烧、不愿烧,露天焚烧问题才能见效;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和垃圾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四)创新思路模式,解决利用难题。秸秆和垃圾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产业链,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应在满足农业、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从秸秆和垃圾数量、品种及利用现状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垃圾的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对秸秆和垃圾综合利用产业予以扶持,生态环境、农业、农机等部门要广泛引进微耕机、粉碎还田机、埋草机、气化炉等机具设备,政府应将秸秆和垃圾综合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出台优惠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的力度,积极鼓励农业、畜牧、环保等方面的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等。解决秸秆收集难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对成片的秸秆,应从收割机收集入手,在收获农作物果实的同时将秸秆收集并运出田间;对零星的秸秆,可采用农户收集+村粗加工+公司规模化利用的方式,由农户收集并运到村里的集中点,进行粉碎、压块等粗加工,生产成燃料或原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储藏、运输,解决运草的经济性问题;企业再进行利用,可以形成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