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产业体系5大方面互为支撑和补充,确保了美国农业产业的高效运营。
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2)补贴政策目标明确
美国的农业补助政策主要是以保障农场主基本收益、维护农业生产安全为目标,主要包括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奶制品市场损失补贴、灾难援助、交易援助贷款和贷款缺额补贴、作物与收入保险补贴、出口补贴等7种方式[2]。以走访的密歇根州种植农场为例,对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玉米、小麦、大豆等,当价格和产量低于基本收益时,给予相应的基本收益补贴;对于当地小品类作物,重点由行业协会予以指导支持。通过补贴方式,既保证了农场主按照优势特色发展产业,又保证了农场主基本收益。
(3)产业安全负面清单
对于减少化肥使用,目前联邦政府没有统一规定,但是当地农场主表示,会积极从企业、学校或政府学习无人机、声像施肥、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湖区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对于农药使用,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对于负面清单,遵守规定给予一定的补贴,违反规定处罚十分严厉,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据了解,美国食品安全单联邦政府就有法律法规30多部,覆盖全部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微生物产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负面清单的顶层设计和先进技术的引导使用,保证了农业基本生产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度。
以大学为主导的技术研发推广体系
(1)“三位一体”高效推广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对赠地大学拨款,赠地大学负责农业科技研究、农技试验推广站建设,通过培训、会议、报告、信息等对农民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学校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教育、研究、出成果。设立1个推广中心,下设4个推广办公室,其中之一为农业推广办公室。农业推广办公室下设13个农技试验推广站和81个郡县办公室,负责收集农民需求、农技试验和推广工作。通过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美国依托赠地大学建立起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产学研推模式,在政府、大学与农民之间建立了有机连接,使农业科技研究能切实为实际生产服务,将最新农业科技以最快速度推广到生产领域[3,4]。
(2)3类渠道保障资金
(3)3类途径激励人才
以农民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合作体系
(1)农民教育保证素质
交流团走访的两家农场主均有较高的学历水平,种植场主40多岁,接受过两年期农场主培训计划的本科教育;奶牛场主72岁,其参与农场经营的儿子、孙子分别接受过两年期、四年期农场主培训计划的本科教育。较高的教育水平保证了较好的技术接受水平,种植场能积极采用无人机、影像施肥等新技术,奶牛场积极采用信息控制投喂饲料等新技术、逐步更换效益更好的泽西牛,工人使用较少,确保了劳动生产效率。同时,良好的教育使得下一代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是否参与农场经营,保证农场后继有人。
(2)初级加工提高收益
种植场主先后建立5座现代化粮食烘储仓,用于粮食储存。交流团了解到,新建的一座储存量60000蒲式耳(小麦约为1600t)的烘储仓,投入大约50万美元,所需费用为农户自己投入。问及原因,有了仓库就能错峰销售,保证充分的议价空间,在合适的价位出售货物,以保证合理的生产收益。同时,初加工设施完全不用审批,农场主可根据需求自主建设。
(3)合作经营稳定收益
奶牛场主产的牛奶除用于投喂幼牛外,基本售卖给合作社。合作社经营范围覆盖美国7个州,拥有14个加工厂,主要生产鲜奶,少量生产奶粉、黄油。合作社由7个州400多位农场主共同出资建立,一起办加工、搞市场,为农场主获取更多的利润。奶牛场主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合作伙伴,产前、产后两端保证了自己奶牛场的稳定收益。
以组织为主导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通过期货交易,尤其是现在基于网络的不间断交易,可以充分地发现价格,为生产商、加工企业提供价格指导;有效实现贸易两端的合理利润,规避市场风险;实现错峰合理销售,优化资源配置,更大限度地利用仓储空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可以引导全球主要农产品的期货交易发展趋势,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和物流集散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基于市场定价权,农场主和加工企业可以有效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同时,长期稳定的经营,使得粮商(农业生产者)、加工企业、投机商处于相对合理的比例,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价格指导和货物交割空间。
(2)认证制度保证质量
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消费引导体系
(1)加工企业需求引导
(2)种子企业生产引导
杜邦先锋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玉米种业公司,拥有最大的玉米种质资源库,客户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生产高品质种子,提高发芽率、抗倒伏率、商品率和产量,杜邦先锋公司引导中国传统农户由“一坑多籽”到“一坑一籽”种植,由谷物玉米种植到青储饲料种植。通过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试验和广泛的推广,种子企业引导农户生产成为主流生产方式之一。
(3)企业发展科技引导
无论是杜邦先锋公司还是西部磨坊之星加工企业,都拥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以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杜邦先锋公司,以大量基因育种专家为核心,以全球126个育种站为基础,通过基因试验检测中心和大量的实验员提供检测服务,通过全自动化种植试验基地提供种子种植试验,大大提升了育种速率和成功率,为全球玉米种子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
3
美国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进一步加大合作交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组织特色农业省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美农业交流,加强农业科研教育、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农业投资、农产品贸易等领域交流与合作,逐步缩小中美农业差距,促进互惠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各种交流渠道,了解美国各方代表对中美贸易的所思所想,拓宽工作思路和渠道。充分发挥企业交流合作的便利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贸易合作等。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在现有农业政策法规框架下,逐步补充完善细化条例,确保政策法规不留空白和死角。加强各部门政策项目统筹协调,理清政策来由、整合同质项目,明确实施主体、突出重点环节,测算补助标准、优化补助方式,强化过程监管、加大奖惩力度,把握推进节奏、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对违反制度规定者给予严厉打击,保护守法者积极性。
进一步推动研发推广融合
在现有体制背景下,建立研发与推广体系融合发展、互联合作的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导作用,放宽资金用途,科研资金两成推广,推广资金两成科研,科研和推广机构互派人员挂职学习,形成人、财、物合理流动和提升效率的新格局。借鉴美国的考核方式,加大对资金管理使用的考核力度,并将之作为职务晋升、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依托农业农村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企业家等带动振兴型的带头人,大力发展加工企业、种子企业等现代农业企业,突出市场引导和科技引导力量,发挥其乡村振兴领军作用;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动振兴型的新农民,大力发展初加工、流通物流等,发挥其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培育一批参与振兴型的小农户,保护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合理利益。积极引导农村创业创新,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组织
适应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交易交割规则,培育壮大农业领军企业,引导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期货交易,对冲市场风险,不断扩大期货交易量,逐步建设满足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需要的国际定价中心。鼓励第三方组织开展农资质量、质量管理、良好操作规范等认证,充分调动生产和监管两个职责履行积极性,支持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鼓励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