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产品对外贸易这张牌

主持人:农产品贸易对农业农村发展有何意义?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艺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利用农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手段,是畅通农业领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在进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扩大优质种子种苗、先进技术装备、安全高效农药化肥及高端农产品进口,将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和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优化出口农产品品质、包装、储运等标准,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农产品贸易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对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部分中西部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2022年1月至11月,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的贵州湄潭,茶叶出口额4758.6万美元,带动约35.1万茶农增收。

农产品贸易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农产品适度进口可以将节约下来的土地资源转换用途,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或环保价值,有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22年,我国大豆和棉花进口量分别为9108.1万吨和202.6万吨,合计节约土地资源4701.8万公顷。此外,以优势农产品出口为中心,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乡村和谐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新起点,开启了我国农业加速融入国际市场的新阶段。入世以来,我国切实履行承诺,农产品关税由2001年的23.2%降至2010年的15.2%,约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的1/4,是世界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开放红利不断释放,农产品贸易呈现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态势。

贸易规模跨上新台阶。2001年至202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279亿美元增至3343.2亿美元,增长了约11倍,年均增速约12.6%。其中,出口额由160.7亿美元增至982.6亿美元,年均增速约9%;进口额由118.3亿美元增至2360.6亿美元,年均增速约15.3%。我国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并自2004年起,由长期顺差转为逆差且稳步扩大。2004年至2022年,逆差由47亿美元增至1378亿美元,年均增速约20.6%。

贸易产品日益多样。入世以来,我国进口农产品越来越丰富。除了谷物、棉花、油料等传统进口农产品,大量高端和新奇特农产品也漂洋过海来到国内消费者餐桌,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澳大利亚奇异果、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厄瓜多尔香蕉和白虾、乌拉圭牛肉等。出口方面,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比始终较高,但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口通道更畅通。2022年,我国茶叶、中药材和花卉出口额分别为20.8亿美元、9.5亿美元和4.9亿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4.9倍、3.9倍和13.3倍。

贸易“朋友圈”逐步扩大。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国农产品贸易伙伴也更加多元。与我国有农产品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2001年的198个扩增至2022年的218个,其中进口伙伴189个、出口伙伴212个。

贸易业态更加丰富。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农产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持续释放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新动能。2022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额81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进口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随着我国农业与世界的融合度逐渐增强,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额占全球比重由2001年的3%提高至2021年的14.2%,排名由第11位上升至第2位,仅次于美国。从出口看,我国是全球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2021年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的4%,苹果、大蒜、生姜、茶叶等农产品出口居全球首位。从进口看,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2021年农产品进口额占世界的10.2%,是粮食、棉花、肉类等农产品的全球最大买家。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多双边农业谈判,逐步由国际农业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在促进全球农产品贸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东盟、澳大利亚等26个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签署19个自贸协定,多数自贸协定中农产品自由化水平超过90%,2022年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额占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9.4%。此外,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体系改革,主动设置议题议程,引导规则制定,我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

持续保持“大进小出”贸易格局

主持人:202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形势如何,为什么强调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

田志宏(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力,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在全球通货膨胀、俄乌冲突等不利国际环境下显现出良好韧性。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34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9%。其中,进口2360.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出口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贸易逆差137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继续保持“大进小出”的贸易格局。与同期我国全部商品贸易增速相比,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分别高出5.0个、3.1个百分点,农产品贸易较其他产品更具活力。

从产品结构看,我国进出口产品表现出较强互补性,竞争优势产品出口增长显著,消费需求旺盛产品进口规模增大,有利于获得国际市场交换利益。2022年,我国出口农产品集中于水产品、蔬菜和水果,出口额占比分别为22.29%、17.58%和6.94%;进口农产品集中于食用油籽、畜产品和谷物,进口额占比分别为27.68%、21.67%和8.26%。其中,水产品、蔬菜出口额年增长率为5%和9.2%;食用油籽进口额增幅较大,年增长率达到13.4%。近十年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出现大幅调整,畜产品、谷物和水果进口规模增长最为显著,农产品贸易满足了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包括消费数量增长、产品范围扩大和质量要求提高。

从国内区域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力区域。从2022年前11个月海关统计数据看,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是全国农产品进口规模较大的省市,四省市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的47.5%。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是全国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五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62.1%;2022年广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增长64.4%,贸易总额超越山东,居于全国首位。

国贸基地发挥出口“领头羊”作用

主持人:农业农村部开展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赵学尽(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联络合作处处长):为发挥农业贸易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重要作用,推动农业贸易提质升级,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国贸基地”)认定培育工作,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建设500个左右国贸基地,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农业外贸骨干力量。通过与国内外市场双向有机衔接,把国际要素、先进理念、市场渠道、品牌效应传导至国内产业链上中游,实现“以外促内”,提升中国农企和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已认定231家国贸基地。

两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贸基地建设围绕提升出口农产品品质和国际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水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领头羊”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是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开启多轮驱动。面对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困难挑战,国贸基地积极采取不同措施,拓宽市场渠道。山东省打造“国贸基地+产业集聚区+出口企业”三位一体农产品出口新引擎。安徽省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等国贸基地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新业态拓展海外茶叶市场,实现出口量额齐增。广东省以湛江国联为代表的水产类国贸基地,河南省以华英农业为代表的畜禽类国贸基地,从消费需求出发,适时研发特色预制菜肴,不断改进加工工艺,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还走出国门,成为传递中国味道的重要载体。2022年,两个基地均实现30%的出口增速,在促进农产品食品化,食品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三是加大自主品牌培育,提升国际知名度。品牌是质量、技术、信誉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农业农村部积极引导国贸基地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200多个国贸基地产品签发《出口商品品牌证明书》,将经认证的基地品牌收录进多语种的“农产品出口商品品牌认证企业及产品名录”,形成优势农产品出口品牌集群,并通过驻外代表处、驻华使馆、驻外使领馆等渠道,对外宣介获证农产品企业及产品品牌,助力国贸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蒙牛乳业、安琪酵母、洽洽食品、隆平高科等国贸基地企业的海外商标注册数量均已超过200件。

四是增强联农带农,赋能产业升级。国贸基地企业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助力小农户连接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洽洽食品将最初的“公司+农户”,逐步优化为“公司+育种机构+推广合作人+种植户”的网络式订单农业体系,通过引入合作社、种业公司、农资、兵团农场等,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抱团签约,形成小农户、多主体、大群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分工体系,通过稳定的原料回收保障和专业的种植指导,为合作种植户每亩增收约1000元,帮助2万户农户实现致富。贵茶集团牵头组建由61家成员企业组成的“贵茶联盟”,采用“龙头企业+联盟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帮助茶产业覆盖区域内超过50%的精准脱贫户实现脱贫目标。新疆冠农果茸积极推行“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搭建起冠农“小铁牛”数字农业产业振兴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海南翔泰渔业的“公司+农民入股”模式,实施产业资金入股扶贫,吸纳澄迈县7个乡镇86个村委会1518户贫困户参与,通过“固定收益分红+劳动就业”方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推动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发展

主持人:我国农业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但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确保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市场稳定的重要路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农产品贸易强国,不仅要遵循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依托我国农业大国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稳定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充分供给作为我国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依据我国国情农情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努力实现农产品进出口多元化、贸易结构多层次、贸易伙伴多元化,增强农产品贸易稳定性和市场韧性。

培育世界一流农业企业集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对标国际四大粮商,加快培育世界一流农业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主要粮食企业,掌握农业技术研发、种植、粮食收购仓储与运输、粮食深加工、产品仓储运输与销售等的粮食产业链,在种子、化肥、农产品等环节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实现集团化一条龙运作,在适度进口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推进农产品贸易产品、合作伙伴多元化。同时,加大对农产品贸易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参照国际标准、瞄准国际市场,优化升级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结构,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业数字产业、农业服务贸易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以优质、优价取胜,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并以此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以及优化农业结构的切入点。

THE END
1.如何了解印度:全球第三大农药出口国?? 2018~19财年至2022~2023财年,印度农药出口额以18.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2~23财年达到43亿美元。与此同时,进口增长相对较缓,同期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近几年,印度农用化学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2022~2023财年前五大国家(美国、巴西、日本、比利时、阿根廷)占据了近61%的出口份额,较2018~2019https://data.djyanbao.com/detail/7353682.html?businessId=23&title=%E5%A6%82%E4%BD%95%E4%BA%86%E8%A7%A3%E5%8D%B0%E5%BA%A6%EF%BC%9A%E5%85%A8%E7%90%83%E7%AC%AC%E4%B8%89%E5%A4%A7%E5%86%9C%E8%8D%AF%E5%87%BA%E5%8F%A3%E5%9B%BD%3F
2.天风证券:印度农药行业正快速发展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产业2018~19财年至2022~2023财年,印度农药出口额以18.2%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同时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2022~2023财年前五大国家(美国、巴西、日本、比利时、阿根廷)占据了近61%的出口份额(2018~2019财年为46%)。 从农药生产、内需、出口规模上来看,印度与中国差距依然较大。 https://www.jhzhiku.com/art/79282.html
3.202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②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 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供给牵引需求、需求创造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④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⑤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A.2 B.3 C.4https://www.chinagwy.org/html/stzx/yunnan/202403/127_624933.html
4.国际农产品(精选十篇)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国际环境、外贸政策、市场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 (一)国际环境因素 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提出人民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p5hi77.html
5.2022年3月10日廊坊新闻直通车大厂县积极承接以国家京剧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疏解,总投资300亿元的域见未来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中国戏剧文化产业创新传承示范区。 2、大城县市场监管局:加强农资监管 护航春耕生产 为保障春耕生产,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失,大城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http://m.010lf.com/news/364893.html
6.产业调整导向范文10篇(全文)其中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的存在,不仅加剧了我国与某些国家的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为此,需要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措施加以解决。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促进外贸平衡,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本文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以黑龙江省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yjarkbb.html
7.2021年中国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甜瓜产业种植面积、产量、需求量、消费量、进出口、价格、品牌数据,从中国甜瓜产业生产、进出口规模及海外市场、农特品牌等角度为从事甜瓜产业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351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