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想从事农业的朋友来说,最痛苦最无奈的,莫过于不知道今年要种啥,不知道种啥能赚钱。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订单农业”:包技术、包回收、零门槛、高收益,引得许多人跃跃欲试,一些种养新手更是难抵诱惑。
直到收获才知道遭遇骗局了
菜农老吴也遇到一件事,一个厂家的业务员找到他,让老吴组织附近的农户进行订单种植有机花菜,种植面积将近2000亩,并且承诺按照高于市场价0.5元收购他们种植的有机花菜,并签订了最低的销售价。
但是,按照订单企业的要求,种植有机花菜必须使用他们企业的种子、化肥、农药,按照他们的技术管理和种植,而且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都必须现款结清。为了能够高于市场价销售种植的有机花菜,老吴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签订了合同。
在整个有机花菜的种植期间内,老吴和他组织的农户完全按照当初的合同执行,按照企业的要求使用他们提供的化肥、农药、种子,也按照他们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管理。
当老吴发现当初购买企业的化肥、种子、农药要比市场价高出很多,才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他们原来只是销售化肥、种子和农药,根本就没有打算回收老吴的有机花菜。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或其所在村组同农产品购买者之间签订订单,然后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是农业发展的进步:
第一,订单农业解决了种植大户的品种选择难、种植管理难、农产品销售难的三大难题;第二,订单农业就像一座桥梁,一个平台,连接着种植、销售、生产和销售,对农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订单农业的大力推广,也解决了农业种植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序幕。
综合来看,订单农业为多数农民指明了方向。但是,也有不法分子钻了订单农业的空子,借机敛财,欺骗种植户。
在网络上搜索发现,近几年关于订单农业的骗局特别多,有人专门进行了归类总结:
鸡、鸭、鹅、兔等。
大棚搭建完,骗子派来的专人便开始指导种植,此时大棚已经搭建完成,专人会跟你要以后指导种植的工资,为了继续合作和销售渠道,农民朋友往往就忍了。他们的工资在五千到八千不等,且要求月结与包吃住烟酒等,比专门的农技师聘请费用还要高。
种植过程中种子、农药、化肥等,同样由这位专人进行购买,所以中间的水分肯定不会少。
其实他们并没有销路,同样在赌蔬菜行情好坏,只不过用的是种植大户的筹码,而且还拿着种植大户的工资、提成。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局面,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等蔬菜进入收获期后,若行情好,他们会与种植大户继续合作下去,以便拿取约定股份分红。可行情不好的情况,他们白天还说可按合同收购,晚上便会卷铺盖开溜,手机一关从此人间蒸发。他们开溜后剩下一地蔬菜,种植大户一点头绪没有,只能低价进行处理或白白烂掉。
理性而言,所谓的订单农业骗局,伎俩并不复杂,利用农户盼技术、盼市场的心理,用项目预期来诱惑农户,达到推销种苗、饲料、药品的目的,再利用农业经营风险性,用失信来混淆欺诈的性质,从而掘下坑农伤农的陷阱。
然而,如此简单的骗局,却让不少农户屡屡上当,这除了反映出不少农民缺少风险意识、防骗意识,也深层次折射出以千家万户为主体的传统农业经营的老问题:把控生产要素能力弱,参与市场合作博弈能力弱。
因此,以下5点防范措施建议种植户一定要留意!
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理常识的积累应用。经销商要守法经营、合法经营,菜农和蔬菜经销商要学会以规范完整的合同取代口头约定等简易交易习惯,同时,蔬菜协会可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性帮助农民群众制定一些合同示范文本,以便更好地维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2、严把蔬菜买卖合同的约定。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在其所在地经营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利用地方保护主义逃避法律制裁,所以签订蔬菜买卖合同并保留好证据,同时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真实身份和履约能力,保证蔬菜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3、对那些不熟悉的购菜人,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和“白条”。因为利用“空头支票”实施诈骗是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骗子们往往利用支付货款的“档期”,转移货物后逃匿或者将货物销售一空后潜逃。
4、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多问多想,增强防范意识,多问一个“为什么”。想一想对方做生意的目的,有没有骗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