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精选5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地位,就像大厦的地基,基础不扎实,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就不稳定,难以有长远的发展。农业不强大起来,国民经济也难以壮大。农科类的大学生就是中国未来的顶梁柱,他们的成才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稳定和发展。而现今农科类大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

一、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

大学新生对专业不满意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在高中阶段“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大学里面的专业了解甚少,对于本专业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以及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都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受到高考分数的限制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很大一部分新生没能进入理想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根据《北京晨报》的报道:北京市教科院在本世纪初进行的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调查显示。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65.5%的学生表示将另有选择[1]。

二、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目前,我国很多农业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这并不全是学生对农科学习的热烈需求,而是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引起的结果。大多数农业院校里面的专业设置又不仅仅是农科类,还有文科类、工科类等,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农科类的学生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报农科类专业,而是由其他类专业调剂过来的。根据2010年至2012年我校农学院的新生入学数据显示:2010级招生127人,其中有9名(7.1%)学生没来报到;2011级招生128人,16人(12.5%)未报到;2012级招生118人,8人(6.8%)未报到,1人还未入学就已转专业。通过与这些未报到同学的联系,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对专业没兴趣或没信心而宁愿选择复读。2011级农学专业新生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的比例为40%,植物保护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的比例不到20%。2012级新生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46.7%和13.8%。

(二)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不理解

农科类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是不高的,一般是通过电视、杂志、报纸等新闻媒体或者从家长、教师、高年级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些方面,而这种了解是非常片面的,有的甚至是只言片语。比如:“农业机械化=修理拖拉机”,“农学就是种地”等等[2]。由于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对人才的要求,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报道的多为经济方面的新闻资讯,而农业方面的资讯相对少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或很少了解到当前我国的农业形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树立正确的“农”字观念。很多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都对“农”字有偏见,认为“农”字头不好听。在这种舆论压力下,农科类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一般来说,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难以发生感情,更不会轻易地去喜欢它。所以,一部分学生由于不喜欢本专业而不努力学习,甚至厌学;一部分学生为了期末考试能及格,将来能顺利毕业而不得不学,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得过且过,他们没有目标,对将来的打算随时会发生变化,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差,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关键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问题对策

民办高校正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发展阶段。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能不能招到学生和学生能不能就业关系到学校能否生存,而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和就业情况的是专业设置情况。近年来,某些高校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却经常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深入思考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仍旧是专业设置问题。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报名人数为19.5万人,比上年的22.4万锐减2.9万,下降幅度近13%。面对生源逐年递减的趋势,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抓好教学质量、优化专业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合理设置专业、积淀特色专业对于一所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着重对2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和8所设置本科专业的民办独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共10所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发现现存问题、寻求解决对策。

一、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单元细胞,通过它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全貌,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办教育就是办学校,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的地位和作用,就好比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

表110所民办高校按11个学科门类开设的本科专业数(单位:个)

注:根据2010年招生网站信息搜集整理而成。

表1反映了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定位和专业布局不合理。民办高校一般在建校初期侧重设置那些设备投入少、社会需求量大、易招生的短线专业。由于缺乏合理的专业设置目标定位,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等方面;而对于一般本科高校不可或缺的哲学、历史学专业,投资风险大、见效较慢的医学类专业,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农学类专业,等等,在这10所民办高校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中都没有体现(见表1);教育学、理学和法学类专业设置较少。由此可见,专业学科布局失衡,这种布局使得民办高校易受到人才结构性需求变化的强烈影响,当所设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时,学校发展繁荣;当需求量骤减时,学校的生存直接受到市场变化的威胁,导致学校对社会的适应性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对黑龙江省10所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与开办数量情况进行了统计(表2)。10所民办高校都设立了英语专业,分别有9所民办高校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7所高校分别设立了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所高校设立了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俄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专业。有11个专业分别由3所学校设置;有9个专业分别由2所学校设置;有26个专业由1所学校设置。

表210所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开办数量

注:根据2010年招生网站信息搜集整理而成

除北京大学等6所著名高校拥有专业设置权外,其他高校的审批权主要在教育部,各高校只能在专业方向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条件作适当调整。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也由教育部审批,专业设置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优化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对策

优化专业设置,应以合理处理好国家、学校与学生这三者关系为基础,做到既从宏观上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增强各高校办学能力,又能扩大学生选择专业范围,从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于优化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对策,主要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做好专业设置定位,优化专业建设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淀特色专业。

民办高校优化专业建设,要对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在总结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改造,发挥专业优势,积淀特色专业。具体来说,对已列入2010年就业“红牌”的专业,民办高校要给予高度重视,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绿牌”专业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开发复合型的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要通过市场发掘或学科交叉整合,不断孕育新专业,扶持有广阔就业前景的新专业,做好专业设置定位,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在专业内涵建设上,民办高校要考虑学科和岗位技能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按大类招生,拓宽专业口径,再按需求分流培养,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便于专业调整。目前,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已经进行类似的教学实践,并把专业设置定位和积淀特色专业作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来完成。

(二)遵循专业设置的一般原则,更要兼顾市场需求。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应坚持适应性、最优化、特色性原则。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要;最优化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既要考虑专业数量,又要注重专业质量,选择自己最能发挥优势的专业,使要素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佳效益;特色性主要表现在,积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淀自己特色的专业,从而避免过多的专业雷同,减少不必要的专业竞争,确立自身的专业优势。只有把这些原则与高校的自身条件和环境结合起来,做好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好“天时、地利、人和”,民办高校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生命活力。

市场需求包括生源市场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由于社会观念、教育滞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这两个市场往往是不对应的。如果专业设置跟着老百姓的生源市场走,可能会走弯路;简单地以市场导向,又会太功利,市场的缺陷又可能会把教育引入歧途。所以,对于就业市场,我们要多了解,引领它;对于生源市场,我们要多调查,引导它。

(三)扩大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自,增强民办高校办学自由度。

政府面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社会需求,具体来说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引导专业设置;二是确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便于政府的检查和监督管理;三是对专业的布局进行整体规划,使重复专业根据需求整合,达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万建明,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和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5,(3):58-63.

[3]教育部公布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10-4-28,(11).

认真落实农村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农村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全部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补助和农学专业免除学费的政策。截至目前,邯郸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工大学、电视大学等成人教育培训为有益补充,鼓励发展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公办职业教育机构,同时,支持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民办职业教育,贯通各县各行业各企业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主城区以邯郸市职教中心为龙头,职业学校和成人中专为主体的职业教育集团正逐步建立,县域以县职教中心为主阵地、乡镇成人学校为依托、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职业教育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各职业院校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目前邯郸市的职业院校主要开设信息技术、加工制造、商贸旅游、财经、农林等11类50余个专业。但如今邯郸市职业教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是邯郸市目前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而以邯郸市财经学校、邯郸市工业学校为代表的公办中职学校都是由原来的社区普通高中撤并或由于国有企业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由原有国有企业子弟中学改造而成的,这些学校普遍存在整体规模小、实训实验室等基础配套设施少、办学层次低的问题,而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场所更是凤毛麟角。从37所邯郸市现有职业学校的占地面积来看,33所职业院校平均占地面积小于35亩,实训实验建筑平均占地不足3亩,特别是建筑、机电等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即使是作为市级重点职业中学的邯郸市职教中心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室。狭窄的办学空间和简陋的教学设施,极大地限制了邯郸市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也与邯郸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

3.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依然较低,管理不够规范。通过调研发现,邯郸的职业学校多数由原来的职业高中转化而来,这些学校普遍起点低,规模小,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缺乏严格的教学计划和监督体系,办学水平较低。尤其是民办职业学校,在生源数量、质量方面竞争能力较弱,一些学校甚至为了生存走捷径,在招生方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5.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质量取决于实习场所、实习设施、实践指导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的科学性等诸多环节。从调研的结果看,邯郸的职业学校包括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实践教学场所的匮乏和“双师型”师资力量的不足都是制约办学水平的瓶颈环节。从抽样调查的“双师型”教师的学校来看,由于对“双师”教师缺乏统一的认定规则,不少学校把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具有某专业、行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均统计在“双师”范围,然而实际上这些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没有从业实践,无法真正胜任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

6.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有脱节。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师生交流,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或选择高职教材,或选择高中课本,有些任课教师甚至自主选择授课内容,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脱节,与各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培养目标相脱节。

二、邯郸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措施

私立高等教育是印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庞大、学科失衡、质量偏低和纯私立化等特征。面对市场化与商业化的冲击,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理念矛盾和现实矛盾。为改善这一状况,政府、中介组织和私立院校等纷纷采取行动积极应对,但受印度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断裂、全国性私立高等教育法案及专门管理部门的缺失等影响,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充满挑战。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私立高等教育;私立院校;印度

印度自独立以来诞生了大批高校,其高等教育系统逐渐呈现出发展迅速、数量庞大和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印度私立院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矛盾以及印度各界所采取的策略,对重新认识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

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独立前的自由发展、独立后经历国有化改革,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再到如今的高等教育主导地位,可谓是几经沉浮。

(一)规模庞大,发展迅速

据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调查,印度独立之初只有20所大学以及约500所学院,到2014年9月已分别激增至757所和38056所,此外还有11922所独立机构(stand-aloneinstitutions)①,增长速度极快。2014年,印度私立自筹经费学院(private-unaidedcolleges)已占印度学院总数的61%,私立公助学院(private-aidedcolleges)占15%;印度私立大学(privateuniversities)和自筹经费“相当于大学的机构”(institutiondeemedtobeuniversity)则分别占印度大学总数的23%和10%。②可见,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早已占据印度高等教育系统的半壁江山。

(二)学科失衡,侧重专业教育

(三)建设不足,质量堪忧

二、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理念与现实矛盾

随着印度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其内在矛盾也日渐突显。从理念与现实两方面入手,理清私立高等教育的系列矛盾,有利于把握其内在规律,探寻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念矛盾

1.教育理念与市场理念的矛盾。在印度公立大学中,专业课程设置多以文、理、商科等普通教育为主,工程、医学、法律等专业教育涉及较少。随着全球化及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实用性专业课程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类课程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以工程技术教育、医学教育等为代表的各类专业教育,开始受到私人办学者们的青睐,许多自筹经费学院相继开设实用性学科专业,且发展态势良好。面对市场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印度私人投资者进军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理念尤其是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定位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除自筹经费学院等私立性质的高校外,一些印度公立大学也相继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开设了市场性较强的自费专业。在市场与就业面前,印度私立院校毅然选择培养专业型人才,而部分公立大学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2.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矛盾。人们对于高等教育属性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的公益属性较为突出。到20世纪80年代,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进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积极寻求实现大众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属性,观念也逐渐转变。如今,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属性有了相对一致的认识,即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既有公益性,又有私益特征。③这种认识的改变,为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既然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个人亦能从中获益,政府就不用承担起高等教育的全部费用,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也无须再分担这笔费用。此外,虽然印度法律明确指出教育是非营利性的,但私立院校收取合理比例的办学经费也得到认可,其公益性与营利性矛盾较为突出。

(二)应然与实然的隔阂:现实矛盾

3.纵向分权与横向管理的矛盾。在纵向管理上,印度高等教育主要采取中央与邦共同管理的形式。中央政府往往负责全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重大决策,通过UGC为各高校拨款、建立中央大学等,人力资源开发部是其实现对全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部门。邦政府则主要负责邦立大学及学院的创办,为其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经费。迄今为止,印度还未出台统一的全国性的私立高等教育法案,因此各邦依据其实情,制定本邦的私立大学法。独立后,为了使专业结构适应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印度政府建立了几所理工学院,之后又成立技术教育局,专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部的高等教育司下又分设大学与高等教育局、技术教育局,负责管理高等教育领域的不同事务。这种纵向的分权合作、横向的复杂分工,导致印度高等教育管理在总体上呈现断裂性。具体来看,纵向的分权使得中央统筹偏弱,难以在宏观上把控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致使私立院校的发展缺乏明确性与清晰性;横向的复杂分工使得各机构出现职能重叠的情况,不仅影响政府工作效率,也给许多高校尤其是普遍开设技术教育专业的私立院校带来诸多不便。

三、关于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

对于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系列矛盾,印度政府、各类中介组织和私立院校等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一)印度政府的战略性部署

市场因素的加强,并不意味着政府将从高等教育系统中退出。因此,要解决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政府的地位不容置疑。

3.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全球化与科技化增强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为了提升私立院校的办学水平,印度政府努力推进国内私立院校与国外著名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哈里亚纳邦(Hary-ana)的O.P.JindalGlobalUniversity(JGU)为例,该校在调查研究、会议举办和项目交换等方面,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及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积极开展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这些名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师资等被引入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印度私立高等教育体系。2011年,共有161所外国教育机构和143所印度高校在641个多水平、跨学科的项目中实现了合作。①此外,印度政府还于2010年通过了《外国教育机构法》,在法律上保障来印度投资办学的国外投资者的权益,进一步丰富了印度高等教育结构。与国外高校加强合作交流,为印度私立院校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育资源及理念,促进其快速发展,使其既能兼顾学生培养,又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二)中介组织的协调性机制

中介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在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政府部门设立,是连接政府与高校的重要纽带。

(三)私立院校的自发性探索

高校自身对于改革主观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印度私立院校积极采取各种应对策略。

3.学术管理革新化。除了改变外部环境,印度私立院校也开始进行内部革新。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履行高校责任,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及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在学术方面的改革包括:改变各类课程的准入程序;改进评估与测试方法;从年度测试转变为学期测试;采纳等级及信用系统;完善教师评价等。③同时,印度许多私立院校在学科课程的设置上也紧跟市场步伐,工程、医学和法律等实用性学科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一系列内部的深化改革,印度私立院校不断提高修养,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对那些想要摆脱纳附制束缚、升级为自筹经费“相当于大学的机构”或私立大学的学校来说,内部革新的意义更为重大。

THE END
1.2022农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方向有哪些2021农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毕业生一般可以都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产及管理机构工作。以下是农学专业常见的几个就业方向,供参考。 一、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等工作很普遍http://passport.55xw.net/show-64431.html
2.农学专业硕士前景农学专业硕士前景资讯–加倍考研网加倍考研网(Kaoyankaoyan.com)为您提供农学专业硕士前景相关资讯,农学专业硕士前景时下动态, 每日更新农学专业硕士前景相关新闻,关注加倍考研网资讯搜索 - 农学专业硕士前景。https://www.kaoyankaoyan.com/zixun/nongxuezhuanyeshuoshiqianjing.html
3.考研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一、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等工作很普遍,大学生“村官”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基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很大的优势。二、农业科研单位。除了公务员以外,…… https://news.koolearn.com/kaopei/kyzx/38364/
4.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什么都不选农学专业今天清风网小编整理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什么都不选农学专业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什么都不选农学专业 2、文科生报考大学好的有哪些? 3、中国农业大学什么专业好 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什么都不选农学专业 https://m.mfqdd.com/42465.html
5.女生学农业可以做什么工作农学类什么专业好就业《农学专业最好的出路 做什么工作好》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毕业生一般可以都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产及管理机构工作,或者可以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学农学好找工作吗 农学专业公认的是男生比女生更易找工作 所以女生考研的相对比较多https://hr.gan-ren.com/hc/hhetefxnsrnhnxttnxs.htm
6.农学专业知识就业方向前景农学专业学什么问达新问题最近更新热门讨论最多关注 提问题 农业工程和农学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农业类的吗? 置顶 吴莎 农业工程专业不只是学习农学的知识,更多的是如何给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规划,农业工程的重点在于工程,需要学习很多工科的知识,比如机械,水利,电气等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要学习不同方面的工科知识。所以,数理知识https://ss.applysquare.com/topic-cn/tag-%E5%86%9C%E5%AD%A6/?order_by=likes&page=1&
7.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共11篇) 篇1:农学专业就业前景 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长沙。 据统计,农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上海、3、郑州、4、武汉、5、广州、6、成都、7、南京、8、西安、9、济南、10、哈尔滨,平均薪酬在3145元。 篇2:农学专业就业前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01w3b6n.html
8.农业类专业考研怎么样?农业类考研好考吗?农业类考研好考吗? 按照2024年考研情况来看,农学相关专业考研竞争性和考研难度上相对容易一些。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农业类专业考研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农学国家线情况 考研国家线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国家线的划分是依照每年考研人数取一定比例后确立的一个分数线,代表着参与此大类下的考研分数的高低情况。https://www.kaoyan.cn/article/213039
9.农学毕业生出路经验贴关于读博,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想法,有的可能觉得农学博士性价比不高,而且现在高校太卷了,博士毕业之后,也是未知数;有的可能觉得就想个读个博士,其它的不重要,这也可以的,看自己。 考编:考编可能是农学生最好的出路了。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信息来源,体制内的话,多关注公考雷达和公众号,公众号比如“仕文木引才”https://zhuanlan.zhihu.com/p/659529781
10.《BJBR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描述精选)》(Yanlz+SteamVR+5G+AI+VR+AR+MR++++[3D大型分析仪器虚拟仿真软件]:是以清华大学设备实验研究数据作为实验基础数据,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考核,以及专业分析人员的培养开发的一系列软件;通过搭建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建立一个逼真的3D环境,使实验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采用虚拟仿真的技术进行开发,使用者在场景中进行灵活的交互式操作,配置仪器中https://blog.csdn.net/VRunSoftYanlz/article/details/99828217
11.农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敲重点了!学了不一定就是学会了,看了不一定就是看懂了。对于农学专业课来说,背诵只是理解的基础,背了多少遍不重要,重要的你对本学科的理解有多深! 五、就业去向 ?农学硕士的出路有哪些? 1、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 https://www.haiwenkaoyan.com/kydt/info_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