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共查办侵权假冒违法案件1697件,罚没款966.85万元

海口共查办侵权假冒违法案件1697件,罚没款966.85万元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徐明锋摄影报道)11月14日下午,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海口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及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情况。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查办侵权假冒违法案件1697件,罚没款966.85万元。

据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银华介绍,2022年,海口市“双打”办成员单位持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查办侵权假冒违法案件1697件,罚没款966.85万元,通过行刑衔接“两法”平台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0件;海口市公安局破获案件2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涉案金额196.2万元。琼山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8件、涉案人员14人,提起公诉案件19件、涉案人员47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件。琼山法院受理案件23件,已审结13件18人,正在审理10件34人。

吴银华表示,下一步,海口市将继续全面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对侵权假冒行为形成有力的震慑警示作用;加强部门联动,逐步完善联席会议、统计通报等制度,将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海口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

据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今年海口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海口市委、市政府印发《海口市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强化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服务管理、构建知识产权高品质人文环境、开展知识产权高层次合作等6个方面提出28项重点任务,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

那么,海口市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将如何实现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据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长陆朝辉介绍,将继续探索知识产权智慧监管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知识产权原创证据存管、侵权线索匹配等服务,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知识产权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办案中的应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

“我们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协同保护机制。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引导纠纷双方当事人优先选择仲裁、调解方式解决纷争。在重点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点,推进维权援助进园区、进企业。”陆朝辉表示。

海口市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据介绍,海口市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完善诉调对接流程,构建协调统一、衔接顺畅的诉调对接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衔接机制,目前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3宗,其中1宗案件调解成功后,双方当事人向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申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确认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行政调解协议有效,裁定送达后,当事人依约履行付款义务,纠纷化解。这是海南首宗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

据统计,2022年1至9月份,海口市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共受理法院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案件302宗(其中专利权案件25宗、商标权案件56宗、著作权案件213宗,其他案件8宗),调解成功58宗,申请司法确认8宗,涉案金额812.6万元,平均处理周期29天。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在线调解提高调解效率,线上调解案件21宗。

海口市委宣传部加大出版物市场和印刷行业监管,查堵各类非法出版物,共检查文化经营单位7684家次,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著作权类案件)12宗,其中涉冬奥作品侵权类案件6宗,涉歌曲侵权类案件6宗,罚款9000元,收缴涉案侵权物品312件;查没夜市摊点涉侵权盗版出版物(图书)3210册。

海口市农、林部门联合综合执法局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共计125次,抽检果蔬、种子等农产品样品357个,其中1个豇豆样品含违禁农药毒死蜱,立案处罚1500元,移交司法部门处置;立案查处农业案件8宗,查封违规入岛农药28箱,罚没款165500元,移送司法机关2宗;查获未经检疫输入动物1宗,货值6300元,立案处罚7500元;立案查处涉嫌私宰点13宗,没收违法所得6856元,罚款金额13.03万元,取缔私宰点2处。

海口市烟草部门持续深化联合执法协作,截至10月,查获“三烟”2025.521万支,占全省61.54%,查处涉烟案件976宗,其中5万元以上案件64宗,分别占全省63.55%和63.21%。查处真烟非法流通案件615宗,案值达5万元以上57宗,查获真烟1749.392万支。

记者另悉,海口市参与2022年海南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统一销毁活动,共销毁衣服饰品、酒类、电动车等262种,共36225件假冒伪劣产品,货值69.053万元。

THE END
1.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矛头指向同一家农资店 3万条物流记录 牵出10条假农药源头 收货人9000余人 涉及全省31个省份 看起来包装精致的农药 里面装的什么物质 案情摘要 2021年7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接到了县政府热线办转来一起投诉。投诉人称,他在苍溪县注册的某电商销售平台购买了一款农药;使用后没有效果,投诉人要求县政府给予http://pesticide.vip/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2.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最高法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进一步加强涉种子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惩治农资犯罪、审理农资案件的裁判标准,如明确农药、兽药和饲料产品添加禁用药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330033893466049&wfr=spider&for=pc
3.重庆发布2022年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4月25日,重庆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双打办)联合重庆市级相关部门集中发布2022年重庆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案例聚焦互联网等重点领域、食品药品等重点商品、进出口流通等重点环节、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涵盖侵犯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犯https://news.cctv.com/2023/04/25/ARTIIinhMH59ivUxQ71et4sm230425.shtml
4.贵州省市场监管系统打击侵权假冒典型案例(第二批)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农资侵权假冒案件227件,查获假冒伪劣化肥1011余吨,案值总额169.96万元,罚没总额136.5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线索9件。 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一方面旨在通过案件的查处产生警示和威慑效应,正告不法分子:违法经营必将受到严厉惩处,合规经营才是阳光大道。另一方面,表明了市场监管部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44880&moduleid=21
5.三门峡举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新闻发布会城事情况,市农牧局李建强副局长介绍2017年全市开展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情况,市烟草专卖局呂广森科长介绍烟草部门2017年打击侵权假冒及互联网领域专项打假行动开展情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乔振波副支队长介绍市公安部门2017年对侵权假冒案件的的侦破和处理情况,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邓彬庭长介绍法院部门审结的打击侵权假冒典型案例https://m.henance.com/yaowen/show-14781.html
6.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执法。加强全链条监管,围绕重要节庆和春耕、夏种等重要时段,针对农村市场侵权假冒易发多发商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全省质监系统在春季农资打假期间,就出动执法人员3850余人次,下乡进村749个,抽样549批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21起,涉案货值22万余元。 https://www.ceweekly.cn/2016/0822/161730.shtml
7.2015年中国法院10大知产案件和50件典型知产案例国内律师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权及损害赔偿案,“手持淋浴喷头”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电子商务平台承担专利侵权连带责任案,“星河湾”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启航考研”在先使用不侵权案,“毕加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案,琼瑶诉于正案,涉及“魔兽世界”网络游戏诉中禁令案,“阿托伐他汀”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假冒调味品注册https://www.lawyers.org.cn/info/30604996c03716a02dd2df12ce773b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