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多起多手段,农资打假典型案例公布!

2024年1月23日,开平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现场向谢某送达《关于监督销毁施用禁用农药的蔬菜的通知》《检验检测报告》(报告编号:BGW-2401-002),谢某现场签收文书,并在本机关和三埠街道办事处执法人员的监督下销毁所有涉案白菜。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农药使用者有使用禁用的农药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农药使用者为个人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对谢某作出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

示范警示点:本案当事人谢某种植的白菜含有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氟虫腈。通过本案例,应当更加注重对农产品生产者开展禁限用农药宣传活动,进一步规范农药使用,增强农民安全使用农药意识,净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升科学使用农药水平。执法机关结合当事人首次违法、未造成严重危害、按照要求销毁涉案白菜、及时改正违法行为的情节,适当从轻处罚,对当事人批评教育,体现了行政处罚法中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新会区周某销售农药残留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案

当事人的行为属于销售农药残留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70元,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示范警示点:当事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致使上市的农产品农药残留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行政执法机关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农药残留超标违法行为,规范农药等使用行为,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向市场、流入餐桌,有效从源头上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台山市甘某使用禁用农药案

示范警示点:农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本案是一起种植环节中涉及不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使用农药的典型案件,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更清晰地认识合理合法进行种植经营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此案例,警示广大种植者要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山东

菏泽市某化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案

2024年4月,菏泽市农业农村局接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请协助核查群众反映化肥“忽悠团”线索的函》,立即立案调查。经调查,“忽悠团”销售的产品标注生产公司为青岛xxx化肥有限公司,此产品实际上是菏泽市xxx肥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在菏泽xxx化肥有限公司成品仓库内发现两种肥料产品(商品名称为:脲酶多肽氮、功能性肥料)。以上两个产品是应当登记未登记肥料产品,属于当事人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

当事人总计生产104吨,货值9.9万元,已销售59.4吨,销售金额55900元。该行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十三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与《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5900元、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

菏泽市单县鹿某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案

2024年4月,菏泽市农业农村局接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协助核查群众反映化肥“忽悠团”线索的函》,立即立案调查。经调查,化肥“忽悠团”农资仓库内存放当事人销售的菏泽市某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肥料(均标注青岛某化肥有限公司),其中“山田粒粒宝,氨基酸聚控肥”标注含有机质≥6%,且没有肥料登记证。

其经营行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十三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与《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菏泽市农业农村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6056元、罚款16056元的行政处罚。

济宁市泗水县孔某某销售擅自修改标签内容肥料案

2024年3月,泗水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接到反映孔某某在圣水峪镇王家沟村销售肥料的举报线索,随即进行执法检查。经调查,其销售的产品标识为丰鑫宇碳基双钾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其有效活菌数含量与登记不符,认定该产品为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肥料。孔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

依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警告、罚款1500元的行政处罚。

聊城市高新区某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经营无农药登记证农药案

2024年4月,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接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案件线索函,聊城市高新区某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涉嫌经营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经查,聊城市高新区某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某网络平台店铺经营的“驱鸟先锋”产品,外包装没有标注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标注适用范围:各种作物种子的拌种或浸种,幼苗期或成熟期果实的鸟害防治。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项之规定,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驱鸟剂定性问题的函》,认定当事人经营的“驱鸟先锋”产品属于农药。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45.41元、罚款6000元的行政处罚。

威海市荣成市某农资经销处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

2024年4月,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农资经销处涉嫌销售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经调查,认定当事人销售的由青岛某公司生产的螯合金铵,未标注肥料登记证,该公司不能提供该肥料的登记证,该行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456元、罚款1747元的行政处罚。

滨州市惠民县某农资店经营劣质农药案

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全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中,抽查组抽取了惠民县某农资店经营的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农药样品。经检测,所抽查样品虫螨腈含量不符合标识标明含量,检验结论为不合格。2024年5月,滨州市农业农村局批准予以立案,滨州市农业农村局执法支队调取了有关书证、物证,对当事人进行了询问和制作笔录,对当事人经营的门店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制作了现场勘验笔录,当事人承认经营的涉案农药为劣质农药。

当事人行为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滨州市农业农村局作出责令当事人停止经营涉案农药、没收违法所得400元、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

北京

某公司销售标签中推荐适用作物与登记批准的不一致的肥料产品案

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公司销售的富力丹生物有机肥销售标签中推荐适用作物内容与其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3280)号)上登记的“适用于小油菜”范围不一致。

经查,当事人于2023年2月6日从河北某公司采购规格为40kg/袋的富力丹生物有机肥25袋,至2023年2月11日全部销售,销售收入共计448.75元。其行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

2023年5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依法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48.75元;罚款人民币400元的行政处罚。

陕西铜川

耀州区某农资经销部超出经营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案

2024年4月17日,铜川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对耀州区某农资经销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时,在当事人货架下边发现限制使用农药华农牌福·克〈有效成分含量:福美双、克百威10%、10%)共38袋。经立案查明,当事人于2024年4月7日,购进涉案农药50袋,1.8元/袋,货款90元,货值金额150元。

案发时已销售12袋,违法所得36元,当事人超出经营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行为属实,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结合《陕西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2024年5月17日,铜川市农业农村局责令当事人停止经营违法行为,并作出:1.没收违法所得36元;2.没收违法经营的农药;3.并处6000元罚款;4.负责人任**10年内不得从事农药〈限制使用的农药〉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处罚决定。

印台区某农资服务有限公司销售擅自修改包装上标签内容肥料案

2024年5月11日,铜川市印台区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某农资服务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店内经营的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包装上的标签与登记批准的标签不符。经立案查明,该公司以赢利为目的,共购进含腐殖酸水溶肥料20袋,销售18袋,单价130元/袋,共计违法所得2340元,涉案肥料共计0.2吨。

当事人违反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参考《陕西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经营擅自修改包装上标签内容肥料的违法行为,2024年5月23日铜川市印台区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1.警告;2.处234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某商贸有限公司经营假农药案

2024年1月30日,铜川市农业农村局接到12345转来耀州区某商贸有限公司售卖假蚊香的群众举报,随即执法人员到该商贸有限公司进行调查,在店内查出东灵牌“一闻死蚊蝇香”12盒,当事人销售的蚊香未取得农药登记,涉嫌经营假农药。

云南祥云

大理州某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和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案

大理州某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某复合肥料总氮、总养分检测结果值低于技术指标,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执法人员对销售剩余的同批次复合肥料进行查封、抽样,并委托具有检验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验检测,单项判定合格后,农业行政执法机关对依法查封的复合肥料解除查封。

处理结果:当事人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和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的行为,违反《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依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罚款3868.8元,同时没收违法所得4836元,罚没款共计8704.8元。

某农资店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案

2024年4月22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名为“祥云县某农资店”进行现场检查勘验,发现当事人在宾川县办理了农药经营许可证,营业场所登记为宾川县乔甸镇,发证机关为宾川县农业农村局,无分支机构。至案发时,当事人在祥云县未提出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申请。

处理结果:当事人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的行为,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当事人责令停止经营农药,没收违法经营的农药,并处罚款70310元,同时没收违法所得400元,罚没款共计70710元。

某农友服务部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等违法行为案

2024年4月22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祥云县某农友服务部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店内经营商标名为“沃颗丹”的2%噻虫嗪农药标签上标注为颗粒剂,实际为片剂。还发现商标名为“一棵一片”的2%噻虫嗪农药标签上标注为颗粒剂,实际为片剂。经省植保植检站判定,“一棵一片”2%噻虫嗪颗粒剂按照假农药处理,“沃颗丹”2%噻虫嗪颗粒剂认定为劣质农药。

某农资经营部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超范围经营农药等违法行为案

2024年4月26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祥云县某农资经营部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店内经营商标名为“凯撒金盾”的2%噻虫嗪农药标签上标注为颗粒剂,实际为片剂。还发现经营的克百·敌百虫农药属于限制使用农药,生产日期为2021年3月17日,属于过期农药。

王某某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的农产品案

2024年4月2日,检测机构对王某某菜摊开展例行监测,经检测其生产销售的花椰菜蔬菜禁用农药毒死蜱残留超标,检验结论为不合格。检测机构再次对王某某生产销售的结球甘蓝进行监督抽查取样,检验毒死蜱检测值超过限量值,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经调查查明:王某某承认在种植的蔬菜上使用了限制性使用农药毒死蜱。

处理结果:当事人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的农产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罚款1000元,同时没收违法所得120元,罚没款共计1120元。

陕西延安

宝塔区某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限制使用农药案

2024年5月6日,延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接到政务服务热线转办的投诉宝塔区某农民专业合作社售卖老鼠药线索。5月7日,执法人员到该合作社经营场所进行了检查,其农药经营许可证(限制使用农药除外)在有效期内,未发现销售属于限制使用农药的老鼠药。随后,投诉举报人向执法人员提供了其在该店购买溴敌隆老鼠药的录音和视频。

5月9日、10日,执法人员分别对该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贺某和经营人员张某进行了两次询问,张某在询问过程中承认其确有销售溴敌隆老鼠药的行为,并主动提供了剩余的55支“猫圣”牌溴敌隆农药。溴敌隆属于定点经营的限制使用农药,根据《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超出经营范围经营限制使用农药,按照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处理。

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及《陕西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2023版)》农药部分第十项之规定,延安市农业农村局责令当事人停止经营限制使用农药,作出如下处罚决定:1.没收违法所得24元;2.没收违法经营的溴敌隆55支;3.罚款6000元;4.法定代表人贺某10年内不得经营限制使用农药。

宝塔区某农资店销售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肥料案

2024年4月25日,延安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对延安市宝塔区某农资经营部检查时,发现制造商为北京金太龙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代理为北京瑞丰隆科技有限公司的肥料产品,登记证号是“农肥(2008)准字1187号”,通用名是“超浓缩全营养多功能液体喷施复合肥”,商品名是“瑞丰隆”。

货值金额为54000元,违法所得为960元。依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陕西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2023版)》肥料部分第六项之规定,延安市农业农村局作出如下处罚决定:1.警告;2.罚款2880元。

THE END
1.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矛头指向同一家农资店 3万条物流记录 牵出10条假农药源头 收货人9000余人 涉及全省31个省份 看起来包装精致的农药 里面装的什么物质 案情摘要 2021年7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接到了县政府热线办转来一起投诉。投诉人称,他在苍溪县注册的某电商销售平台购买了一款农药;使用后没有效果,投诉人要求县政府给予http://pesticide.vip/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2.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最高法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进一步加强涉种子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惩治农资犯罪、审理农资案件的裁判标准,如明确农药、兽药和饲料产品添加禁用药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330033893466049&wfr=spider&for=pc
3.重庆发布2022年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4月25日,重庆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双打办)联合重庆市级相关部门集中发布2022年重庆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案例聚焦互联网等重点领域、食品药品等重点商品、进出口流通等重点环节、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涵盖侵犯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犯https://news.cctv.com/2023/04/25/ARTIIinhMH59ivUxQ71et4sm230425.shtml
4.贵州省市场监管系统打击侵权假冒典型案例(第二批)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农资侵权假冒案件227件,查获假冒伪劣化肥1011余吨,案值总额169.96万元,罚没总额136.5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线索9件。 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一方面旨在通过案件的查处产生警示和威慑效应,正告不法分子:违法经营必将受到严厉惩处,合规经营才是阳光大道。另一方面,表明了市场监管部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44880&moduleid=21
5.三门峡举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新闻发布会城事情况,市农牧局李建强副局长介绍2017年全市开展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情况,市烟草专卖局呂广森科长介绍烟草部门2017年打击侵权假冒及互联网领域专项打假行动开展情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乔振波副支队长介绍市公安部门2017年对侵权假冒案件的的侦破和处理情况,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邓彬庭长介绍法院部门审结的打击侵权假冒典型案例https://m.henance.com/yaowen/show-14781.html
6.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执法。加强全链条监管,围绕重要节庆和春耕、夏种等重要时段,针对农村市场侵权假冒易发多发商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全省质监系统在春季农资打假期间,就出动执法人员3850余人次,下乡进村749个,抽样549批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21起,涉案货值22万余元。 https://www.ceweekly.cn/2016/0822/161730.shtml
7.2015年中国法院10大知产案件和50件典型知产案例国内律师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权及损害赔偿案,“手持淋浴喷头”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电子商务平台承担专利侵权连带责任案,“星河湾”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启航考研”在先使用不侵权案,“毕加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案,琼瑶诉于正案,涉及“魔兽世界”网络游戏诉中禁令案,“阿托伐他汀”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假冒调味品注册https://www.lawyers.org.cn/info/30604996c03716a02dd2df12ce773b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