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桩桩案例为农民敲响警钟

春季是农资销售的旺季,记者在市消协了解到,2016年我市农资消费投诉比例仍比较大。2017年,新一轮备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本报撷取2016年农资消费典型案例呈现给读者,希望给读者以启示和警醒。

180箱伪劣农药坑农

2016年,王某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租用一处厂房,购买了用于生产农药的设备、原材料,并冒用山东省某正规农药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农药登记证、标准证等手续伪造农药对外销售。为了扩大经营范围,王某雇佣郭某负责生产,常某负责销售。

2016年5月间,常某先后两次分别将30箱农药和150箱农药出售给佳市一种业商店,价格分别为1.08万元、5.18万元。

2016年3月15日,桦川县消费者潘某等7名农民在桦川县某种业有限公司购买了黑龙江省某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壮秧剂,使用后出现蔬菜苗死亡的情况,经统计死亡达11万多株,对于消费者的损失桦川县消协经调解,当事双方达成终止调解协议:该种业有限公司同意赔偿消费者潘某等7人费用共计10万元。

农资群体性投诉增多

市消协工作人员称,我市是农业大市,农资消费市场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例如不能及时为农资产品提供零配件,有些销售商家缺乏修理技术人员,农用机械出现问题往往维修不及时导致农户耽误农时;还有些商家销售的种子质量不过关,导致农户减产现象时有发生。

现在大多数农户都搞集约化经营,合作社经营,种植面积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涉及到很多农户,投诉涉及的金额也较大,近年来群体性投诉有增多趋势。

农资消费纠纷一般不同于其他类商品消费纠纷主体的单一性,该纠纷所涉及的受损农户多呈群体性,处理不当易激化矛盾而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同时因农资纠纷涉及人数多,容易在解决纠纷途径、赔偿费用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影响维权的进展。

农资消费投诉维权难

农作物受损特别是严重受损时,赔偿数额往往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农资销售从生产方至批发商、最后至零售商,整个销售链层层相扣,若其中一个经销环节未落实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等制度,都可能导致无法追溯大批发商或生产方责任,从而常常因零售商无力赔偿、厂家不主动赔偿使维权陷入僵局。

买农资要看经营者资格

时下,正值春耕时节。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商品时需慎重,做到“五注意”。

注意经营者的主体资格:要到有固定场所,证照齐全的农资经营单位或销售点购买。不要贪图便宜,轻信走村串户的推销者。

注意查看包装标识是否规范:正规厂家农资产品的标识应有产品名称、商标、养分含量(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厂名、厂址等。农药标签还包括“三证”。不要购买散装种子和包装破损、标识不清的农资。不要被不法厂商在化肥包装上使用的模糊概念或新名词糊弄,比如“纳米肥料”“高科技复合技术”“国外进口肥料”等。在购买时,要留神化肥的有效成分含量,要向经销商索取化肥质检报告单。

注意所购商品种类是否合法:国家已明令禁止销售使用甲胺磷、对硫磷(俗称1605)、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使用的其他18种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

注意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许多农资产品(像农药、化肥等)并不一定是通用的,不同的农作物对农药、化肥等有不同的要求,少数经销商在推销其产品时不向农民说清楚使用范围和用量,只是笼统说所有农作物都能用,很容易造成损失。

注意索取发票或购货凭证:发票或购货凭证要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经营者在发票上盖章或签字予以认可。

THE END
1.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农资打假为农民挽回5.8亿元经济损失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1日说,上半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 据农业部统计,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18。5万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50。5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12。1万多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8880件http://www.53dg.com/dagong4198
2.#态度营销快讯##涉案金额1.2亿的坑农害农案件#,#工业原料摇身一#态度营销快讯#【#涉案金额1.2亿的坑农害农案件#,#工业原料摇身一变成正品农药#】四川苍溪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农药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余元。经调查,多个制假团伙在外省利用从化工厂买来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假农药,再经过广告公司包装,最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更多案件细节>>CCTV1#今日说法#《追踪假农药源头(https://weibo.com/2682454221/P39oWkaii
3.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矛头指向同一家农资店 3万条物流记录 牵出10条假农药源头 收货人9000余人 涉及全省31个省份 看起来包装精致的农药 里面装的什么物质 案情摘要 2021年7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接到了县政府热线办转来一起投诉。投诉人称,他在苍溪县注册的某电商销售平台购买了一款农药;使用后没有效果,投诉人要求县政府给予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4.种植未审先推种子致“大减产”法院:农资商店应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农资商店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李某的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规定,李某可以要求作为销售者的农资商店承担侵权责任。http://e.mzyfz.com/paper/2335/paper_62572_12801.html
5.农资质量:农民的一块“心病”另外,还积极建立健全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网络,向新闻媒体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在农资质量问题反映较多的地区建立了农资打假信息员队伍,从而把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甘肃省质监部门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加大了农资产品的监督检验力度,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对名优产品予以通报表扬,对假劣https://www.cqn.com.cn/zj/content/2008-04/28/content_805002.htm
6.湖北公布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湖北省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农资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坑农害农事件仍有发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震慑不法分子,持续保持农资打假高压严打态势,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该厅严格甄选了10起典型案例。 http://www.jgj.moa.gov.cn/nzdj/202310/t20231031_6439542.htm
7.践行承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用14篇)审查的合格的农资产品;实时发布农资打假工作动态,曝光农资违法案事件;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动态申请备案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农资违法案事件;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农资产品图片或信息,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鉴别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te954n9.html
8.2019年中国种业大事件盘点–北方农资网事件: 2016-2017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子法》及配套法规实施等,让种子产业经历了颠覆式的冲击。2018年种业新格局初显端倪:去产能、品类优化、新技术“窗口”、服务社会化、中小型企业被边缘化和寡头时代来临,2019年“后临储时代”中国种业迎来新动力,提升产业维度和布局正在进行之中。 http://www.bfnz.cn/?p=3477